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人要懂得自我更新


“我适合做什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人生是一个不断回答问题的过程,当我们仔细回答过“我有哪些长处”、“我是如何做事的”、“我是如何学习的”和“我的价值观是什么”之后,才能判断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当然,最佳的问法是应该自问,“我不适合做什么?”然后,逐步理清,最终,可以找出自己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适合担任什么类型的职务,适合在什么样的公司里工作,适合从事于何种产业,适合进入哪个领域。



 



德鲁克找到了自己的舞台,来到了美国担任教职,又喜获通用汽车的邀约,做了为期两年的“公司政策与结构”的研究,进而转换跑道成为了一位“管理学教父”。并且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宝贵的资产,包括发明了“管理学”(虽然他谦称这只是发现而不是发明),创建了许许多多的“管理学的概念”及多达41本的巨著,真是勤奋多产啊!



 



我究竟归属于何处?除了能胜任工作之外,我还要追求卓越,也就是以高标准自我要求,具有高度的自我期许,才可能使自己成为顶尖的人物。反之,仅求低空飞过,安全易做,则注定是平庸之才,毫无发展可言。可见,在工作上要精益求精,不仅是因为这关系到工作的质量,其对工作者本身也是至为重要的。不精益求精,工作就做不好,工作者也无法获得自我成长。



 



所谓的“自我发展”意味着获得更大的能力提升,并以更宽广的视野去看待自己的职务和责任。这不是自负,也不是骄傲,而是一种自律、自重与自信。“自我发展”并不代表着不会犯错,德鲁克认为,“越优秀的人才,犯的错误越多,因为他会越想尝试新的事物。反之,一个从不犯错的人,尤其不犯大错的人,我绝对不会提拔他担任高管的工作,因为他的表现一定是平庸的。”“最糟糕的是,由于他从来不犯错,他就没有学会如何早期发现错误以及该如何改正错误。”就如同诊断病人的病情一样,不是正确诊断次数最多的医生才是良医,而是能及早发现自己的误诊,并且能立即修正错误的医生,才是良医。



 



“自我更新”不是一句口头禅,更不是一条广告语,而是一种全新的行动、全新的体验。前不久,我努力锻炼自己用左手写字,不出半年,成果丰硕,字写得不错,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在培训时,我将这一训练的成果派上了用场,获得了学员的肯定与赞许,这或许也算是一种自我更新吧。



 



有一次,交响乐团的指挥家要求乐团中杰出的竖笛演奏家坐到观众席上,聆听乐团的演出。这是竖笛演奏家第一次这样欣赏音乐,这次体验使他了解到,自己不仅是在演奏竖笛,同样,也是在创造音乐。同样,医生自己也可以充当病患,亲自感受被人诊断的感觉,了解病人的心情和负担,尝试排队等候的滋味,承受不被重视的对待。



 



德鲁克早年有一个特别的嗜好,就是时常跑遍美国各地的大学,去聆听顶尖老师上的课,学习他人教学的技巧,体会如何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发挥自己的长处。



 



有一天,德鲁克要去明尼苏达大学,有人告诉他说:“你一定要去,而且一定要听听某某的授课,那位老师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教得最好的老师。”德鲁克好奇地问道:“他是研究哪个领域的?”那个人回答说:“统计学。不过,他本人并不是研究这个学科的佼佼者,他的水平只能算是普通程度,但就统计学的教学而言,他可以说是全国第一。”



 



这个老师个儿不高,留着胡子,看起来像个小矮人。德鲁克听课时,这位老师对大家说:“请看这些数字,然后告诉我你们看出了什么。”学生们你一句、我一句,什么分配不规则、显示某种周期性、形式或是内在的矛盾等。然后他又写出两组数字,一看就像是互有关联、相互对应的。此时,这些博士研究生异口同声地说:“这两组数字显然有着某种因果关系。”这个老师说:“每个统计学家看过之后,都认为如此。但是,你们能否告诉我,这两组数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他指着左边的表格说:“这是每年在纽芬兰岛外海捕捉到的鲱鱼的数量,而那一列数字,”他指着右边,“是同年北达科他州的私生子数目。”大家恍然大悟,都笑了。



 



这个人的确了不起,在短短的五分钟时间内,德鲁克从他那儿学到的统计学知识超过了之前学到的全部,更何况,他自己还教过这门学科呢。



 



你不必做不一样的事情,而是要对一件事情赋予新的意义,自我更新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寻找意外的成功。大多数人因为过度专注于问题本身,以致忽略了成功的迹象,开会总是以问题为中心,报告总是以改善为主题。不论是CEO还是高管,每年都应该有一两次到基层去服务客户、了解实际的机会。就像20世纪20年代通用汽车公司的斯隆,跑到经销商那里去当业务员,实际感受第一线的压力,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抱怨,以及客户未被满足的需要,进而才能拟定一套完整的营销策略、战术,最终缔造出了优秀的汽车企业,使得通用汽车的市场占有率高达50%以上。



 



日本企业的中高层主管每隔一段时间,就轮流到非营利机构去充电。亲自体会一下非营利机构的义工的热情,对他们来说是一项很好的体悟与参透,等返回工作岗位时,他们的表现往往判若两人。



 



我认识一位外商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平日里抱怨连连,总觉得公司对不起他、冷落了他。时间一久,人自然就怠惰起来,常常只是应付上司、敷衍属下。有一天,他夫人邀他一同去参加两天一夜的“罕见疾病儿童研习营”。这些小孩因患上了罕见的疾病无药可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一天天地衰弱凋零。通过两天的相处和互动,这位总监才彻头彻尾地学习到了一样东西——要“珍惜生命”,要让自己的生命发光、发热、照亮别人,而不是整天抱怨公司,浪费自己的宝贵光阴而不自知。这次活动激发了他的斗志,他改变了态度,并为公司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上一条: 你的消费决策会被谁左右

下一条: 爱员工就严格的要求他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