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手中有粮”重在加强

 最近一段时间,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小麦、玉米、大豆和植物油都处于历史高位。我国则由于粮食基本自给自足,几乎没有受到全球粮价剧烈震荡的影响,但粮食供需的“紧平衡”状态长期内将不会改变,发展粮食生产依然是重大任务。



  在我国,“三农”工作被列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始终给予高度重视,近年来农业基础性地位方面的政策明确,各级政府落实到位,使我国在粮食生产、流通和进出口等各个环节,均具备了应对国际粮价震荡、保障国内粮食供给、保持粮价基本稳定的条件。正如温家宝总理最近在河北考察时指出的: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



  但是,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始终是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的根本问题。粮食生产是一种资源依赖性很强的产业,我国耕地、水资源数量有限,资源负荷较重,能够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已经十分不容易。13亿人口的大国,吃饭问题只能主要靠自己解决,国际市场资源可以为我所用,但不能依赖。这次国际粮价剧烈震荡,各国纷纷控制粮食出口,证明我国在粮食安全问题上长期坚持的这一观点是完全正确的。



  无论是国内粮食生产资源的紧张状况,还是近期国际粮价震荡现象,都表明我国粮食供需的“紧平衡”状态长期内不会改变。在这种“紧平衡”状态下确保“手中有粮”,最重要的是加强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进一步重视节约用粮,节约土地等粮食生产资源。



  当前,全国各地小麦长势不错,如果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预计今年粮食生产仍会获得丰收。但是,由于石油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农资价格上涨,种粮成本在持续升高。尽管国家已经安排了两批农资综合直补,基本上可以化解农资涨价的不利影响,但国际市场上大豆、油料价格波动对国内影响较大,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将持续存在。对此,各级政府要有清醒的认识,千方百计做好粮食生产和市场保障工作。



  确保“紧平衡”状态下的“手里有粮”还需要认识到,市场粮价并不是越低越好。目前我国小麦、稻谷等主要口粮品种价格已经大大低于国际水平,与快速增加的农业生产成本相比仍然偏低,农民种粮比较收益仍然不高。既要保护消费者利益,也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这是保持我国粮食产量稳定提高的根本所在。统筹兼顾两方面利益,是对各级政府行政能力的一种考验。


上一条: 北京楼市提前过完“奥运”意味什么

下一条: 货币政策要服务于财政的稳定性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