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消协公布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公用服务行业消费者评议”结果,批评了供暖、供电、银行、电信、有线电视五大公用服务行业。对此,国家发改委和信产部在回复函中表示会着手改进。(3月13日《新京报》)
从姿态来看,中消协并没有因为吃皇粮而彻底“变色”,沉于一隅默不作声;从效果来看,其批评也不是毫无作用,相关部门至少给出了“着手改进”的回声,但到底何时整改、怎么整改,消费者却是一无所知。我们不禁要问,我们还可以指望中消协在维权上由泛起涟漪走向激起风暴吗?除了中消协与各级消协,我们消费者到底还能否寻迹到自己的靠山与后盾呢?
太多的经验与教训告诉我们,行业协会如果不能选择彻底复归于民间化与独立化,而是死守着政府“二婆婆”的身份,我们就根本不能寄望这样的行业协会来真正维护公众利益与公共利益。对于中消协也同样如此。可以说,中消协的身份属性决定其在消费维权上,只能停留于不痛不痒的曝光与批评程度,而无法成为一支与垄断行业甚至是失范的公权力进行有效博弈的强大力量。
消费维权是一个持久的漫长的博弈过程。中消协未能在数以亿计消费者的权力让度下,实现彻底的转身,也就自然不能代表广大消费者来掀动消费维权的风暴了。于是,今年这个“3·15”的节日符号,就应该被赋予新的价值。那就是引领更多的消费者,一方面,通过发育纯粹的民间化的独立组织,来代表消费者利益参与到垄断行业与不良商家的博弈中;另一方面,通过对集体诉讼制度的探求,来打通一条与霸王条款及违法商家说不的通途。
理性的消费者,是到了不再沉醉于中消协批评激起的涟漪中的时候了,是到了以勇气与智慧来自己打通一条消费维权的制度性出口的时候了。消费维权的风暴,也只有消费者自己能够掀得起来。
上一条: CPI转折点会在何时出现
下一条: 奠定家族企业的价值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