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正式下发《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首都金融业的定位和工作目标是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 巧合的是,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前天发布的环境评价公示显示,浦东新区陆家嘴(600663行情,股吧)中心区拟建集办公、酒店、商业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厦——“上海中心”,其建成后高度达580米,成为“中国第一高楼”,并将与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形成国际顶级的办公商务中心。由此也引发了北京与上海,哪个城市才应该是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争论。 众所周知,北京虽然是中国金融决策平台和信息中心,一行三会(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总部的所在地,亦拥有四大银行的总部和海内外金融机构扎堆的金融街、CBD,北京金融资产增加值占GDP比重全国第一,但发展金融业最重要的是环境,包括投资环境、政策环境及人文环境,而在整体发展环境上,“北京和上海整整差了10年”。 何为金融中心?简单地说,金融中心应当是交易成本最低、交易效率最高、交易量最大的金融资本、金融机构和金融信息的集聚地。同时要有自由交易环境、良好的金融传统和符合国际惯例的法律制度来予以保障,这些制度应当是自由、公平和透明的,金融机构或企业在这里不应受到任何不正当的限制和歧视。显然,金融中心的形成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靠某些人的表态和政策倾斜就可以长久维系的,而主要依靠金融开放、金融环境以及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的自发选择,是市场长期竞争的结果。 目前北京只是全国的金融决策和监管中心、资金调度中心和金融批发中心,而不是全国性的交易中心。 就北京目前的情况而言,在金融街上集中的主要是一些国家级金融管理机构、全国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总部。不但种类不够齐全,而且在金融街乃至整个北京市至今没有一家全国性的交易机构(如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和黄金交易所等),因此北京根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金融中心。 而上海在资本市场、外汇交易市场和黄金交易等国内金融市场建设方面较有优势。上海虽然不是首都,中央银行也不在上海,但这些都不会成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障碍。比如美国的联邦储备委员会总部设在首都华盛顿,但美国的金融中心却在纽约。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上海事实上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金融中心,并已为迈向国际金融中心打下良好基础。 作为首都,北京不应当总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心态和独特的决策影响力争取各种优势地位和稀缺资源。毕竟,如果城市功能过于宽泛和庞杂,城市人口过于庞大和集中,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它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历史古都的独特地位和比较优势。因此,北京最好主动放弃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转而以首都的政策影响力和资源优势,全力支持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如能这样,一个真正意义上、名副其实的国际金融中心虽然与北京无缘,但毕竟还生在中国。
上一条: 谁比万科更聪明?
下一条: 收不收消毒餐具费 让市场解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