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 关于中国,格老在自传里说了些什么

 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的自传——《动荡年代:新世界中的冒险》(The Age ofTurbulence:Adventures in a NewWorld)在英国出版后,备受推崇,尤其是在评论他对“全球繁荣”黄金时代所做的贡献。



  英国《金融时报》曾说,格老新书书名也可以定为《通缩年代》(The Age ofDisinflation),因为这本书不外乎说了这么一个大主题:过去25年,全球自由资本主义如何成功带来了低通胀和低利率。



  不过在评奖方面,格老遭遇了第一个滑铁卢。2007年末,价值3万英镑的“英国《金融时报》/高盛年度最佳图书大奖”没有花落《动荡年代》,而是授予了威廉·D·科汉(WilliamD.Cohan)的《最后的大亨》(TheLastTycoons)。后者描述的是全球最顶级且最神秘投资银行——拉扎德(Lazard)——轰轰烈烈、极为引人好奇的发展历程。



  现在看来,格林斯潘又遭遇了第二个滑铁卢。因为早已传出《动荡年代》在英文版问世半个月内,也就是2007年9月底就可以在中国大陆推出的简体中文版,直到今天仍不见踪影。于是引出多种猜测。



  在英国和美国出版的许多关于《动荡年代》的书评中,很少提到书中的中国因素,而大部分集中在通货紧缩、美国利率和住房贷款以及格林斯潘对美国经济政策的“批判”。其实,除了谈及美国,格林斯潘在书中也提及中国大陆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韩国、新加坡、越南、印度、俄罗斯、拉美等地。其中,单独拿国家名字命名的章节就有两章,即第14章《中国的抉择》和第16章《俄罗斯的利肘》。还有许多的章节提到了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关系。



  看得出来,格林斯潘对“中国问题”还是比较重视的。毕竟,今天的世界,无论谈论外交实力还是经济动态,没有中国,根本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课题。他在2007年5月就发出过中国股市估值过高的风险警告。那么他在书中哪些地方触及了中国国民的敏感神经呢?



  首先,格老认为,中国领导人的权力一代不如一代。这似乎与中国宣传的集体决策有些许“合拍”。集体决策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避免神化领导人物的重要战略部署。有分析者认为,五年一次的党代会,既是中共中央集体领导探索创新的一个过程,也是中共全党形成政治共识的一个过程。今后,中共还将进一步坚持和完善集体领导,以使这个全球最大的执政党的运作更加科学民主。



  但是,格林斯潘认为这种趋势和中国的自上而下又至高无上的权力结构会越来越矛盾。他给中国的两个选择是:拥抱资本主义和自由,或回到计划经济时代。格老基本否定了一方面加强党的领导,另一方面让中国经济发展到一个世界强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他的理论理念是自由经济决定政治自由。他把中国的权力结构比喻成一个自上而下的金字塔。每一层都对上面负责。但要经济发展,某些层面的某些方面必然会由市场等因数而不对上下负责,这样就会对这个金字塔权力结构造成严重威胁。应该说,这是格林斯潘的资本主义思想作祟。毕竟,作为一个西方人,格林斯潘的内心还是无形地害怕社会主义中国强大的。



  还有一点,格林斯潘在论述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时,只字不提中国。从他的理论来看,中国是因为相对封闭的经济体系而没有受到冲击。不过,格老莫非真的忘记了当时西方诸国强加压力要求中国货币贬值的历史了?从一定程度上说,中国为抗击亚洲金融风暴是做了贡献了的。格老忽略这点共识,是否有其他原因,尚不得而知。当前,美国CPI走势平稳,中国CPI却大幅上涨。中国以巨大的牺牲,背走了美国的通货膨胀,为美国制造了低通胀高增长的经济奇迹。据保守估计,中国2007年度将为美国提供的隐性贸易补贴可能高达2500亿美元,对全球的贸易补贴可能超过5000亿美元。中国提供给世界的贸易补贴来源于三个压低:第一压低劳动力价格;第二压低资本价格;第三压低资源价格。



  毫无疑问,老牌共和党人的角色,决定了格林斯潘的立场。他也许会严词批评小布什的经济政策,也可以用个人观点讲出兵伊拉克是为石油,但绝对不会与共和党当权者唱反调到让民主党占便宜的地步。他这一立场正反映在他对中国的看法上。从尼克松时代开始,共和党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就不喜欢共产党,老爱跟中国作对。虽然尼克松和格林斯潘偶尔会称赞中国,但这和他原先的期望相比,并不表明他们对中国的基本立场有什么改变。



  当然,格老的自传只是他个人面对现实的意见,不必太当真。

上一条: 嫖娼开发票“好处”一箩筐

下一条: 到底什么才是楼市“拐点”?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