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的管理


2011年年底在西班牙旅游时,在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看到一幅油画,出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绘画大师提香之手,画的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的故事。在荷马史诗描述中,西西弗斯是古希腊神话里最聪明的一个人。西西弗斯做过国王,但因为得罪了诸神,诸神罚他死后在阴间每日将一块大石头从山脚推向山顶。每当他就要把这块大石头推上山顶时,这块大石头就会滚落山底,西西弗斯只好从头再来。此事周而复始,西西弗斯则永远不得停息。



画自是名画,画师自是大师。欣赏画作之余,我想说的是这个故事本身的风险管理的含义。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分析,西西弗斯的工作是无风险的。因为不管西西弗斯如何聪明设计,他努力的结果是确定的。神已注定他做的都是徒劳一场,他的一切努力只不过是单纯的付出而已。所以,在这个故事中,神对西西弗斯的惩罚,说到底,就是罚他做无用功。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古希腊人的聪明。三千年前,他们就已经知道对聪明人的有效惩罚必须是无风险的惩罚。对此这个故事里面专门有过铺垫,说主神宙斯曾经有一次派死神去取西西弗斯的性命,反而被西西弗斯施计将死神绑架,以致在相当长时间里世上无人死亡,诸神大为不快。所以这一次惩罚不一样了,结果早已注定,任西西弗斯聪明才智如何出色都无所遁逃。



古希腊人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风险的存在,才有人类聪明才智发挥的余地;消除了风险的存在,人的聪明才智就没有用武之地。换句话说,人的聪明才智所能影响的仅风险而已。



所以,人的设计和努力要想起作用,必须是经过努力可以改变风险才行。改变风险,意味着不确定性存在,但相对而言比较小,这时人的努力对事物发展的进程确有实质的影响。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才可以。反之,不能改变风险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不确定性相对于人的努力而言非常大,人的努力对于风险没有实质上的影响。这时,人的努力其实是没有用的。例如,古代的人类对于天气的改变所做的种种努力,不管是烧香,还是献祭,其实是影响不了天气变化的。这时,人们最好的选择就是听天由命,任何其他的动作都是无用功。这种大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选择是很多研究的对象。例如,股票市场的随机行走理论就认为,股票市场是纯随机的,因此选择股票,试图给市场把脉等都是无用的。确实,很多统计研究表明,共同基金的经理们在选择股票上的表现在总体上并不比随机的选择(monkey portfolio)更优。而且也没有数据表明总体上基金经理们的表现有历史的一致性。所以,理论上,人们既不能有把握地选择绩优股票,也不能有把握地选择绩优基金经理。你要想买股票,随便挑些就是了,不会比基金经理更差,其实还会更好,因为成本更低,省了基金经理的管理费。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随机行走的观点。起码所有基金经理们就不接受,他们都认为自己可以打败市场。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除了利益的考量意外,还有一些人类心理最深处的原因。就像大多数英国男人认为自己比英国男人平均身高要高,大多数美国男人认为自己挣得比美国男人平均收入要高一样,这也是很自然合理的。关于决策和随机性的关系,只是在近几十年才有讨论,也有不少的观点和文献。



风险不可改变的另一种情况是没有不确定性。在西西弗斯的故事里,诸神正是消除了任何的其他可能。没有了不确定性,西西弗斯的任何努力都注定要失败,不可能有效。



这就回到了本文的主题,关于管理。简单说,管理的行为是人们有意识的行为,是人类聪明才智的发挥。在目标一旦确定以后,管理的任何手段,不论是计划、指挥,还是组织、动员,还是控制、评价,或者监督、考核,能够起到的作用无非是影响风险而已。



其实,之所以需要管理,是因为人们希望能够通过管理改变风险。这包括降低风险,或者增加风险,或者改变风险的种类。例如,通过做预算减少财务收支的不确定性,通过组织配置充足的资源提高完成任务的可能性,通过监督降低腐败案件的发生频率等等。



然而,再好的管理也不能保证目标的实现。通过管理所能做到的只能是尽可能减少失败的可能,或者说增加成功的可能,以期做到“十拿九稳”的程度而已。最终目标是否实现,结果的成败如何,往往还受到其他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古人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管理只能影响风险。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在管理中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管理策略、管理手段、管理措施对风险的影响。把这一点作为管理的出发点,作为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叫做确立管理的“风险导向”。



确立了管理中的“风险导向”,就称作“风险导向”的管理。管理,自古以来就有,作为一个科学研究的对象也已经至少有100多年了,因为目前可以查到的第一本管理学的著作出现在1890年,而且还可以肯定之前就有关于管理作为一个学科的讨论。但是,“风险导向”,英文里叫做“risk oriented”或“risk based”,还是个很新的概念,新到甚至在维基里面还找不到一个“风险导向”的条目。目前还不能确定是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最先提出“风险导向”的概念。但可以确定这个概念成长很快。谷歌一下“风险导向”,就会发现有近两亿词条,而且所有词条基本上都是近十年的内容。这说明和前几年相比,“风险导向”的东西越来越多了,简直是爆炸性的增长。例如,“风险导向”的审计,“风险导向”的诊断,“风险导



 


向”的定价,“风险导向”的安全,“风险导向”的政府管理,“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风险导向”的监管等,数不胜数。似乎每一个管理领域都在标榜自己的新的“风险导向”。



