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通胀须有政策创新

 国家统计局公布: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8.7%,远高于市场此前调查值8.0至8.5%的水平。缘由是受货币供应量(M2)持续增长,还有受到低温冰冻雨雪灾害和春节因素相互叠加的影响,同时CPI持续上涨也受到国际市场原油、原煤、钢材等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2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增长6.6%,涨幅已连续第7个月呈扩大涨势,显示中国的通胀压力将会在今后一段较长时间内居高不下。



  另外,最新公布的外贸数据显示,中国2月份贸易顺差85.6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央行认为,2008年中国贸易顺差仍将维持较高水平,但增速可望逐步放缓。这表明宏观调控也开始见效。



  但在PPI和CPI连创新高、通货膨胀预期高涨的背景下,我国存在成本推动型通胀与需求拉动型通胀同时出现的可能性。为抑制物价上涨,未来一段时间,理论上央行可能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或加息,在增加供给和控制需求两方面,已经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预计上半年有可能加息,同时不排除央行在3月份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政策的累积效应不容忽视。



  不过,考虑国际金融市场因素,央行加息时机其实尚未成熟。美国2月就业数据创出五年最大降幅,经济衰退迹象日趋明显,预示着美联储3月18日持续降息几成定局,市场普遍预测为50个基点,这也预示着中美利差倒挂的空间将由114个基点基础上再次扩大,给人民币加息预留空间已经是相当小了。



  在PPI和CPI不断走高的情况下,美国经济与我国经济错位运行,给当前货币政策提出较大挑战,在中美货币利差有被再次拉大的要求,以及美元不断贬值下,人民币被动升值,汇差也被扩大,因此在利差和汇差双重因素累计约有12%的预期下,对国际投机资本(热钱),已经构成相当大诱惑力,加大目前我国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冲成本。在如此国际金融环境中人民币升息,可能刺激海外热钱流入速度,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至于是否上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还要看银行的超储水平。



  虽然CPI高位运行有雪灾和PPI推高因素,无论理论上还是客观上的确人民币应该加息,再次上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那将对现在弱势的股票市场带来较大影响。沪综指从6124点回落至本周三的4070点,已有2000点调整幅度,按2007年动态市盈率估算约有27倍,已经回归到合理估值区域,可是在股市弱势格局中,市场人气向淡,股市对资金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即使人民币实际负利率越来越大,银行储蓄资金却在明显增加,似乎利率引导资金流向“失灵”。也就是说,人民币实际负利率越来越大,本来应该促使银行储蓄资金从银行流向资产和资本品市场,但在当前金融市场格局中,却反向流动。如央行上海分行发布2月份上海市货币信贷资金运行报告显示:2月份上海市中外金融机构新增各项人民币存款1665.6亿元,同比多增1509.5亿元,新增各项人民币贷款198.8亿元,同比少增102.5亿元。可见倘若人民币加息,这种现象就会加剧,说明当前加息作用不大。



  所以,此时需要保持冷静头脑,正确判断形势,采取有效措施,再用传统货币政策调控方法受到较大挑战效果不彰,金融调控政策必须要创新,切实控制物价总水平的过快上涨,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那么对股票市场投资者来讲,当然要高度关注近期货币政策走向,以便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投资策略。



上一条: 食用油:下一个“疯狂的猪肉”?

下一条: “第四驾马车”应发挥更大作用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