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只要690万?


有一想从手机上寻找突破点的哥们儿,近一年时间一直游走于各色各样的寻找投资机会的企业、个人和专业投资机构之间,于是就有了很多关于手机项目投资的话题和故事。



给几十个有投资意愿的个体和主体单位一个统一的名称,不妨称之为投资人;另一个独立的主角,也就是这哥们儿,就只能是创业者了。



流水账式的故事是这样离奇却但合情合理的开始,又在希望和失望的交替中推进着:



2012年10月,一个经历过彩电、PC、、PDA、学习机洗牌和商战,也在国产手机几次生死轮回中淡进也淡出过的傻逼,觉得在电子产品行业浸染近20年,不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里释放一次,对自己的人生,特别是职业生涯,是一种缺失。



于是,他找了到深圳以来,有数认可的几个人中,一个在做ODM的手机厂商的老板。



在老板豪华气派的办公室的花岗石茶台旁,创业者和投资人开始了一段对话。



创业者:我想组建一个新公司,希望你成为公司原始股东之一,也就是我们的合伙人或者叫投资人。



投资人A:你需要我出多少钱?



创业者:1200万。我们想直接从高平台入手,不想被太多厂商打压,也不想进入混战区,所以宁肯前期慢一些,把产品做得更前瞻一些,风格也能有长期的延续性。



投资人A:股份怎么算?



创业者:前期产品研发风险我们承担,市场准备我们来做,明年6月份你把钱准备好就行,20%原始股权



投资人A:好,我们签署一个协议或者备忘吧



。。。。。。



创业者又找到了一个国内销量排在前十位的手机厂商的老板,谈话就更简单。



投资者B:需要多少钱?我们占多大比例?



创业者:900万,15%原始股



投资者B:我们有成熟配套的供应链体系,直接把队伍带到我们这里来吧,资金场地我们承担,算我们旗下的公司



。。。。。。



2013年6月,创业者再次见到投资人A。



创业者:老大哥,听说您公司出现了一些变故?样机我带过来了,还是手装的原生系统,软硬件需要整改的地方都很多,但产品的强大和易用不用担心



投资人A:嗯,机器不错,芯片平台我了解,都是顶配,功能不担心。是故意把待机时间延长吧?等我一点儿时间,现在9000万库存,公司转不动了,正在申请贷款。



创业者:您是我认可的大哥,以你的经历和资历,早些调整公司业务方向和产品结构,怎么会出现这个问题?



投资人A:你在2年前就笑话我看不清来路,也找不到归途。我明白你的意思,但当时一直赚钱,不想动也不敢动。动一下,以我们公司的规模,要动荡9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稳定下来。



创业者:是啊,每一种价值取向的公司都是只能赚一个阶段的利润,这可能是定律。看到了,看清了,又如何?



投资人A:最多等我两个月,你的项目我一定参与,多年兄弟,你做的东西我放心。反正你们打的是差异化,不是硬件平台的绝对领先。



。。。。。。



投资人B:机器是故意做厚到10mm的吧?要跟市场主流唱对台戏?立意很好,成本多少?



创业者:完全版目前1950,估计正式上市会落到1800元左右,明年春节前后会降到1750左右,然后就很难再继续下降了;简化版本的产品,春节前后会下降到1550-1600元上下



投资人B:我们现在已经被压制到了800元零售价以内,如果小米或者四大金刚再跳一次水,生存空间就很小了



创业者:小米出红米已经成定局,发布就是这几天的事情



投资人B:还是到我们这里来,顺便也带带我们的人,试了几个月网络营销,一点儿感觉都没找到。运营商那边,我们跟也不是,不跟也不是



创业者:一旦进入被打压的区域,基本就算是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中低端市场看似规模很大,全是血海,还会沦为品牌商的泄洪口



投资者B:想摆脱是很难,所以才希望你们能带来新的理念和新的模式



。。。。。。



7月份红米发布,当月国内各大银行银根收紧。



。。。。。。



8月份一个手机厂商的老板直接找过来。



投资人C:我们全国有几百家自营和加盟门店,到我这里来吧,帮我们梳理一下产品和营销。你要自己做就带项目过来,做我们的一个事业部吧



创业者:未来不能在1800元以上价位区站位脚跟的品牌,都会在国内市场逐步消失。您是玩中低端产品的,大家合在一起只能是负效应,除非你愿意只做一个股东。



投资人C:做一款自成体系,有特点、有概念的产品,从内到外做下来,光前期费用就要3000-5000万。不是我出不起这个钱,而是用这个钱每月跑十几二十万台中低端产品的销量,也能挣钱



