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竹海今不在,何日再现绿长廊?庙下乡梅林村王延雄,贷款54万元,承包300多亩毛竹基地,原计划到明年就能收回一半成本。一场天灾,使他欲哭无泪。沐尘乡门祥村的张子卿,是全县最大的毛竹承包户,经营竹林4758亩,这次损失超过200万元。这是浙江省龙游县竹农们的遭遇,龙游是中国竹子之乡,素有浙西大竹海之美誉,100亩以上的毛竹大户超过1000户,这次损失最重的也是这些承包大户。(据《中国绿色时报》2月29日报道)
不仅仅是浙江的龙游,罕见的雪灾对我国南方森林资源造成了重大损失。
如何尽快摆脱天灾余悸?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实行财政贴息,帮助林农树立恢复生产、自救和增收的信心,林业企业拓宽视野,这些都是必要的。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总结经验教训,给林木穿上一层“保险衣”。
其实,林木保险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我国1987年已经开始试办,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已有数百万亩用材林和经济林参加了保险,收保险费近三十万元,为数百家林农支付灾害损失赔款十多万元。林木保险的意义在于给林业生产者提供一个小额自己获得补偿权利的机会,当林木资源遭遇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后,可以及时得到经济补偿,不至于因为资金短缺影响持续生产。
可是林业保险的品种不够丰富,各地方多是给林木上火灾保险,给林木上保险的多是以临场为单位,在有的地方,单户林农即便是想给自家的林木买份保险也买不着。
上一条: 谁来揭开“福安”大裁员真相
下一条: 数量最多不是行业信誉最差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