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成功者都必然是某一领域资深者,而资深者却未必会成为一个成功者!
以企业高管商业敏感度引领的各部门业务敏感度,聚集起的企业内部各向推力是推动企业发展助推力,各个资深者对业务的感知能力是该推力原点。什么是业务敏感度,对于管理者来讲,就是自我认知、环境识别、应激响应到做出正确决策的过程。它显现一个管理者是否能够准确把握业务脉络及未来走向,为此及时采取适合的应对措施,来及时调整行动与目标的偏差。
显而易见,业务敏感度是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获得实际绩效基础,是在战略形成之后的战术方面的灵活机动,打造这样一份能力绝不是在商业学院里能够摄取到的,必定是在实践中摸爬滚打、从失败教训中觉悟出来。
企业内部很多部门由于长期与外界缺乏信息交流,逐渐在制度、流程的湮没下失去了对业务感知和自我纠偏能力,造成了“只顾低头拉车,不管抬头看路”的局面,这是对业务最深切的伤害。做为HR应以人力资源提供者做为自身的定位,对企业商业模式和核心能力有清醒的认识,对各业务部门主要业务展开中所需求的人力资源有准确把握,及时根据公司战略调整提出可落地的人才战略。有些企业HR把自己看做了招聘中介人,把自己看做了培训基地,把自己看做了绩效监管者,把自己看做权力的分配者。在提供人才战略及行动方案时,将员工流失率、培训率、人工成本看做了看家宝,大谈特谈自己在这些方面下了多么大的功夫,而对根本性解决企业短期、中长期人才获取方略不予置否。可以想见,一个既没有自我认知、也没有环境识别,惯性地延续一条所谓“中性之路,”这种对业务感受的迟钝怎么可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
并不是其他部门少有同类现象发生,只是HR这个部门业务的特殊性更加容易发生这个问题,因为HR做为一个业务内容所应具备的专业性是很隐性的,HR更容易将一些流程、方案、报表、统计当做专业内容,而实际这只是一个工具而已。
拥有业务敏感度是部门第一负责人必备的能力,虽然随着管理层级高低不同,每个级别所应具备的敏感度要求会有差异,但时间绝不是唯一可以让人因为晋级而自然获得这个能力指标,大量的自我训练和长期不断地实践是最为重要的必要条件。
下面就如何培养业务敏感度提出一点个人看法,以冀能够抛砖引玉,引出更多、更深层的看法。在培养业务敏感度方面,我认为有这么几个方面十分重要,可归结为:“提高一个认识、保持一个行动、加强三种能力。”
“提高一个认识”就是深刻理解“知行合一”,明代王阳明说过:“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这句话很明确地告诉我们知与行是不可分的,能够达到“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就不会执着于已知,也不会走向盲动。
为什么说这个认识有助于提高业务敏感度,敏感性是基于接受外界刺激后迅速做出反应,如果将认识停留在学习和思考上,就无法主动接触外界事物的变化,并且只有多次反复的外界刺激才能强化人的应激能力。另一方面,在和外界大量接触之后却没有及时做出提炼和总结,也就是不关注对外界变化本质性的理解,就无法使自己改变原有不适当的反应。
在语言能力方面的训练可以看出这一点,当一些演讲书籍告知人们如何把握自身、外界环境时,在思想十分匮乏时任何技巧都不能改变被动。思想内涵不仅是从书本获得,更主要在于和有思想的人交流中,当一个人能够把另一个人的语言在很短时间内做出判断和理解时,就如同把对方的言语承载内容放慢了速度。这就是在获取对方信息中的行,与理解对方思想的知结合起来,长期反复的结果,这个人的思想内涵必然会有提高,也就无所谓不能表达自己了。
一切符合大多人类价值观的哲学、宗教的认识论都把行动看做是认识的开始,对“知行合一”的认识提高方法就是在实践中去做,在行动中不断提高理解层次。认识是行动的端,行动是认识的果,管理中割裂知行的结果就是丢弃现实、盲目臆断,必然在走向错误的行动道路上。
上一条: 品牌经营的关键在营销
下一条: HR缺乏业务敏感度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