创业者:以前可以,现在未必,以后就更难,你觉得呐?而且你做可以赚到钱,我做可能就赚不到。



投资人C:现在赚个屁的钱,被一帮搅屎棍子弄的按成本价零售,消费者还觉得价格太高。想办法先活着吧



。。。。。。



9、10月份,经朋友介绍,几个在阅读器、手游项目投资上赚了一些钱的人,也想参合一下手机。他们觉得小米每台至少有1000元的销售利润,他们觉得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更大的平台。



投资人D:做手机项目的安全资金门槛是多少?



创业者:3.5亿人民币,折合美金大概5800万——6000万



投资人D:你觉得移动互联网未来最大的机会,或者决战的战场在哪里?



创业者:基于云技术的后端处理、计算、安全、储存、行业应用。。。。。。手机可能就是一个显示器,而且是显示器中的一种



投资人D:也就是基于这一个原因,你觉得手机行业还大有可为?那为什么不直接从云端入手



创业者:那需要一次性几十亿甚至上百亿资金准备,而且要等到4G和5G技术普及以后才会爆发。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一个进入的支点,在行业演变过程中,先进来排队



投资人D:那你为什么花这么多精力做产品?



创业者:因为产品就是我们的介入工具,也是很长时间内我们生存的依托



投资人D:如果让你重新搭建队伍,我们从云端开始,你需要多少钱?



创业者:起步10个亿



投资人D:还是回到手机项目上来吧,你觉得要在手机行业突破的话,机会点在哪里?



创业者:目前还很多,整个行业还存在普遍性缺陷,如满足基本功能和性能要求之后,市场上的定位问题,手机的功耗问题、抗摔耐磨问题、安全问题、最简单的使用逻辑和使用指引问题。。。。。。



投资者D:你们解决得很好吗?



创业者:至少可以超越行业内98%的手机厂商,能产生类比竞争关系的品牌可能不超过10家。跟这些排名靠前的厂商,也有足够的空间做错位竞争,从消费者使用价值上,也至少是均衡的局面



投资人D:说直接些,你们需要多少钱?



创业者:690万



投资人D:看你们的商业计划书,你们至少需要9000万才能完成第一年的经营目标



创业者:9000万只是产品运营费用,如果把后端和完全自控的研发、服务体系搭建起来,至少需要3.5个亿



投资人D:那你怎么不开口要9000万?



创业者:跟你要9000万,你一定会让我们围绕你现在投资的手游项目死磕。我不认为一个新品牌能把一个手游公司托起来,最多热闹一下而已



投资人D:这也未尝不是一个选择啊?9000万我们出,30%的股权



创业者:现在一款游戏的发布费用大概是多少?



投资人D:前前后后不会低于1000万,这是平均值



创业者:我们只要690万,释放20%的原始股权。后续融资我们来做,也可以大家一起做。你们不能跟投第二次融资,第三次融资时你们有优先权,如何?



投资者D:你跟投资人有过很多接触?看得出你很有经验



创业者:打过一些交道,但不是很有经验。你就差没有直接说,9000万是分期分批投入,手机要主打游戏概念,带动你的游戏内容。我们是阶段性工具,随时可以被牺牲掉,至于资金,可能就是第一笔,其他都是故事了。



。。。。。。



投资人E:看过你们展示的产品,以及形象、定位、营销组织上的资料,公司现在有1000多人了吗?这类公司我们可能投不起



创业者:我们目前只有几十人,而且都以产品定义、规划、硬件设计和测试为主



投资人E:几十人就能把产品定义、功能、交互、细节做到这个程度,那些几千几万研发人员的手机厂商,真是在浪费时间,浪费股东的资金了



创业者:不是,他们公司的渠道和运营商资源很丰富,所以要多头并进。我们是直接面对消费者,所以更注重使用感受和体验。另外,我们的产品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投资人E:你带过研发队伍?

