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统计领域常常出现种种“数据打架”现象。要祛除公众内心的“数据失真感”,我们也只能寄望于统计改革。
日前,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强调,2008年将积极创建和完善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专业统计,“完善CPI的编制工作,研究建立城镇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制度,研究改进城市房屋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完善居民个人收入统计监测体系。”
民生改革,从民生领域开始,无疑有其现实的急迫性。房价高企,房奴苦叹;CPI上涨,民生负重。在这样的背景下,权威而公信的统计数据将起到风向标的作用,引领公众在民生消费方面更趋理性。而且,公众还期待通过这样的统计改革,荡涤此前弥漫的种种统计乱象。
出现于国家权威部门、地方职能部门以及民间调查机构之间的统计数据打架,让公众一头雾水,成为质疑统计数字的重要口实。为此,不久前,国家统计局不得不专门作出回应。然而,把统计数据失真感原因推给公众的“错觉”与“无知”,公众根本不买账,反而引来更多的口水。事实上,在统计领域出现的GDP数据失真现象,就与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囿于畸型政绩观,对GDP数字的强烈追逐有关;而在房价数据打架的背后,则是一些地方政府与开发商联手,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注水,来产生某种误导,将房价操纵于其股掌之间。
不难想象,如果连极具指导意义与现实价值的相关数据也变成了一种数字游戏,那么,公众就只能无奈地被感觉牵引,走向不可知的方向。统计的价值,既在于盘点清算,更在于指导引领。这样的价值实现,归根结底取决于统计结果的真实性。这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断通过改革来最大程度地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现在,为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国家统计局在抽样标准与调查技术方面作出了努力,比如,对于公众极其关注的CPI统计,统计局在全国增设了调查点与调查员。我们期待相关技术完善能够辐射到更为广阔的民生领域,来保证民生统计的更准确。
而我们对统计改革的更大诉求,则在于真正加强统计的独立性,使相关统计能够彻底摆脱权力的干预。显然,“依法独立开展统计调查,独立上报统计资料”,这离不开相关的制度辅助。毕竟,统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全方位的、配套的、更有力的措施来保证,特别是要通过加大统计监督与责任追究的力度,真正使统计摆脱权力掣肘,真正加强统计的独立性,保证统计结果不被异化扭曲。惟有这样,统计改革才能为实现民生福祉助力。
上一条: 中国企业到底需要什么
下一条: 全球衰退风险下的临时价格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