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超过50%的企业家有改行或者退休的想法,因为生意不好做了,因为钱不好赚了。具备这种感觉是敏锐的,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已经缩短到了2.9岁。
也有人说,中国有伟大的经济,却没有伟大的企业。笔者不敢苟同,毕竟,这种说法过于伤害我们的自尊心。但是,下面的对比令人心情沉重:2004年海尔集团全球的收入125亿美元,比不上韩国三星的一个部门——三星电子同年仅在中国大陆的营业额就达到160亿美元。
我们经常会问,中国的企业到底需要什么,中国的企业需要学习些什么呢?
简单地回答是,我们需要创新,需要找到蓝海,属于每个企业自己的蓝海。
变化带来机遇,《2010商业模式》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书中谈到“市场规则正被众多因素改写,其中包括全球化,模糊化的企业边界,产品商品化,电子服务的个性化,产品智能化,关于顾客的知识、市场、产品以及价值链的透明化等”。本书的作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包括SAP公司的CEO孔翰宁博士、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院长张维迎教授,以及St.Gallen(瑞士)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奥赫贝先生,中文版的创作者以超过15家的中国本土企业为样本,并结合德文版原著的基本观点,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老企业的重生,一个个新霸主的崛起,它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给出了中国企业的升级之路。
借助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作者描绘了从提供产品到提供解决方案,从寻找更多客户到挖掘每个客户的深层价值,从提供标准化的产品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价值链的规划乃至到生态系统的管理……等等一系列创新的方向以及可行的实施方案。成功的路不止一条,每个企业都应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创新方式,《2010商业模式》的可贵之处在于:告诉你他们是怎样成功的,怎样走,你可以自己选择。
但是,提到“中国的企业需要什么”,仅仅回答“创新”两个字还是不够的。应该说,任何企业都有创新的需求,但是我们尤为迫切。从更深刻的层次来讲:我们更需要遗传密码的引入,我们需要更高级别的DNA的引入。关于DNA,我们的理解是,企业在扩张时传递到新生部分的相对固定的特征密码。它首先是企业的成熟的商业模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凝聚成的企业文化。
万事开头难,新生的企业,一切从头开始,失败的概率是很高的;但是,国际性的大企业在这方面做得要好很多,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用麦当劳的例子来回答:麦当劳是通过吸收加盟连锁合作伙伴来扩张的。陌生的加盟者在以麦当劳的名义开设分店时,都会得到确保盈利的承诺,支持这一承诺的,是厚厚的培训资料。也就是说,只要按照培训资料的要求来安排生产作业,任何一个加盟者都可以取得成功!在我们看来,这个培训资料,就是麦当劳的DNA.《2010商业模式》也在传播着企业的DNA密码。作者在为我们介绍创新战略之时,并没有仅仅局限于某一限定的领域(比如供应连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而是从商业模式这一全局的角度出发,给出了一本贯穿商业领域及战略执行的指导书。在书中,作者比较了东西方企业的不同,在肯定了中国企业在业务流程层面的优势同时,也客观地指出了多方面的不足,特别是在“以成本为核心”还是“以价值为核心”的基础性观念的不同。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2010商业模式》在德文原版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中国经济理论界的研究成果,是东西方思想的结晶;我们注意到,本书的案例,提取了在中国企业创新求变的成功案例来解剖,代表了西方先进企业的DNA在中国企业中嫁接而来的硕果,事实上,从全局出发,提供商业模式的全面升级,才是本书的关键所在。
上一条: 中国不需要过去的吴市场和厉股份
下一条: 独立性是统计改革成功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