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性公共服务业是小赚大赔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垄断实现了自身财富最大化,但垄断的社会总成本大于总收益,会给社会财富造成巨大损失。



  供暖,住不住都得缴费;有线,报停不退剩余费用;银行,VIP卡客户获区别对待;电信,垃圾短信扰民不断;供电,计量误差大令人质疑。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公用服务行业消费者评议”结果,对供暖、供电、银行、电信、有线电视五大公用服务行业,消费者表示强烈不满,国家发改委和信产部在回复函中表示会着手改进。(3月13日《新京报》)



  中消协质疑供暖供电电信等五大公共服务业,再次将人们的视野聚焦在垄断行业的非理性垄断行为。而国家发改委和信产部在回复函中表示会“着手改进”,也再次让人们看到了垄断的破除尚需时日。正如经济学家施蒂格勒所指出的那样:“管制通常是产业自己争取来的,管制的设计和实施主要是为受管制者的利益服务的。”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十分完善,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利益集团即“政企同盟”,结盟者一方为行业管制机构,另一方为行业的垄断巨头。它们在“合法”攫取巨额垄断利润的同时,极力阻碍着公平竞争的市场博弈规则的实施。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寻租盛行,规制机构难以保持独立公正,企业集团与消费者集团互相博弈的框架难以建立。因此,在笔者看来政府规制改革的第一步是要清除利益集团干扰,其次才是博弈框架的构建。



  潜在竞争理论表明,垄断受到市场过程内生的竞争力量制约,具有效率特征。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垄断地位不容易获取,要形成并保持垄断地位,更是难上加难,垄断企业的行为会受到动态竞争的有力约束。垄断只能是暂时和有限度的,没有一种经济权势和垄断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都会面临永无休止的挑战。市场过程中的动态竞争能够自动抑制经济权势,只要不存在自由进入的障碍,现实竞争和潜在的竞争都会激励和推动市场过程,以竞争方式制约暂时具有市场权势的企业行为。由于垄断具有暂时性和不稳定性,任何垄断都是不稳定的,只是市场竞争过程中出现的暂时状态,从长期来看许多垄断都会自行消失。因此,导致低效率的政府管制是没有必要的。



  政府行政权力介入经济活动领域,排斥市场竞争,构成了极具危害的行政垄断。行政垄断的存在是由于政府的消极性在起作用。一般认为,政府应该是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己任的“守夜人”,但是在政府行为的实践当中,既存在着为谋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的行为,也存在着谋求非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的行为。就目前中国行政垄断制度的保护对象而言,主要是特定行业中的垄断厂商以及处于地方行政垄断保护下的各行业厂商。这些厂商一方面是这种制度安排的受益者,同时也意味着他们是行政垄断制度的需求者。如果将行政垄断现象理解为一种特定的制度安排,那么这种制度的运行必然存在着制度的需求,政府的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区域政府就是这种制度安排的供给者。按照经济学中厂商理论的基本假设和结论,对于行业以及区域中的厂商而言,获得超过正常利润的超额利润是其理性的选择行为,但是能不能采取获得外部制度保护援助的方式获得超额利润,却受到外部制度环境的严格约束,如果不存在外部制度保护援助的任何可能性,或者获得外部制度保护援助的成本太高,厂商都不会选择这种获得超额利润的方式。而中国的经济实践却一再提醒我们,中国有可能不仅存在外部制度保护援助的可能性,而且厂商通过获得外部制度保护援助而实现垄断性市场结构的成本,可能比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垄断性市场结构的成本要低。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垄断实现了自身财富最大化,但垄断的社会总成本大于总收益,会给社会财富造成巨大损失。



  垄断行业继续存在一天,公众权益就会继续受损一天。只有完善现有反垄断的法律制度并保证这些制度能够被很好实施,才能真正减少垄断的收益,消除垄断寻租,从而从根本上消除行政垄断,建立一个全国统一性和竞争性的市场环境。

上一条: 解决分配不公问题不能简单化

下一条: 景区经营应开放与监管并重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