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环卫局管理的道路保洁项目走向市场化运作,打算把城市卫生的活计承包给保洁公司去经营。市场化总是好事吧?但把整个工作承包出去的时候,顺便也把自己职工的工龄全部清零,。环卫局清扫卫生不知道怎么样,但看来清扫为自己工作这么多年的职工工龄方面做得不错,很好、很强大,很快、很干净。
这里面的事情很怪。环卫的工作要是承包出去,其实工龄是否存在与环卫局的关系已经不是很大了,那应该是接手承包的公司的责任。相信环卫局还是守法的单位,这些年也给自己的工人按照国家规定上过了各种保险。这么工龄清零的话,对于环卫局其实没有直接的好处―――如果不是说有坏处的话。
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不是没有人做,但正常人一般不会这么干。所以,这后面自然是别有隐情。不过,戏法人人会变、戳穿毫不稀奇。如果这些工人的工龄清零的话,是承包公司得到好处最多,可以减少其在员工保险以及其他方面的显性、隐形的人工成本支出。承包公司得到好处,自然是环卫局在承包上“让利”的结果。只是这“利”不在纸面上,而是等于把工人给削价处理了。
削价处理工人从表面上看还是看不出对于环卫局有什么具体的好处,但市场化嘛,总是要能够找到“下家”来承包才能实现,降价促销自然是吸引买主的手段,能够把环卫工作尽快承包出去至少算个好处吧?是不是还有其他好处就不说了,那是纪检部门的差事,而且不能搞诛心之论。所以,就从这种削价处理说起好了。
大概在所谓“市场化”开始的时候,各地都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条件来招商引资、寻找承包单位。有时候那些优惠条件低到几乎是荒唐的地步,土地、资源有白送嫌疑的例子都不算少见,更别提对于原来工人权益的保护了。那时候总是觉得这是无可厚非或者是无可奈何之举,等到扛过这个阶段就好了。
可问题是这个阶段似乎看来实在是遥遥无期。广州是个经济发达的城市,按说不用这种方式也应该可以找到承包者,即使因为利润太低而不能承包出去,也应该想想其他的方式怎么市场化,不至于拿工人的工龄作为条件以求这个承包行为看上去“物美价廉”吧?
如果这个也能被叫做市场化的话,那么真是猪都可以爬树了。这明显是利用权力进行的一次让利销售而已,官商是一个利益体,卖的是工人的权益。从来没人能把这个也归到市场化里面去。这种打着市场化的名义进行的非市场化运作,总是天然有理地占据话语制高点,市场化是个好事,打着市场化之名行权力交易之实,让市场化本来良好的含义都变了味道,俗称“好经都让歪嘴的和尚念歪了”。
何况这种廉价销售的方式其实转移了成本:报载,这个消息被披露后,好多工作多年的环卫工人集体去找到环卫局要个说法,形成了社会事件。《南方都市报》的配图显示,公安部门出动了不少警察维持秩序。这些本来不应该出现的行为,等于是让广州其他部门在帮助环卫局擦屁股嘛。而这些部门的经费来自哪里?来自广州老百姓缴纳的税收。这等于说环卫局削价处理的让利部分,是由大众来支付的。乾坤大挪移,真是好功夫。(作者系知名网友)
上一条: 提高劳方“说话能力”更重要
下一条: 消费者如何看待听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