创业者:带过很大很专业的团队,但我只懂市场需要什么,不懂具体的软件编写。现在很多开发人员也在等我们亮相成功后,一起来加入进来,做一些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

投资人E: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拉他们进来?

创业者:我们养不起,而且既然选择了从手机产品端做突破口,第一步走出来,后面的空间才能打开。所以,我们把产品定义做得更加细节和实用化,然后自己内部开发一部分,其他的交给了原来的一帮同事,分组完成。

投资者E:也就是说,这些人随时可以到公司正式入职?

创业者:理论上是这样的

投资者E:我们在做一个手机阅读器,西班牙一家投资公司准备收购过去。现在缺两个环节,一个是有故事的研发团队,一个是善于做营销策划和实施的推广团队

创业者:也就是说,先把那个阅读器APP卖出去,然后反过来,再投资做手机或者移动互联网的其他项目

投资人E:不是这个意思,本来就是一件事。另外,建议你们强化内容,比如大家比较敏感的性、游戏、猎奇小说、趣味视频等

创业者:这好像是做内容或者应用软件,类似约炮神器吧?你们是要做这一类的专业手机吗?

投资人E:。。。。。。你需要多少钱?

创业者:我只需要690万



 




投资人E:小米估值100亿美金,现在经营性资金至少达到了200亿人民币。你只要690万,是不太想要我们的钱吧?

创业者:不是,只是不希望太被你关注,不希望你把没有关联的东西,非要从整合资源的角度去进行融合,弄得大家都难受

。。。。。。

投资人F:现在硬件平台越出越快,4G也要来了,中华酷联四大金刚的价格越杀越低,你们怎么能杀出来?

创业者:别一看到几个巨无霸就害怕,未来手机行业是国产品牌的天下,是有清晰定位能力的品牌的天下,不是那些看起来很强大的B2B厂商



投资人F:拼价格、拼硬件谁会是巨无霸的对手?



创业者:手机有服饰特性,有品位和个人喜好、使用习惯的成分,不是PC那种完全标准化的产品。都开始拼硬件的时候,硬件就不会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都开始拼价格的时候,价格也不会再是消费者关心的焦点。这么大的行业,薄弱环节很多,有些地方一击即破,看着眼点在哪里。

投资人F:巨无霸公司更有优势吧?你们的机会到底在哪里?

创业者:越大的公司,掉头成本越高。他们差的不是战略眼光和预判能力,而是转身过快会死得更惨。诺基亚06年就清晰判断出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但他们就是无法去引领

投资者F:你们选择的诉求点很好,也能说服我。问题是别的企业也会跟上来

创业者:营销打的就是猝不及防

投资人F:其他厂商,特别是新进来的厂商呐?

创业者:国内市场按目前的状态,1500元以内甚至1800元以内,都会逐步变成红海。但实际情况,包括很多看起来很大的厂商,有清晰定位的有几家?敢在这个价位区以上寻找突破的又有几家?

投资人F:你是说最后产品还会是向品牌集中,而不是向价格和规模靠拢吧?



创业者:最后产品是单独卖也罢,还是送也罢,硬件都会走向同质化。决定消费者选择意向的,是产品特性和特征



投资人F:看资料和产品,你们错位竞争的选择,可能是正确的。你们是需要9000万资金吗?

创业者:是的,我们可以做个浮动股权制度,如果完不成年度经营目标,可以实行阶梯型股权惩罚

投资人F:你们确定第一年就做到10亿销售额,不低于9000万利润吗?



创业者:只要不受太多的干扰,应该可以做到,这种看似相对残酷的竞争环境,我们经历过多次。手机比其他行业更有规律和方向可循。



投资者F:可不可以跟我们合并财务报表?

创业者:按公司法有关规定,股权比例超过20%就可以合并财务报表

投资者F:我说的是合并营收

创业者:那是要求控股了?可这9000万只够产品运营,想把体系建立起来,远远不够,还需要在经营过程中继续融资

投资者F:我们分阶段投资,9000万不是问题,后续也不是问题,但先要把名分确定下来

创业者:首批资金规模?

