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紧的货币政策不会转向

 美国衰退不会严重影响中国



  最近一个时期,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认为,由于受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减速和中国南方多个省市雨雪天气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会出现快速回落,甚至会硬着陆;为此,为了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我国的货币政策将会发生180度的转变,也就是说从双紧(紧货币、紧信贷)重新转向稳健。



  这一说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福布斯》杂志1月25日发表的题为《2008年美国衰退如何打击中国》一文, 文章作者是美林证券前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唐纳德.斯特拉斯海姆。文章的核心观点是美国的经济衰退将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可能会从2007年的11.4%下降到2008年的8%至9%,跌至7年来的最低值。



  其实,我国2007年11.4%的GDP增长中,只有2.7个百分点是由出口贡献的,4.3个百分点是由投资贡献的,剩余4.4个百分点是由消费贡献的,多年来消费首次超过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当然,去年贯穿全年的温和通涨环境也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的名义消费支出,刺激消费者增加即期消费;而且,这种消费增长的趋势一旦形成短期内将难以逆转。



  虽然受美国次债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速在创下近30年的新高后在2008年将会出现显著下降。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国内因素,美国次债危机和美国经济增长减速对于我国整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将十分有限。



  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虽然连续多年在60%以上,2006、2007两年更是超过67%。但是,中国出口商品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性正在显著下降,2006年以来的出口商品结构显示,美国在中国出口市场中的重要性正在显著下降(2007年的份额是19.1%,比前几年的平均数降低了2个百分点),而欧洲市场、特别是其他新兴市场的份额却是与日俱增;2007年中国向美国出口商品同比增长14.4%,比2006年的24.9%大幅度回落了10.5个百分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以日用消费品为主,以物美价廉取胜,在经济增长预期降低、收入减少的情况下,美国消费者可能会弃用昂贵的奢侈品,更愿意选择实用、实惠的中国商品;就目前而言,次债危机还不至于糟糕到让美国人节衣缩食的地步。



  考虑到国际国内的综合因素,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增长将更趋于理性,增长速度比今年会略有放缓,但仍会保持在15%以上,进出口总额将会超过2.4万亿美元。



  在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性机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在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没有开放的的背景下,美国次债危机和美国经济衰退对于我国出口,特别是整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将十分有限。预计 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全年GDP增速将降低至10.8%左右。



  雪灾不会造成持续性影响



  1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部分省份出现大范围降雪冻雨等恶劣天气,在使煤电油运紧张、春运客流受阻的同时,也将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经济造成短期冲击。我们预计,这场暴风雪可能拉低2008年第一季度GDP增速0.5个百分点。



  但是,暴风雪造成的暂时性冲击不会对中国经济造成持续性影响,也不会导致经济增长周期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从短期来看,可能造成一些经济损失;但是从长期来看,影响非常有限,而且雪灾后的重建工作将会增加国家对于交通运输、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资。



  通胀仍是主要矛盾



  由于南方许多省份突如其来的雪灾,再加上2007年翘尾因素的影响,还有元旦、春节的节日消费效应,我们预计今年第一季度的CPI将会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我们利用农业部提供的最新数据,大致可以估算出1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约6%,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大约0.05%;因此,可以计算出1月份CPI环比上涨约2.02%。据此,可以进一步推算出1月份当月的CPI同比上涨将达到7.8%左右!受南方雪灾和春节因素的影响,2月份的CPI可能更高,3月份将会明显回落;但是,一季度的CPI仍将会超过7.4%。在CPI持续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央行最迟可能在3月份选择今年首次加息。



  今年下半年的CPI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多种复杂的政治、经济因素使得国际能源价格和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我国的粮食生产经过连续5年增产后很难保证能继续增长,PPI的逐步上行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逼迫企业向下游转嫁生产成本。在这种背景下,我国2008年通货膨胀的压力会明显增加,预计全年CPI涨幅可能在5%左右。



  从紧的货币政策今年不会转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为此, 2008年开始我国将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也是十多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首次转向。



  从紧货币政策的着力点在于反通胀,也就是说要通过紧缩信贷规模,控制货币供应量来防止资产价格和一般消费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



  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更好地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反映在操作层面上,从紧的货币政策必然要求央行灵活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加大货币回收力度,严控信贷规模的增长,从源头上控制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水平,控制好价格水平。



  如果从经济学原理来分析中央的决策和央行的货币政策选择,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中国央行在实行了长达10年的稳健货币政策之后开始转向从紧,政策的转变往往意味着经济体系内在的增长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当前的经济过热并由此带来的资源、能源紧张,以及资产和物价的快速上涨来观察中国的经济,我们认为,必须通过贯彻和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继续紧缩流动性来实现经济增长“好字当先,又好又快”的目标。



  胡锦涛在主持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正确把握世界经济走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充分认识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尽可能长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由此可见,宏观调控的方向不会改变,关键是掌握好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在当前比较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尤需如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从紧的货币政策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作者单位:齐鲁证券)


上一条: 善款支出应有官方报告

下一条: 新兴市场国家为何同时面临通胀压力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