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与华尔街的分野

 即将过去的一周,国际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除了中国“两会”释放出来的各种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信号外,巴菲特的举动无疑是焦点之一。



  关于巴菲特的消息,个个都具有轰动性:一是他最近致股东的一封信,成为商界、投资界和媒体热议话题;二是他接受采访时,给美国经济打上“衰退”标签,并表示不再为三大债券保险商的8000亿美元市政债券提供担保;三是《福布斯》杂志5日公布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巴菲特凭借620亿美元个人财富成为全球新首富。



  在以上三个消息中,最具争议的是第二个。巴菲特先高调抛出8000亿美元救市计划,再断言衰退,并宣布放弃拯救。这种出尔反尔的论调,似乎不像巴菲特的一贯作风。



  在我们3月6日刊登的《巴菲特让市场很受伤》一文中,程实博士认为,作为商人,巴菲特不可能丢掉赚钱的原始本性,他刻意唱衰美国,说不定正在寻找更合适的抄底机会。



  或许这只是一种猜测,但在我不太宽阔的视野中,巴菲特与华尔街之间,是存在明显分野的。



  这种分野,不在于短期投机与长期投资的区别,也不在于次贷危机中,巴菲特与华尔街划清界限,他曾讥讽华尔街的金融机构,说他们落得如此下场,只能用“恶有恶报”(poetic justice)来形容。这种核心的分野,我认为在于代表美国金融业的华尔街,为了赚钱,在不断放大和扩散人类的弱点和劣根性,而巴菲特却试图让人性的本来面貌受到理性的控制。



  从华尔街的历史来看,年景好的时候,那些穿着光鲜的银行家、交易员、分析师、审计师等从业者,会以他们的富足和奢华来呈现华尔街的欣欣向荣。可是,每次股价下跌和金融危机来临,尽管华尔街有最严格的监管机制,但丑闻依然扶摇直上,各种贪婪和欺诈的图景也扑面而来。



  拿这次次贷危机来说,追根究底,无非是一些银行,为了追求利润,利用资产证券化手法,把各种高风险住房抵押贷款,包装成金融产品,然后贴上优质标签,鼓吹房价不断上涨的神话,把这些产品转卖给各国投资者。有时还通过提高杠杆,制造虚假繁荣。



  但是,泡沫总有一天要破灭,潮水早晚要退去,裸泳者的丑陋一面终究要暴露。巴菲特曾再三警告,衍生品是“大规模杀伤性金融武器”,存在危险,尽管现在很强大,但具有潜在的致命性。



  现在,衍生品“妖怪”已出瓶了。但华尔街的骗子还在吆喝,衍生品是金融全球化的最高表现。


上一条: 高盛贪婪与信贷枯竭

下一条: 解除医疗市场的民间资本进入管制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