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透露,今年的财政预算安排将支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去年较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今年预算安排260亿元,加上去年预留的300亿,共560亿用于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
国家财政大力支持医改无疑是令人激赏的。但是我们认为,政府更重要的角色是当好市场推动者,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
目前都存在着一种令人担忧的倾向,即将恢复计划经济体制视为强化社会公益性的手段,将政府主导等同于政府兴办并且全面控制医疗机构。在某些地方,有关行政部门将医疗卫生体制的社会公益性等同于国家包办包管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并且进一步强化其已经拥有多年的垄断地位。与此同时,民营医院和其他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受到广泛的漠视、歧视甚至打压。
另外,很多人将医改全部希望寄托在政府增加投入。依照这种思路,只要政府拨款足够多,在全国各地建立足够的公立医疗机构,再配备足够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那么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但是,要知道,政府财力永远是有限的,哪怕是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不放松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不设法动员全社会更多的资源进入医疗领域,不努力把医疗卫生事业转变成为吸引青年才俊的强大磁场,单靠政府投入,无论如何也无法做到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合理配置。只要医疗市场"短缺"依然存在,那么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尤其是其中的佼佼者,总会想方设法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小城市流向大城市,从经济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在改革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如此,改革后的市场经济时代更是如此。中国如此,外国也如此。实际上,实施全民免费医疗的英国就存在医生流向美国、加拿大和澳洲的情形,好在英国可以吸引印度和巴基斯坦医生填补空缺。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资源过于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的结构性问题,主要不在于政府投入不足,而是缘于政府极力限制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事实上,国内外大量民营资本正在等待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如果放松管制,那么大量社会资本就有可能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兴建各种类型的医疗机构。一旦如此,原本流向这些地区的政府资源就可以节省下来,可以更多地投入到农村、边疆和其他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可以说,放松管制,促进民营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发展,正是促进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合理化、均等化、公正化的必由之路;长期不利于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正是导致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体系社会公益性不足的原因之一。
在当今世界上,众多发达国家和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体制,尽管也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但基本上维系了社会公益性。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这些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公立机构所主导。事实上,在这些国家,家庭医生都是自由职业者;国家只是在那些家庭医生稀少的偏远地区,方才建立一些公立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在这些国家,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并存;而在民营医院中,非营利组织大多占主导地位。
上一条: 巴菲特与华尔街的分野
下一条: 加大农业投入消除经济“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