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称,与CPI直接挂钩硬性推动工资上涨,会造成职工名义工资普遍增长、物价上涨更多、职工实际工资并无增长甚至萎缩的局面,导致形成“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5月5日《人民日报》)
前段时间,有专家学者和媒体舆论提出工资与CPI挂钩建议后,立即得到普通老百姓的极力追捧。如今,国内薪酬权威人士,又唱出反对调,声称工资与CPI直接挂钩硬性推动工资上涨,会导致人神共愤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尽管这位薪酬专家站在宏观层面上,提出有见的且有份量的观点,遭到了网友们的普遍反对,但是笔者仍觉得苏会长的建议不容轻视。原因是,如果员工涨工资让企业独自肩扛,很容易造成生产环节成本增加,企业在成本压力面前,极有可能把这一成本重压,加进销售环节的价格中,从而引发新一轮物价猛涨。
当然,笔者也并不赞同眼看着物价上涨,企业职工工资却原地不动。在笔者看来,以中国当今的现状,要实现初次分配的公平和效率,以及“强国”与“富民”并重愿境变为现实,我想,最现实最直接的措施,就是国家启动财税激励机制。换句话说,对于企业要给予相应的工资增长的专门税收减免,将减免的税款作为工资支付给普通员工,以抵销CPI上涨带来的压力。
在这方面,世界上有不少国家曾实施财税激励机制的国家,从而保证劳动者工资的正常增长。譬如,在澳大利亚,财政收入向好的政府不断为企业减税,企业差不多在每一年度均会主动为职工加薪,并且比例一般均会超过当地物价增长水平,平均幅度可以达到10%。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企业去雇佣更多的人,扩大再生产,以便发展经济。
与此同时,在澳大利亚,对于那些找不到工作的人,政府一方面会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另一方面会通过给予企业补贴的办法来鼓励企业招用这些人。企业的损失由政府支付。在劳动者的工资中,有1/3由政府贴补给企业,企业的负担大大减轻,劳动者的工资也可以保持一个基本水平。但这种补贴是逐步递减的,当职工完全能够胜任工作,并为企业带来利润的时候,政府则会完全退出,在最低工资线之上,由劳资双方自行调节工资分配。
更为重要的是,现在,我国完全具备了启动财税激励机制的经济实力。近年来,国家财政收入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远高于GDP增幅,2006年将近四万亿元,去年接近5万亿元。此外还有预算外收入比如各种行政性收费、土地出让金等等,约占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还有垄断国企万亿元利润,再加上我国外汇储备已居世界第一位。
在这种世界减税潮流和雄厚财力背景下,国家完全应该反哺民众,让利于民,全面启动财税激励机制,这不仅符合我国的国情,而且也尊重民众的意愿,更是有力保障企业员工涨工资的重要前提。
上一条: 合同工为啥成了垄断部门的眼中钉?
下一条: 让农民的资产流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