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火的基因


马上元旦了,幼儿园要搞个节目,班主任通知家长,我们搞一个联欢晚会还是搞一个主题为“爸爸去哪儿”的互动活动。对这个调查,我没有犹豫就投了互动活动,后来到老师哪儿一调查,100%都是互动活动。



   上周末带球球妞妞去地坛玩,拍了一组照片,发微信,问孩子,咱们给今天的活动取个主题名字,孩子没有犹豫,说就叫“爸爸去哪儿”。孩子一个5岁多,一个4岁。



    前两天朋友们聚会,一群搞咨询、创意的家伙们凑在一起,不论有孩子还是没有孩子的都在谈论“爸爸去哪儿”这档子活动。



为什么这么火



   一个事务的发展定有其中原因和规律。遍观最近几年的娱乐节目,从来没有一个像2005年超级女声那样火的。粉丝就是从那个时候形成的。最近几年虽然也有中国好声音等节目比较优秀,但是被广泛传播、具有普遍社会性的,还是爸爸去哪儿了。



   我们发现,超级女声当年是革了权威的命,因为是草根的选秀,其具有的政治性、社会性被形式放大,一个昨日籍籍无名的小辈,突然间唱了一首歌,便迅速地拥有了大量的粉丝。发型、衣装、胸部大小、一颦一笑都成了社会性的讨论话题。其成功的巅峰,最终以《时代》杂志以李宇春封面文章的解读而标志。



    爸爸去哪儿没有太多的粉丝,他处处体现的是爸爸们按照孩子的喜怒哀乐而产生的喜怒哀乐和智慧、性格等等。因为孩子的真,导致了大人无法伪装的真。呵呵,宝宝哭一个小时,看你如何伪装好脾气!



   如果说在2005年全社会需求的是公平竞争,那么2013年全社会需求的是没有伪装。爸爸去哪儿为什么这么火,是因为电视在网络的推动下具有太多修饰和伪装。我们已经在所有的传媒上看不到裸体的消息,我们已经在社会中看不到人性裸体的人了。



   这无疑是巨大的需求。需求就是在我们最大的渴望中、冲突中、不满中和牢骚中。



你应该学到什么



   爸爸去哪儿了火了,按照中国是的创新逻辑,下一步会有妈妈去哪儿了、爷爷去哪儿了、哥哥姐姐去哪儿了等等节目。估计借助余热,会有那么一点火。但是,这种抄袭显然是不符合消费者对创意的心理需求的。就如同那些年超级男声一样,最终是超级无聊。那么,企业、传媒如何在这个节目中获得启迪呢?



   我觉得,需求的把我最重要。真是这个节目的核心,也是具有消费者粘性的核心。我们需要的就是在这个角度上下功夫。如果所有的电视、网络传媒都做和真有关系的节目,那么2014年将很有可能成为全球瞩目的盛会。或许,这会推动中国形象和中国精神在全世界的品牌认知。



   作为企业,一方面我们可以和传媒结合。将真善美发扬大。一方面可以自我塑造,从自身上找机会,做设计创意。让自己成为伪装和虚假的另类。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微信不同于微博、微信的最大区别——微信将是传递真的最好媒体。他在2014年会有进一步爆发式的增长。



   营销从来不会脱离社会的需求。问题是,你是否看得准,是否策划的巧,是否执行的妙等等。祝福大家。



 


上一条: 为什么你只要690万?

下一条: 关于老板的比喻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