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结合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如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表示在成功发行债券后正在为上市努力(3月2日《北京晚报》)、国家开发银行对文化产业瓶颈资金的投入、招商银行(600036行情,股吧)对《集结号》的无抵押低息贷款等等,这些信息集中反映了一个信号———加紧建设与完善融资工作平台的任务迫在眉睫,文化创意产业金融工作必须进一步拓展。
在间接融资方面,建立政策性的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银行与专业化的文化产业商业银行的依据是充分的。从银行存在的必要性讲,如果某个经济环境存在长期的、足够多的资金流通,银行建立的条件便已成立。据统计,2004年全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资产为1.83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72万亿元,而2005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19.15万亿元,可见文化产业的经济规模完全足够支撑一至数家银行。
但是,仅仅依靠间接融资是不行的。今天,中国金融业的管理已经比较规范,文化产业的滞后发展无法得到像前些年房地产业、高科技产业的融资环境;文化产业在知识产权融资方面的难点又增加了其进入资金市场的难度。
在直接融资方面,除扩大债券发行、扩大风险投资等措施之外,可以考虑建立“北京文化创意证券交易所”,让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文化企业到北京来上市,激发国内外投资者的热情,产生文化产业的集聚与大板块效应。文化产业是风险可控的产业,从业已上市的文化企业(含新闻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业的生产和销售等)的股东回报来看,其投资风险并不特别地高于其他行业,相反,部分文化企业还是股市的热点。现在,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改制过来的一批效益良好的企业,各地纷纷创办的优秀文化企业都具有良好的投资回报能力,具备受股民欢迎的行业优势与经济基础。
如果说特大型国有文化企业是国家文化产业的脊梁,则来自30余万文化法人单位的众多优秀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则是生力军。证券市场既要直接解决大型特大型文化企业的融资问题,更要比照高科技企业上市审批的先例,开通中小文化企业上市筹资的“绿色通道”。
北京是首都,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与经济中心,目前仍没有证券交易所。笔者认为,不能走单向度的文化人的创意或自由市场任意发展的道路,要依靠制度与市场的多重创意将金融业和全社会的其他资源与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当前文化产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呼吁我们在搞好产权交易、园区建设、投资促进的同时,尽快考虑创立“文化板”交易所,解决投资者的回报与退出需求,走出一条文化创意产业融资的新路来。
上一条: 对垄断行业工资将加强监管
下一条: 勿让印花税争论遮掩税改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