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大代表建议物价显著高涨期复用粮油肉票
去年以来,以粮、油、肉等食品为主导的居民消费价格大幅上涨,给低收入群体生产生活带来了较大影响。参加广东省“两会”的人大代表朱列玉建议,广东应在物价显著上涨时期恢复使用粮票、油票、肉票供给制度。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几乎离不开各种票证:买粮食要凭粮票,买布买衣服要凭布票,买油要凭油票,买肉要凭肉票。凭票购买商品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产品严重短缺,无法保证人民生活必需品的最基本供应,只能通过票证进行分配。但是,粮票、肉票本身并不能提高供应,对于抑制物价上涨并没有什么帮助。
效率和公平始终是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任何一项决策都围绕着这两点展开,而恢复粮票、肉票既违背公平也违背效率。
从效率的角度来看,如果要发行粮票、肉票,首先要对市场上所能供应的粮、肉总量有一个比较准确的统计,然后,比照供应量发行票证,否则,如果商品与票据严重脱节就无法实现实物商品的分配。而这项统计工作在目前根本无法完成。计划经济时代,粮、肉的供应是计划性的,是尽在有关部门掌握之中的。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粮、肉等的供应是一个可变量,即市场本身具有天然的调节功能,当某种商品价格飞涨的时候,相关生产投入就会加大,供应量就会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总量就根本没有办法统计清楚,如何发行粮票、肉票?
其次,印制粮票、肉票本身就需要相当大的成本,而且,粮票、肉票等,主要是针对本地居民发放的,而在目前的中国,人口流动性非常大,一些城市的流动性人口甚至占了一半比例。这意味着,发行、分配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折算成成本也是不小的数目,既然目前的市场并没有出现花钱买不到粮、肉的状况,因恢复粮票、肉票而耗费成本纯属多此一举。
从公平的角度来看,任何分配的过程都难以避免权力寻租,即使在腐败不严重的上个世纪80年代,照样有人通过倒卖各种商品票证大发横财,完成第一桶金的原始积累。在反腐形势严峻的今天,恢复商品票无疑为权力寻租提供了又一重要平台。同时,由于商品票证一般都是比照本地的商品供应量,针对具有本地户籍的居民发放的,在流动人口大量存在的情况下,商品与票据之间存在着非常严重的脱节,那些流动人口占比较高的城市的票证要远远超过市场可供应商品的总量,反之亦然。
实际上,粮票、肉票等只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商品票证的载体已经不复存在。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市场经济进程逐渐加快的今天,以计划经济的思维来解决供需问题不仅毫无用处,而且非常危险:
其一,它可能加剧人们对商品供应紧张的担忧,进而,引发囤积居奇、抢购等投机行为。其二,它将严重损害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影响我国市场化国家地位的认同度。我国政府历经15年的艰苦谈判,才得以在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但是,截至今年1月11日,才仅有75个国家或地区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在这种时候出现计划经济思维的回潮是不合时宜的。 油气等。
上一条: 献出国家文物,为何要丢掉个人股份?
下一条: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楼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