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高管到底应该拿多少钱?这是一个中短期内不太会有定论的问题。可以确定的是,在这个问题还没有标准答案之前,公众和学者普遍认为中国央企高管们正在享用过高水平的薪酬。
和公众的判断不一样,统管150家央企的中国国资委并不认为央企高管薪酬过高。国资委负责人指出,2007年央企利润首次超过1万亿元,主要是管理和技术进步所致——显然,央企高管对上述业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位负责人表示,一位被广泛猜测拿高薪的国企领导税前年收入“实际只有40万元,目前央企负责人最高的是118万元”。
然而早在去年1月,国际咨询公司韬睿调查已经表明:红筹股公司高管报酬达到H股公司2到3倍、A股公司4到6倍;并且,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缺乏相关性。一般而言,红筹股公司和H股公司多属于中国央企的境外上市子公司。今年1月16日“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高层论坛”上,国资委副主任邵宁也承认央企高管的薪酬没有完全合理化,央企董事会在给高管人员定薪酬时,“一定就定高了”。
为什么央企高管的薪酬容易定高?
首先一个原因在于,由央企监管者制定的薪酬制度没有对处于特殊行业的央企区别对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认为,对处于垄断性行业的央企,其高管工资上升的幅度、与普通员工薪资的差距,就应该小一点;对处于竞争性领域的央企,其高管的薪酬就应更多地与绩效挂钩。“垄断是老百姓给你的钱”,国企改革专家张文魁称,“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没有多大关系”。
其次,从实际效果来看,从2007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主要以考察央企高管3年任期内业绩为主,客观上容易致使央企负责人追求短期效应,无益于企业长远发展、提高长期竞争力。
比如,被国资委业绩考核局列为榜样的一个例子是,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在2004年立下任期内进入世界500强的目标,在2006年便进入了世界500强。考虑到世界500强仅仅是对企业规模的一种参考排名,上述考核原则很可能导致企业片面追求扩大资产规模,大而不强。
实际上,作为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代表,国资委并不适宜担任为央企高管制定薪酬这样具体而微的工作。主要原因在于,150家央企位于不同的行业和竞争环境,国资委很难定出一个既符合个别企业实际又广泛适用的薪酬制度。其次,国资委对央企执行有关薪酬制度规定缺乏有效监督能力。根据中国媒体报道,2006年以来开始试行的境外央企股权激励制度在去年底被叫停,一些央企未报批便擅自实施股权激励,激励计划不规范、考核不严格等行为——而国资委对到底有多少家境外上市央企做了股权激励“不清楚”。
考虑到中国央企的一些特殊性,如能源电信行业继续垄断,央企高管由政府部门任命等,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有效提高这些“干部高管”薪酬制度合理性的一个现实做法,是改由独立第三方机构重新设计起其业绩考评机制,并第三方负责考评。李曙光教授表示,要作好薪酬治理,建立一整套制度,国资委需要付出一定成本,简单的放和简单的收都是不对的。
上一条: 外部经济阴霾下的中国经济景气堪忧
下一条: 民营企业该如何“拿来”高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