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高管薪酬“出轨”源于与国际片面“接轨”

 据5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随着国内外舆论热议金融高管天价薪酬事件,决策层也迅速对此做出反应。 5月5日上午,有关决策部门专门召开了国有重点金融机构高管薪酬有关问题的会议,就当前舆论关注的金融机构高管人员的薪酬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但是,会议之后并没有立即发布相关的会议决议。另外,银监会日前对相关金融机构高管薪酬进行了摸底调查,并要求有关机构规范高管薪酬。



(和讯财经原创)

  随着2007年上市公司年报的披露完毕,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也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这其中,金融业高管的高额薪酬令人咂舌不已。比如中国平安(601318行情,股吧)的年报显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集团总经理张子欣、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梁家驹3人的税前收入分别为6616.1万元、4770.4万元和4813万元,较去年增长比例高达92.8%、139%和57.2%;而深发展董事长纽曼一人拿的工资几乎相当于公司内部其他所有高管薪酬之和。



(和讯财经原创)

  这种动辄上千万的年薪是什么概念呢?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1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也就是说,马明哲一个人的年收入几乎相当于15980个农民或4800个城镇居民的年收入总和。如此惊人的金融业集体性收入“出轨”,引起社会的广泛质疑和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就毫不奇怪了



(和讯财经原创)

  不可否认的是,金融高管的薪酬是按照协议领取的,也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其理由似乎也冠冕堂皇:金融业改革是以国际化、市场化为导向,高管薪酬也必然要和国际接轨。况且近些年来,金融业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业绩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高管薪酬的高增长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和讯财经原创)

  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此。首先,金融业高管的薪酬并不和业绩增长完全同步。年报的数字显示,虽然同样是国有金融机构,但高管的收入差距并没有随着经营业绩有所区别。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一些经营业绩较差的机构其高管的收入反而有可能越高。比如深发展的利润总额和华夏银行(600015行情,股吧)相差无几,但华夏银行32位高管的总计薪酬支出也仅有1754.52万元,远低于纽曼一人的薪酬。



(和讯财经原创)

  其次,也是最让人迷惑的,就是所谓的与国际接轨。持此观点的人甚至振振有词地辩解说,与国际金融巨头相比,中国的金融高管薪酬不是太高了,而是太低了。但值得提醒的是,中国的金融企业与国外的大多数金融巨头并不完全相同,而是依然带有较为浓重的传统国有企业印记。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国有金融企业业绩的取得,虽然和市场化竞争有很大关系,但也和政府的扶持和保护有着直接关系,因而不完全体现为高管努力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去和国际金融巨头攀比,就会失去比较的标尺。



(和讯财经原创)

  另一方面,国有金融业薪酬的国际接轨仅仅表现在高管阶层,普通职员的薪酬却并没有完全与国际接轨,甚至相差甚远。这就导致了高管与普通职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越来越大,而且高管的收入增幅远远大于员工的收入增幅。据有关部门不久前对上海部分国有企业的调查发现,企业高管的实际工资收入大约是高收入的一线职工的10倍左右,是一般收入一线职工的20倍左右,是低收入一线职工的30倍左右。显而易见,国有企业内部的收入差距已经大大超过我国城乡之间或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国有金融企业更是如此,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基层分行,员工的收入增长缓慢,甚至有些地方员工收入比股改前还要低,基层员工看到的股改成果仅仅是行长的收入提高了,而员工的收入却下降了。对于金融企业基层员工而言,如果他们不能感受到薪酬公平的话,那么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无疑将大大增加。



(和讯财经原创)

  最后,金融高管薪酬与国际接轨只是片面地强调了权利而忽视了应有的责任。这直接表现为激励过度而约束不足。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是有效的薪酬制度的核心原则。在我国的国有金融企业中,存在着更为显著的所有者缺位问题,其高管内部人控制的问题也就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早在2006年,保监会就对保险公司的高管天价薪酬问题进行过严厉的批评,但直到现在,监管层的劝诫基本上被保险公司的高管当成了“耳边风”,他们的薪酬依然像火箭一样“一飞冲天”。



(和讯财经原创)

  因此,如果金融企业要与国际接轨,则不仅是高管的薪酬,中层职员的薪酬及普通员工的薪酬福利都需要接轨。当然,金融业高管的薪酬体系建设更需从中国现阶段的实际国情出发,只有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水平相适合,与企业内部员工的收入增长相协调,高管的薪酬增长才能保证不会“出轨”。(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劳工问题研究中心副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后)



(和讯财经原创)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 “和讯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 010-85650876 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上一条: 摆正“地域性”与“国际性”的关系

下一条: 重视无形资产的优化配置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