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票证制度是历史的倒退

 去年以来,以粮、油、肉等食品为主导的居民消费价格大幅上涨,给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带来了较大影响。广东省人大代表朱列玉建议,广东应建立粮食储备、食用油储备、猪肉储备,并在物价显著上涨时期恢复票证供应制度。(《新快报》1月16日)



  票证供应制度是物资短缺年代的产物,也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显著特征。同当下的证件社会一样,那个年头,就是一个票证社会,几乎没有什么东西不用票证的,票证调整着经济秩序,票证维系着社会和谐。现在,有人提出恢复票证制度,显然不是因为物资奇缺,而是由于部分商品价格居高不下。



  物资不短缺,又要恢复票证供应制度,愕然间,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种排外思维在作怪。用票证购买粮、油、肉,价格必然是政府定价,属于平价那一类。没有票证就只能市场价购买,而市场价往往是高价,否则,票证也就没有存在价值。这种现象在计划经济年代时就有,没有票证有钱就可高价购得,粮票、布票等虽然是无价证券,却充当着平价和高价之间那一部分差价的货币功能,甚至,可以直接换回白面、大米。



  接下来,我们就可看到票证制度的排外作用了。显然,票证不是大街上的促销广告,谁看见都能领一份,得具备一定资格,得通过一定渠道。在户籍壁垒未破除前,领取这样的票证,户口,至少是暂住证是必不可少的。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有户口或是暂住证就可领取到票证,就可享受政府优惠价,外来人口无资格领取票证,就活该掏高价,或是掏不起钱看着别人眼谗?



  朱代表提出建立粮、油、肉储备制度,这是很好的建议,其实政府已在做。只是,既然要进行充足的粮、油、肉储备,为什么还要用票证供应制度,给外来人口设限呢?他的理由是“可保障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必需品供应”。显然,票证供应制度保障的是有广东户籍并在广东居住的所有人,享受不到政策实惠的恰恰是在广东打工的全部外来者,而这一部分人群其实是真正的低收入人群。



  广东是一个有着强烈开放意识的地区,也正因此,广东自上世纪以来迅速发展,广东人包容了外地人,外地人也为广东的经济崛起做出了贡献。但近年来,一些广东人似乎容不得外地人了,社会治安不好了,有人提出要抬高进入广州人员的门槛,以减少低素质外来人员;粮、油、肉涨价了,又有人大代表要求恢复票证供应制度,用牺牲社会公平维护本地人的利益。



  一个正义的社会首先是个平等的社会。广东省政府是有广东户籍、在广东工作、生活人口的政府,也是在广东居住、打工所有外地人的政府,广东政府同样有为他们提供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责任。恢复票证供应制度,明显地含有地域歧视性和非正当性,有悖于人们普遍信仰的正义与平等观念,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上一条: 凭票供应“方法可议精神可嘉”

下一条: 处理违法违规用地何用部长恳请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