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牙防组”事件的几点启示

近日来,“全国牙防组”(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忽悠了13亿中国人的报道屡见报端。“全国牙防组”原本是一个卫生部领导下由口腔专家、学者组成的非官方学术团体,其主要宗旨是宣传口腔保健知识,提高公众的口腔保健意识,促进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等。但从1992年起,它开始了对口腔保健品的认证活动,让企业在其产品上贴上“全国牙防组认证”的标志,同时收取这些企业的赞助费和认证费。比如收取了宝洁公司赞助费1000万,乐天公司木糖醇的认证费100万和每年赞助费10万等等。尽管多家媒体纷纷对“全国牙防组”进行质疑,公益诉讼网主编李刚以及上海明鸿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江还对其先后提出诉讼,但法院已数次拒绝受理此案。

从目前报道披露的情况来看,至少有几点是明确的:

第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只有获得认证资格的机构才可以进行认证活动。全国牙防组从未取得过口腔产品的认证资格,它的认证活动不合法。

第二,即使是合法的认证机构,接受企业的任何资助都可能使认证失去中立地位,甚至误导消费者。成熟市场经济中的认证机构,绝大多数是行业自律组织,其责任并不是为个别企业的利益,而是为了维护市场对整个行业的信心。否则,认证机构将沦为被个别企业利用的工具,甚至与之同流合污,其代价是整个行业受损。因而,认证机构的权威不仅来自其合法地位,更需要行业的认可,其公正性首先来自其不可收买性。

第三,政府尤其是司法机关,应该为市场经济提供良好的法律乃至制度环境。仅仅依靠公众用脚投票、谴责等方式,从长远上固然也会淘汰那些非法、没有公信力的认证机构,但这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对从事这类危害行业以及消费者利益的行为缺乏事后的追究和惩戒,其威慑力也就不足以产生事先的阻吓作用。

第四,消费者以及其他社会各种力量维护自己正当权利、维护社会公正的行为值得推许。在某种意义上,正是民众不断追求自己的合法合理权利的行为,推动着市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

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全国牙防组”事件各方的是非曲直尚无定论。牙防组的行为有无过错?过错是怎样产生的?谁应对过错负责?这些都有待于对事件的深入了解。但无论结论如何,这一事件已经提醒有关部门,必须尽快为认证机构的健康成长建立必要的制度环境。



代课教师不能“一清了之”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3月27日表示,在很短的时间内,我国将清退目前仍然存在的44.8万中小学代课教师,但教育部在清退代课教师问题上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代课教师的存在本身的确是不合法的。《教师资格条例》第二条规定:“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在这种情况下,聘用单位要以什么借口辞退代课教师,显然有很多充足的理由。代课教师的身份根本就没有得到法律认可,也无法适用《教师法》和《劳动法》。由此,代课教师们也无法寻找到合适的法律救济渠道。

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曾是撑起中国农村教育的“半壁江山”。这与农村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由此引起的教育经费短缺有直接联系。以前,为了让基础教育“看上去很美”,教育部下达指令取消了民办教师。但随着民办教师越来越少,代课教师却越来越多。国家清退民办教师时,还实行了一些诸如“离岗退养”等补偿制度,然而代课教师作为农村教师队伍中的第三梯队,实行的却是“谁聘谁出钱”的原则,并不像民办教师那样在编制之内。如今要把代课教师“一清了之”,具体操作措施将会游离于国家财政之外,当地倘不能妥善处理,显然会引发一系列问题。这两年来,有关清退代课教师的纠纷并不少见,甚至演变成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法律难题”。

真正要让“代课教师”离开历史舞台,最重要的是要加大对广大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没有教育投入,或者投入不公平,所谓的取消最后仍会“取而难消”。可以设想,在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下,代课教师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会存在,因此,把代课教师纳入规范化的轨道,并规范劳动合同,也是应时之举。此外,从我国目前社会与教育发展现状出发,也有必要完善代课教师的法律救济制度,依法保护代课教师的权益。

上一条: 中国规范外资并购进入倒计时

下一条: 如果我们不想成为全球化明天的牺牲品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