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安全----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近年来全球钢铁行业并购交易额剧增,无论是交易总规模还是平均规模,都出现大幅上升趋势。世界钢铁业正迎来第五次并购浪潮。加拿大全球金属顾问吉姆•福贝斯发布的《全球金属工业并购步伐急速前进》报告指出,2004年世界钢铁工业并购重组交易创历史最高纪录,达117件,价值312.3亿美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9.3%和3.5倍。其中国内交易数量为67件,下降11.8%,但金额则剧增3.3倍,达213.3亿美元;跨境交易数量为50件,增长61.3%,金额达98.9亿美元,剧增4.1倍。这其中,米塔尔收购阿塞洛又将钢铁业的第五次并购浪潮推向了第一个高点。米塔尔成功并购阿塞洛,新公司将成为钢铁年产能达1.5亿吨、产量超过1 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0%)的钢铁巨无霸。 米塔尔先生在完成与阿塞洛的并购后,放言下一步将进军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 由此笔者想到首钢集团的朱继民说过的“300亿元能买下宝钢”的话。虽然在现实操作中,300亿元买下宝钢不太可能。但我们必须警惕全球钢铁并购狂潮对中国的影响。此前米塔尔和阿塞洛目前都已完成了在中国的第一次布局。去年7月,米塔尔以26亿元收购华菱钢管37%以上的股份;今年2月,阿塞洛以20.86亿元收购莱钢38.41%的股份。阿塞洛虽然没有取得控股地位,但是已经与莱钢股份的另一大股东莱钢集团的股份持平,加之它在技术上占有优势,可见它将在公司运作中居于主导地位。另有消息称,米塔尔与华菱洽谈时,原本想占绝对控股地位,后来考虑到新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才让步居于第二大股东。 国际钢铁巨头不会浅尝辄止。据称,米塔尔、阿塞洛等已广泛接触国内地方钢厂等二线企业,如包钢、昆钢等,大有在中国刮起购并大潮的意思;从国际上看,米塔尔和阿塞洛两大巨头之间的合并已完成,新的集团公司无疑会继续在中国布局,抢夺地方骨干企业,最终对宝钢、鞍钢等龙头企业形成威胁。 现在,由于外资越来越深地介入中国钢铁产业,产业安全的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 一般认为,产业安全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家应确保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产业保持经营和技术等方面的控制权。20世纪90年代以后,许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投资,加快了中国的经济增长,提高了中国的经济实力。但是就国际直接投资而言,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加快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提高东道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也会对东道国的产业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一些完全生产民用消费品的产业被外资所控制,中国遭受的可能只是经济损失,但一些冶金装备制造、钢铁生产等与国家安全建设有一定相关度的产业被外资所控制,则可能对中国的国家安全产生不利影响,也将影响钢铁强国的建设进程。但问题在于,钢铁行业、企业并不属于国家明令禁止外资进入的敏感领域。从企业自身或企业属地的局部情况看,引进外资,甚至被跨国集团并购在经济上也有利可图。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利用市场实现资源配置的情况下,在加入WT0、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政府显然不能再靠简单的行政命令阻止外资的进入和购并行为;有时也不能仅仅靠说服国内企业以国家产业安全大局为重.拒绝外资的购并。而且,由于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入发展,外资能够在股市上获得足够多的股权来影响钢铁产业的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对于本国产业的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视,他们不仅拥有比较健全的法律体系,而且在审查和批准上,也往往摆上国家层面。去年,中海油试图收购美国的优尼科石油公司,引起美国国会的强烈反对,由此这一收购计划被搁浅;今年初,阿联酋的迪拜港口世界公司,出资68亿美元收购管理美国六个港口码头业务的英国铁行轮船公司,虽然该交易获得了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批准,但是最终遭到国会的强烈反对。由此可见,作为头号经济大国的美国,依然把产业安全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那么,谁来为产业安全负责呢?笔者认为,政府在遇到事关本国安全的问题时,对企业行为的干预必须是毫不犹豫的;但是法律化、制度化的同时符合国际惯例的保护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首先,要加快反垄断法出台的进程,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对于跨国并购的法律一般分为三个层次,最外层包括普遍适用的《反托拉斯法》、《反垄断法》等等,更深层次的则是对外资进入证券市场的管制和对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限制。法律是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因此在不违反国际通用规则,要尽量将有关钢铁产业安全的内容列入其中,现在我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只是原则规定了外资不控股钢铁,需要细化并上升到法律层面。例如,在股权多元化的情况下,外资应该占多少比例?是否须少于国有股的比例?值得欣慰的是我国的《反垄断法(草案)》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但是还要进一步审议并最终由全国人大讨论通过。 其次就是,中央政府组织专门机构审查跨国并购。在反垄断法出台之前。政府可先出台相关法规,由中央政府的一个部门具体负责对跨国公司并购国内企业进行审查。例如,中海油并购尤尼科,被美国政府的外国投资委员会以国家安全为由否决。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审查外资对国内企业的并购问题。这同样需要以法律的方式将这种制度上升到国家意志。 再次借鉴国外股市上通常采取“黄金股”的做法,即国家掌握企业少量股份,在受到恶意收购的情况下,可以及时行使命名否决权。 对于我国而言,法律体系还有待健全,《反垄断法》尚在制定过程中,但资本市场和金融领域逐步开放的步伐却在加大,这其中是暗藏着被外资控制重要产业的危险的。如何合理运用WTO法则,合理有效地防止国外资本对事关国计民生产业的控制,加快出台相应法律法规,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上一条: 钢铁企业如何在“第三利润源泉”中获利
下一条: 谨防投向“阳光工程”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