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增长是最起码的发展共享

 物价持续上涨,工资稳如磐石。涨还是不涨?是不是该跟着CPI一起有所表现?这是一个百姓很关心的问题。让工资跟CPI一起往上走,起码不要跑输CPI,大多数老百姓希望如此。但日前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称,与CPI直接挂钩硬性推动工资上涨会造成职工名义工资普遍增长、物价上涨更多、职工实际工资并无增长甚至萎缩的局面,导致形成“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苏海南的担忧似乎不无道理,将工资上涨与CPI挂钩,容易导致企业成本上涨,进而拉高产品出厂价格,引发更高的通货膨胀。然而,工资增长与通货膨胀加大并非简单的传递关系。工资增长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很多其他途径,把工资增长的不利因素消除,比如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提高科技水平,等等。但在我国这样一个工资偏低的国家,增加居民收入却是一个“铁”要求。一方面,现阶段居民工资收入占GDP的比重一直比较低,即使CPI不涨,也要提高工资;另一方面,百姓要共享改革发展的利益,怎么共享?增加收入就是最起码的共享。



  实际上,工资增长要不要与CPI挂钩,本质就是该怎么建立一个科学的工资增长机制。依笔者之见,CPI即便不能直接作为工资增长的依据,也应该成为一个重要参数。当CPI持续增长时,居民生活压力增大,如果收入增长跟不上,可能导致生活质量降低甚至威胁温饱。因此,工资的增长应当考虑CPI因素。今年2月,面对CPI的高位运行,全国不少地方相继上调最低工资,就是一个现实例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资司司长邱小平也曾经说过,“如何调薪,CPI确实是应该考虑的因素”。



  然而,CPI并非一直都在涨,如果硬性将CPI与工资增长挂钩,那CPI降低的时候工资难道也要回落?这实际并不利于居民收入增长这个长期任务的实现。有鉴于此,CPI只能作为一个重要的调整工资的参数,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工资是否要升。



  目前,我国的工资形成机制基本上是单方(资方)说了算。而对CPI感觉比较敏感的多是工薪阶层,因此,要从制度上让工薪收入者能够在工资增长机制中有表达自己愿望、参与调薪决策的权利。一个多赢的工资机制,应该是多方合理博弈的结果。从企业微观环境来看,强资本和弱劳工格局一直存在。正因为如此,正在征求意见的《工资条例》将建立一种“工资共决机制”来打破这一僵局,即通过政府、企业、工会组织建立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找到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利益均衡点,形成大家都能接受的工资调整方案,使工资水平调节满足各方的利益要求和价值取向。



  当这样的机制成熟时,我们可以再设想一下,在CPI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如果有的企业多年不加薪,则它的员工的生活必然遭受较大影响。这样,在新机制的作用支持下,员工们就可以因为CPI的上涨而启动调薪机制,与企业主平等对话、协商,最终实现薪水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平衡。毫无疑问,当这个机制真正建立之时,工资增长就不是一个和什么挂钩的简单问题,而是成为一个实实在在握在所有工薪阶层人士手中的权利。显然,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上一条: “幼儿园贵过大学”折射制度之弊

下一条: 贫民区:用“半平等”去取代不平等?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