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不住的收入差距拉大应高度警惕

  目前中国收入差距正在扩大,已不利于经济增长。上海社科院研究员权衡认为,虽然中央采取措施抑制收入差距拉大,但客观上仍在拉大,且在发展中国家里,属于短时间里收入差距拉大比较快的。要解决收入差距过分悬殊,除了寄望于收入分配制度的不断完善,笔者以为,尚待体制改革助力。(1月8日《第一财经日报》)



  一方面,我国社会财富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另一方面收入过分悬殊,加剧了贫富差距。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新近公布的《2007年全球财富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社会财富总量实现了31.6%的惊人增长。在过去的5年里,中国管理资产额的平均复合增长达到23.4%,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事实上,2007年预计全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超过5.1万亿元,同比增长31%左右。



  但中国公民、行业、群体之间以及城市、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和贫富悬殊仍在日益拉大。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



  世行的统计数字也显示,尽管中国经济从2001年后每年都保持了10%左右的高速增长,但中国最贫穷的十分之一人口实际收入却下降了2.4%。中国社科院2007年版《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中也指出,“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是当前中国执政者面临的最突出的三大社会问题之首。这种状况已不利于经济增长,因为内需不足与中低收入阶层储蓄率居高不下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收入差距加剧了弱势群体的生存困境,而贫富悬殊更加剧了两极之间的冲突矛盾,极易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



  笔者以为,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背景是中国社会财富分配格局出现失衡现象。近年来,政府也着力加快了收入分配制度的构建,包括建立中低收入者收入正常增长机制;财政转移支付向社保、医疗、贫困人群倾斜等,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央虽然采取措施抑制收入差距拉大,但客观上差距仍在拉大。



  在解决收入、贫富差距问题上,目前亟待进行体制上的配套改革。有媒体指出:人大要真正成为权力中心,要鼓励公民监督,要进行新闻制度改革,保证民众话语权,要改革信访制度,让农民在土地被征用的时候可以上访,而不必担心受到打击;要让工人有代表自己利益的工会。只有这些方面进行改革,财富才可能流向中国民众,中国的贫富差距才可能缩小。



  笔者认为,要改变目前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状况,就应强化人大对财政预算收支的监督权力;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继续加大对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生态环保、社会事业领域的投入;在市场体制上要减少政府管制,打破垄断,破除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这是提升落后行业竞争力、缩小行业间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税制改革上要通过资源使用费、资源税对垄断性的高收益进行调节,通过提高个税起征点减少中低收入群众负担。唯有如此,才能保障国民收入随着国家财富同步增长,促使民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上一条: 谢国忠:中美如何实现双赢对话

下一条: 收入分配“下流化”值得警惕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