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告诉我,他在业已形成的餐饮一条街上看好了一间铺面。那里以前是银行网点,如今银行搬走了,朋友欲将其租下做餐饮。朋友问:“这里大约能摆下30桌,人均消费40元左右,租金多少我压力才能不大?”带着朋友的问题,我又请教了专家。
专家告诉我,本来餐饮经营与租金没有必然关系,只与管理、菜品、餐饮定位及平时的营销有关,但面对日益高涨的租金,谁都不寒而栗。如果以营业额倒推租金是否合适的话,可按如下方法计算。如以朋友调查的数据“每天30桌,人均消费40元”为例计算:
每年营业额约 = 30桌 X 每桌平均人数 X 40元 X 每天平均桌循环次数(保守估计) X 365天。或:每年营业额约= 40元 X 平均每天接待人数(保守估计) X 365天。得出的年营业额与之前计算的年租金相比较,能不能租,大概租金多少就心里有数了。
常言道,开店看选址,位置,位置还是位置。作为门店经营的第一要素,怎么强调位置都不过分。然而,租字头上一把刀,砍谁谁的身上疼。曾入驻号称“大陆第一店”的北京“国贸一期”的星巴克店,从1999年1月进驻以来,一直经营得十分红火,但在2013年7月却毅然决然地搬了出来,安营扎寨在人气远不如从前的国贸三期。
看来好店也怕高租金,再有实力的老板也要考虑投资回报率,否则,将沦为给房东打工还赚不到钱的尴尬境地。有人帮星巴克算了一笔账:“国贸一期”星巴克店的总成本超过700万元人民币。但星巴克在2012年的财报显示,亚洲地区平均单店营业额为82.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09万元。也就是说,生意虽然红火,但顶不住不断上涨的租金。
不少人感叹连锁业就是一个“开关业”,如今的餐饮业,每年5%~8%的闭店率已属正常。加盟合约到期不续签或店铺租约到期不再续约是主因。像奢侈品牌如雨后春笋,他们争先恐后地冒出,既然打不过别人,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很重要。其实,租金贵不贵与别人无关,而是看自身的品牌定位。现在的星巴克已开始走向平民化,他们做了许多让普通顾客都消费得起的大众消费品。
一种摆脱租金困境的方式是将店面面积缩小。近几年,800、1000平米以上的店铺风光不再,各大餐饮品牌都会选择120~150平米的面积开店。虽然有一些连锁餐厅需要厨房,必须兼顾面积,但它们会与物业协商,或搬迁至商场中较高楼层,或签订超过5年的长租约,以保证相对低廉的租金。
日本的餐饮业高度发达,有不少类似于大众化品牌“贝儿多爸爸的泡芙工房”的成功案例。总部位于日本大阪的麦之穗株式会社就同时拥有10个不同的品牌,分别经营蛋糕、糖类、拉面甚至夜店等业态,遇到好的店面,会根据其需要的面积来分配所需的品牌。
在东京银座,押金需要提前预付三年,业主会责令品牌方在7天之内把店铺盖好、装修完毕。外人来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而麦当劳在日本的经营者会把所有的设备、装修在工厂内先建好,变成“乐高积木”一般,3天之内就把店铺建好。也许有一天在中国也要用工业化的方式“生产”店铺。
要应对日益高涨的租金,又不想减少经营面积做得太掉价,多品牌战略不失为一种好方式,即同一个公司经营许多不同的品牌,可以适应各种物业需要,形成互补的共生格局。星巴克如此,两岸咖啡亦是。两岸咖啡正在积极考虑涉足多个品牌,在原本面积较大的门店中划出一半的面积,经营包括日本料理、平价牛排、铁板烧餐厅、泰国料理在内的四个品牌。
上一条: 给自己贴个幸运标签
下一条: 等价交换式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