何谓企业文化? 张忠谋曾说:“最有资格制定企业文化的人是创办人,这也是评定创办人贡献的依据之一。”
Deal T.E.与Kennedy A.A.在《企业文化》一书中表示:“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上下一致共同遵循的价值体系,一种员工都清楚的行为准则。”
台湾中钢公司创办人赵耀东说:“企业是由人组合而成,这群人必须有共同的目标,才能凝聚成一股使命感,而产生大家一条心的向心力,这就是企业文化。”
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说:“一谈起愿景或是价值观,很多人会觉得太过高调,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事实上,两者合并起来,就是我们所谓的企业文化。企业在草创初期,可能还不太需要公开表明企业的愿景和价值观,因为创业者多为志同道合者,就算组织扩大成几十人,因为多由创业的核心人员所挑选,人才的选取上不会有太大的差异。但是,当公司从几十人变成几百人以后,如何凝聚团队的士气,使其为共同目标努力,变得很重要。从志同道合的眼光来看,愿景就是‘志’,价
值观就是‘道’,这两者是凝聚公司团结一致的方法,也是企业对社会的一种交代。”
除了愿景、价值观之外,使命也会影响企业文化,因为愿景必须要与使命相符;使命是几乎不改变的“志”,而愿景是设定几年要达到的“志”,价值观则是几乎不改变的“道”。
使命说明企业存在的目的,使命就像北极星一样,能让企业有一个明确的最大方向,引导企业努力向前。策略或目标是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完成的;而使命是一个必须一直努力向前的大方向,永远的未完成式。
价值观阐明企业的信念,也是指全体员工达成愿景、策略、目标等所依据的行为等准则。对企业来说,企业特质使它与众不同,例如:在迪斯尼乐园会感觉到迪斯尼乐园员工的礼貌;在某些企业感受到员工的朴实,这些员工并不是读到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他们的态度,也就是他们的价值观,他们相信对人有礼貌是正确的态度,抑或者朴实是正确的方式。
在企业的案例或报章杂志上,我们常会看到使命、信条、定位、愿景、经营理念、价值观等用词,其定义与解释,或许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例如:有的企业会将愿景定义为“使命+价值观+愿景”,或以经营理念代表使命或价值观等等,如此并非不可,但最重要的是企业必须知道自己用词所代表的真正定义。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内大多数人认同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企业文化也可以比喻为一个企业的宪法。而使命与价值观是否可以改变?答案是肯定的,只是必须非常地慎重,改变使命与价值观对一个组织而言,是相当重大且不寻常的事情,影响层面甚广。
企业文化的建立与高阶主管(如董事长/总经理)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往往和其内心有的关系,亦可以如此比喻:推动企业文化好像是在传教。最高主管是教主,顾问无法为教主想出他的教义,只能从旁协助教主写出教主自己的教义。
所以高阶主管的咨询工作,精炼出企业文化内涵精意或改变企业文化的第一个重点。企业文化的订定,必须是最高主管内心认同的,否则,不可能实行。实务上,大致包括下列几种订定的方式:
1、由最高主管来订定,一字一句都不修改。例如:IBM1993年新上任的董事长兼执行长郭士纳在当年底所订定的经营原则。
2、大企业的资深主管或资深幕僚拟定,期间与高阶主管,尤其是最高主管互动,再送交相关的人员审核、表示意见,可以修改,呈最高主管认可,推广让全体员工有共识。
3、由顾问辅导来协助企业导引出属于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并推广让全体员工有共识。彼得·圣吉(Peter Senge)观察到:许多领导人都有前瞻的愿景,却不曾把个人的愿景变成振奋组织人心的共同愿景,因为他们缺乏把个人愿景变成共同愿景的概念。郭士纳之所以可以自己制定出属于IBM的企业文化,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因为曾在顾问公司任职20年所累积的经验。
由于专业顾问除了有实务的经验外,也因为没有公司内部的包袱,因此可以带来比较客观的新意,不过要强调的是并不是让顾问来制定企业的企业文化,而是“协助”的概念,通过协助找出该企业的企业文化,将其加以书面化,也协助企业让参与企业文化共识营的人员取得共识,并建议企业长期推动企业文化的重点,如此,不论是大型或中小型企业都可以淬炼出自己的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要生根,不但领导阶层要持续提倡企业文化,还必须身体力行,所谓“言教不如身教”,企业文化让企业有了大方向,在决策中不至于迷失,也加快了决策的速度,当然企业还要有接下去策略、行动的展开与实践,才能得出绩效,否则愿景结果是看得到达不到。就像是历史上各种宗教的信徒不畏惧环境的各种阻碍,不改他们对信仰宗教的初衷,但拥有坚若磐石的企业文化的企业,即使是遭遇经济环境的变动抑或短期业绩低潮,仍然可以自我调整,克服困难,再创事业高峰。
上一条: 员工离职好比新陈代谢,只要留住最好的
下一条: 从企业文化看世界5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