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抑制亢奋的CPI

 如今的CPI就像一只出了笼的老虎,从政策制定者到普通民众,多少都可感受到威胁。分析认为,2007年12月份CPI还将在高位运行,尽管有所回落,但涨幅仍在6%以上。在CPI月度数据公布之前,政策如何应对的猜想又起。再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被一些市场分析为跟进政策的第一选项。



  这种猜测没有错。宏观地看,物价指数上升,有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把钱以适度的方式收回来对物价应有制约。在加息手段被美联储近来喜用的降息习惯掣肘,管理层必须越来越郑重地防范人民币与美元存款利差消失后热钱再度涌入中国的情景之时,提高准备金率就成了较为安全的可用选择。



  但是,提高准备金率真的会起作用吗?2007年,十次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空前的14.5%的比例,12月25日,还一次性上调了1%,打破了1999年11月21日以后0.5个百分点的调整节奏。这样高强度、高密度的政策调控,虽然消化了一些流动性,但是对市场没有发生实质性影响,对于市场物价的牵制预期也没有实现。与之相反,CPI的上行与准备金率的上调倒是相伴相随。



  刚刚积累的经验至少告诉我们一点,提高准备金率并不能对锁住CPI产生直接作用,如同南水北调不能缓解一个地方正在发生的旱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多,但有的原因是明摆在那儿的。比如,流动性过剩主要制造的是楼市和资本市场的高物价,而楼市消费不计入我们的CPI指数,至于股票的高物价,那属于虚拟经济。对于肉价、对于粮油,过剩的流动性并不太关心。百姓日常生活用品价格的上涨,另有直接原因。拿对付流动性过剩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付菜篮子,也就可以说是缓不济急了。同样,加息对收回流动性虽然作用明显,但是,放在银行的钱再值钱,百姓也得穿衣吃饭。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行CPI的飞扬?是上游商品价格的传导带动作用。原油价格上涨,与之有关的下游产品就得闻风而动。即使从国际大市场的供需关系看还不那么紧张,但是炼油企业因为成本上涨,因为机制问题(国内),积极性也无法自动调动起来,这样,形成了下游产品的供需紧张和阶段性的价格波动。而原油价格上涨又会积极推动政府和企业寻找替代能源,粮食作为生物能源被大量耗用,也造成口粮和饲料阶段性的供需紧张。另外,石油生产和交易对政治形势感知敏锐,粮食及肉类生产又较易受天气和疫情影响,就既加剧了供应的不稳定性,也为投机商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投机题材,致使价格背离。上述影响CPI的因素,从去年起轮番体现。



  依赖以提高准备金率为主要手段的货币政策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那还有什么办法用来应对CPI的亢奋?只能进行政策组合。原油定价权我们掌控不了,但是在与百姓生活关系更加密切的粮食上,可以做更多功课。已经实施的取消粮食出口退税、提高出口关税即是一种调控。细化生物能源的作物选择,对这方面的研究和量产法律规制,避免再出现车与人争口粮的事情发生,也是一种调控。更重要的是,应该认识到,日常生活品的价格上涨事关民生,因此它是和市场有关的事,但绝非交给市场的事。行政干预在所难免。



  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严令,油价电价近期不得调整,学校学费和住宿费不得提高,部分生活必需品提价需申报,加大打击企业串通涨价哄抬价格,这是百姓需要的行政干预,也是市场健康运行需要的行政干预,是当下最需要的政策组合的一种。



  流动性过剩的问题,短期内是无法解决的。国际油价粮价定价权,短期内是无法拿到的。但至少,政府可以通过提高政府指导价和打击价格投机行为的有效性,让CPI不那么亢奋。这个工作越强有力,CPI非理性上涨的空间就会越逼仄。


上一条: 3号文件对房地产的影响

下一条: 0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四大动力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