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能否压住通胀?

 多数中国老百姓疑惑,既然货币升值,为什么物价升得更快?升值能抑制通胀吗?而升值又能带来什么实惠?也许只有在跨出国门才能感受到,但是对大多数中国人,牵动神经的只是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



  在旧金山一家大型仓储式超市COSTCO,来自辽宁的李氏夫妇提着12件Polo棉线毛衣结账, “旅游不贵,东西更划算,这换成人民币每件才100多,就算不送人当睡衣穿也值啊。”将被万里迢迢带回中国的洋睡衣,出产地就是中国。中国外贸易以加工贸易为主,美元虽然贬值,但是出口定价基本不变。而国内则因原材料上升的因素价格上浮。



  而升值能否抑制通胀?中国政府高层对此也意见不一。据路透社报道,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间记者答问时称,人民币适当升值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货膨胀;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则表示,很难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通膨问题。



  也许很多人还记得1993年那场通胀被收归牢笼的背景。1994年开始中国实行人民币盯住美元在一美元兑换8.28人民币的货币机制,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从超过25%下降到了21世纪以来长期的2%左右。



  而在调整汇率政策两年后,中国人迎来了另一场通胀。



  从理论上讲,周小川和陈德铭的答案都合理。从前者的角度看,美元贬值让国际大宗产品原材料价格坐上了跷跷板的高端,人民币升值可以让购得价相对便宜,从而减轻中国输入性通胀的压力。



  但后者认为通过升值以用相对低价购入大宗产品原材料的可行性却要进一步探讨。



  陈德铭两会间称,国际市场现在不是供大与求。初级产品,矿石资源、能源和粮食都处于一个紧平衡的状态和高价位, 中国很难随人民币升值,利用过多的外汇储备去购买国际商品。此外中国购买可能会被很多国家指责为拉动了国际商品价格上涨;而国际商品价格上涨又会向中国输入了通胀,加剧国内问题。



  此外,通胀受到流动性过剩推动是一个共识,其中包括受人民币升值吸引而来的热钱。那么进一步升值,会不会吸引更多热钱滚滚而来,进一步推升通胀呢?



  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命题,确实有些左不是,右也不是。



  应该肯定的是,人民币升值是大势所趋,因为汇率,其实可以被视为经济牛市和熊市的交替。但问题在于,何时升,如何升才最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升值节律又以什么为参照呢?虽然我们只能推测,但数据会提供一些启示。



  人民币目前累计升值约17%,但是第一年仅3.3%,为什么第一年的安步当车,第二年却一路小跑?



  可以看到,2005年7月到2006年7月,人民币升值3.3%同期,中国CPI在1.5%左右,而美国的CPI为4.3%, 差额2.8%。2006年5月在伦敦的美元债券的收益率是5.4%,而中国央行债券则为2.3%,差额是3.1%。进入2006年6月,人民币升值比率和债券收益的差额一度相交在3.28%。这恐怕不仅是惊人的巧合。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出中国对于人民币升值最初的考虑很可能是通过保持稳步小幅度的升值,缓解美国等外部政治的压力,但同时也把人民币升值控制在不鼓励热钱流入的程度。



  而国际上也有学者提出这类建议,例如斯坦福大学的教授Ronald I. Mckinnon教授。但问题出在,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热钱到底有多强,而中国目前有是否有能力按照自己的的需要稳步调控汇率调整?



  因为简单的讲,相对于美国完善成熟的汇率机制,中国的机制是“积累美元”,多卖少买。美元贬值,热钱滚滚等风霜刀尖的严逼之下,怎么避免货币干预溢出为国内的货币供应?目前看这个政策已经无以为续。



  如果低通膨胀率显示中国政府仍具备调控能力,高通胀率昭示挑战已然出现。人民币升值一年后的2006年8月,美中经济安全评估协会(UCSC)为国会所作的听证中“客气”地表示,促使人民币升值来自一个错误的动机——减少美国贸易逆差,因为逆差完全没有减少,但是这显然带给美国一个正确的结果。那么中国将如何接招?是战略性的歇歇脚;还是大步流星,加速和美元脱钩?我们看到的更多可能是前者,但是却不妨多作权衡。


上一条: 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

下一条: 初次分配就要处理好公平问题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