投资人F:先投几百万,你们先动起来

创业者:还是投690万吧?!要一次到位。你别有太大压力,我们也能灵活一些

投资人F:为什么你宁肯要690万,却不要9000万?

创业者:是怕害了你们,真让你们控股,失去财务管理权和人事管理权,经营权独立就是空话。实际情况是你们操做,做得不好,却是我们的问题。



。。。。。。

最有诚意的一个投资者过来,对话就变成了另一种味道。



投资人G:为什么没找风投?



创业者:我不是雷军,能登高一呼,应者云集,刚有想法就能融到钱。



投资者G:小米的硬件优势快消耗完了,但品牌势能已经很大,这又是另一个层面的竞争,难度会更大。而且我听说年轻人都很喜欢MIUI



创业者:UI是厂商对目标人群使用习惯的表达和引导,小米在这方面确实做得很好。他们的核心还是抢占信息接入的端口,所以系统越来越庞大。随着安卓本身的优化升级,以及各厂商综合水平的提升,这些优势会逐步被弱化



投资人G:你的意思是UI不重要了?



创业者:是越来越重要了,但基本前提发生了变化。原来是要全面而且深度的设计,现在可能需要的是对目标人群90%常用功能的优化设计,一辈子都用不到的功能不妨弱化甚至屏蔽掉。不同人群的基本需求是不一样的



投资人G:那你觉得现在手机好不好用的核心点是什么?



创业者:手机好不好用看三个层面,一个是软硬按键、手势的定义是否符合实际使用的习惯;一个是常用功能的调用、操作是否简单易用;一个是有完整的使用逻辑和指引



投资者G:我们常关注的还是外观工艺是否有档次,运行是否流畅,画面是否漂亮,屏幕和拍照是否清晰。。。。。。当然,如果能解决待机时间问题,碎屏问题,只要产品别太难用,应该就会很大的市场需求。



创业者:您说的前半部分应该属于基本产品诉求,目前市场上超过1800元定价的手机,应该都不会存在功能实现上的问题。



您说的待机、碎屏、散热甚至信号问题,可能都是追赶硬件和追求超薄概念留下的弊端,基本性能反倒成了行业的普遍性问题,这比较可笑,但这也正是机会所在。



投资人G:看过你们的资料,你们需要9000万?



创业者:。。。。。。我其实只需要690万?!



投资人G:这么少?你是不是拿我们做跳板,或者是试水啊?



创业者:即使是拿你们做跳板,前期风险和准备都是我们扛过来了。即使是试水,您的股权比例已经很高,资金投入其实并不大。目前以乱打乱的受益者,肯定是新品牌厂商。你们几乎没有任何风险



投资者G:是想做一次产品和营销上的突破,用这区区690万,打出一个好的市场效应,把自己的声音传递出去,然后启动的时候就开始引进风投吧?是不是后面的路也都铺好了?



创业者:您是行家。我们真正需要的项目运营资金是9000万起,但现在我们只需要690万。



起源是这样的,从前有个。。。。。。的傻逼,觉得手机是三大电子产品的终极形态之一,移动互联网也会是最大的网络服务平台。换赛场换排量换规则的时候,弯道超车是新公司的特权。于是出现了很多故事,您也是这个故事中的一员



投资人G:。。。。。。那你觉得690万真的足以做一次市场验证吗?



创业者:前期准备已经很充分了。如果产品定义和市场需求吻合,如果定位足够精确,如果单点突破的锥子战术执行得坚决彻底,找到市场痛点和痒点,面对每年4.2亿部国内存量市场,撕开一个口子,这些钱已经够了。



投资人G:你是说如果这些都做到了,市场反应并不乐观的话,再投多少钱都没有意义,是吧?我们是真想做,不论是要销售额,还是要行业规模,甚至是想象空间,找一个比手机更大更有吞噬力的行业很难,何况还有移动互联和未来云管理的概念。



创业者:从行业容量上看,只要能经受住未来一两年的市场冲击,任何规模的投入都是值得的,这话我一直没敢说出口。找到突破口,前期投入越大,后面反而会越安全



投资人G:这个观点我认同。我们都思考一下,找时间再沟通一次?



。。。。。。



于是,关于690万故事仍在继续。

 


上一条: 所有的果源于自己的因

下一条: 《爸爸去哪儿》火的基因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