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茅于轼赞成提高高校学费。他认为中国高校里,穷人孩子的比例只占到10%~20%。他认为,通过提高的学费来增加更多的奖学金和助学贷款,才是解决穷人上学问题的最好办法。
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茅于轼先生在很多领域的发言都堪称具有专业、正直、坚韧的品格,其中所彰显的正义感、责任感和批判性,令人尊敬。但至少在提高高校学费问题上,笔者不能认同他的观点。
在这个问题上,茅于轼先生似乎忽略了两个至关重要的考察角度:一是为什么要提高高校学费?换言之,提高大学学费的合理性在哪里;二是公共财政之于高校学费是否恪尽职守,切切实实尽到了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就前者来说,一方面是慢如蜗行的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一方面却是快马加鞭地提高大学学费,“20年间整整上涨了25倍”,以至于前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也不得不承认,大学学费已经超过了老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环视当下,不说医疗、住房、养老上的民生多艰,单因大学学费一项就不知道有多少家庭被抛在“生存底线”,如若再涨,每提高一个基数,都可能成为压跨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可以说,如果不能实现国民收入与各项社会支出相匹配的增长,提高大学学费就是不道德的。
就后者来说,几乎与茅于轼先生的“提高学费论”同时浮现于公众视野的一则消息,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言说证据。据中新网1月6日报道,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日前公布的2006年教育经费统计情况显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01%,没有达到国家提出的4%的要求。另外,2006年有1/3的省份没有达到《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投入增长的要求。当GDP每年二位数的增长速度鲜亮呈现,当更多的城市迈入“3000亿俱乐部”、成就“富可抵省”的荣耀,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那些本就捉襟见肘的教育投入依然在持续着受冷落、受伤害的命运?
明确了以上两点,我们就不难看出,茅于轼先生的“提高大学学费”论———靠富人接济穷人的观点是多么荒谬。当然,茅先生是出于好意,但当他遗忘了两个最重要的基本点,他的策略难免舍本逐末,于富孩子和穷孩子都不公平。在此,必须要认识到,大学学费问题本质上是教育问题,而不是贫富问题。“富”不是原罪,“穷”也不构成向同等的权利人索取的筹码。在教育框架内,富人和穷人的权利应该是平等的,实行“损有余而奉不足”的策略,毫无道理,也注定行之不远。
显然,解决穷人上学的最好办法,是国家教育责任的自省和公共财政的垂顾,而舍此再无他途。
上一条: 间接补贴不如直接让利
下一条: 物权法,被狠狠的"伭艘患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