管理需要“风险导向”,如上面所说,其中的道理是直截了当的。但是,“风险导向”的概念在近几年能够大行其道,却主要是由于近几年风险理念的普及和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特别是在金融和安全等领域的风险管理应用。“风险导向”的概念本身突显了传统的管理理论中的许多不足之处。人们利用风险管理的最新结果针对许多在传统管理范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法。



概括“风险导向”的管理,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确立管理的“风险导向”,就是明确“管理就是管理风险”的理念。在业务经营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关注风险,坚定执行风险管理的流程,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全方位整合各项管理内容与各个管理体系,防止出现风险管理的死角。为此,要在组织内部培育健康的风险意识,通过沟通使所有利益相关人统一风险语言。只有明确管理是管理风险的理念,才能把组织成员从事物管理的狭隘眼界中解放出来。



目前在我国,呼吁增强风险意识已成为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各个领域各个层级的共同行动。2012年1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生命线。国资委从2006年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到最近关于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等一系列文件和提法,都始终强调培育风险意识的重要性,包括要以风险管理为核心提升中央企业管理水平。这些都表明了“风险导向”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



在企业里明确“风险导向”的管理理念,主要在于管理层思想的转变,其中关键是企业最高领导人的思想转变。国内外的经验证明,“由上至下”灌输风险意识,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有较大的成功可能,且效率较高。



第二、确立管理的“风险导向”,就是明确以风险的评估为依据的决策原则。以风险的评估为依据,不仅是要求风险评估成为决策过程的一部分,而且更是要求风险评估的结果本身成为决策的一部分。因此要充分认识到风险包含机会和威胁的两面性,在重大决策,如重大投资并购中把对风险的考虑放在第一位。从风险的角度,既要杜绝得不偿失的冒险行为,也要防止坐以待毙的消极行为。



风险评估的结果作为决策的依据,必然要求风险评估成为决策过程的一部分。这就明确了决策过程中风险评估的目的和标准,避免了决策过程中风险评估的形式化和劣质化倾向。最近国资委在“关于2012年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厅发改革[2011]74号)”中,要求中央企业对“‘三重一大’、高风险业务、重大改革以及重大海外投资并购等重要事项应建立专项风险评估制度,在提交决策机构审议的重要事项议案中必须附有充分揭示风险和应对措施的专项风险评估报告”,对中央企业的风险评估在决策中的应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把风险评估的结果作为决策的依据,其难点在于平衡收益和风险,特别是平衡可见的收益和风险。虽然随着风险管理的市场化,出现了许多风险的定价和相应的对冲工具,但是对多数企业而言,决策中面临的风险一般是不能够直接和收益作比较的。



第三、确立管理的“风险导向”,就是明确在治理结构、组织职能、流程设立和资源配置方面要满足风险管理的需要。现在的市场环境中,风险无处不在,却又瞬息万变,风险管理的需要是推动组织变革和业务模式转型的最根本的动力。要坚决克服不利于管理风险的任何障碍,做到所有风险都有人负责管理,而每一个人都负责管理风险,并根据风险变化情况不间断地改进组织的结构和流程,使组织始终处于应对风险的最佳状态。



组织形态随其面临的风险而变本是应有之义。历史上股份制公司的出现使得这些公司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成长起来,对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大公司内部的结构相对固定,职能僵化,使得大公司越来越不适应竞争的环境。人们呼吁创新,可是除了外包业务以外收效甚微。这就和公司没有把变革和风险管理联系起来有关,使得转型成了少数天才管理者的专利。改变这一点,就需要从认真分析当前面临的风险做起,根据风险的情况决定变革的目标和节奏,取得转型的成功。



第四、确立管理的“风险导向”,就是明确不单纯以业绩结果评价管理的得失。即不以成败论英雄,而是把业绩的结果和过程中的风险结合起来综合评价管理。组织的生命的重要性应当超过任何阶段性的具体结果,因此在绩效考核时候不仅要看到阶段性的业绩,还要考虑组织为取得业绩承担的风险。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金融界就开始了风险调整后的业绩考核的试验和实践。后来的经验特别是2007年开始的世界性金融危机证明,这些实践很不彻底。无论如何,应当看到金融界是对风险和业绩间的关系认识比较清楚的。相比较之下,其他行业或各国的政府部门普遍还没有认识到将风险纳入业绩考核的重要性,更不用说实践了。例如,EVA的理论起初得到一些响应,但在实践中却始终应者寥寥,没有得到推广。在这方面,国资委也曾经有过比较长时间的探索,目前距离将风险纳入考核尚远。



总之,确立管理的“风险导向”是正确的方向,是很有价值的事情,也相当困难的事情。也正因为如此,可以说,确立了管理的“风险导向”就具备了世界一流的风险管理的特点。



应该说,在当前的世界范围内,只有极少数的组织具备了这些特点。甚至可以说,这些特点,对世界上多数组织的领导,包括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领导来说还相当陌生。以至于在2009年国际标准组织讨论ISO31000时,专家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有过专门的讨论。很多专家认同这些特点是组织进化的方向,认为应该在标准里有所体现。但是,专家们同时又顾及其超前性,怕如此写进标准在目前不易被大多数国家接受。权衡利弊的结果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样子,ISO31000把这些观点写在了附件——Annex A里面。可以说,这种处理方式寄托着专家们的期望。至于这些观点何时才能够被大多数国家的多数管理人接受,只能交给历史了。只有历史是确定性的。

 


上一条: 企业微博营销淘金三招

下一条: 民企接班人为何痴迷虚拟经济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