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人们几乎都有借外力帮助的需求。主要存在医疗行业的陪护,便是其中的一种。在医院,就有病床陪护、病人家属陪护、护理陪护和护工陪护。这种陪护通常有3层意思:第一,保姆或家政对老人和孩子的照顾与呵护;第二,专业人员对病人的专门监护;第三,相互关爱者或情侣之间对在病中的一方任劳任怨与无怨无悔的精心照料。
除对生理的如上帮助外,由于人们对情感需求越来越高,情感陪护大行其道,以至日益红火。需要情感陪护者大多为高素质高学历的男性或女性,以聊天、喝酒、唱歌、购物、游山玩水等方式来缓解异性的精神压力,或使异性心灵空虚得到安慰,或让职业归属获得慰籍——诸如陪聊、陪唱、陪喝、陪逛、陪泳、陪(旅)游、陪赴宴、陪度假,甚至借此提供违法的色情服务。
人需要陪护,企业也需要。不是有“企业如人”一说吗?企业有自己的情感、性格和心理,自然会因“自身”问题或环境变化而产生病变。此时,企业特别需要专业咨询服务,以获得健康而持续的发展。于是,外脑陪护应运而生。尽管与对人的陪护有相同之处,外脑陪护也是一种人文关怀,但其服务却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咨询,也不同于普通的培训辅导,它是一种持续跟随式的支持性服务模式。因此,外脑陪护即使不为客户所有但却为客户所用——尽可能地发挥智力支撑的外脑作用。
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方法决定效果。但是,情形不同,需要的外脑陪护也不同。凭借以往实战经验,我以为不同情形常见于:
缺乏执行力:比如企业的长远目标和策略不明确,规章制度和行政指令执行不力,需要监控式的外脑陪护;
缺少解决问题的方案:比如让新同事了解公司的运作,传授其经验,给予解决办法,需要顾问式的外脑陪护;
缺乏创新和自信:比如发挥员工的创意及潜能,提升其自信心与主动性,凝聚团队和增强整体合力与战斗力,需要教练式的外脑陪护;
缺乏正确的思维与方法:比如支持被情绪影响工作的员工,处理冲突,需要辅导式的外脑陪护;
……
提出以上外脑陪护的名称,获益于社会学的角色扮演原理。举个好理解的例子,一个男人就有多种不同的角色定位:在企业,他可能是老板或经理;在家里,他也许是丈夫或父亲,抑或扮演儿子的角色。一句话,他不可能只凭一种身份出现在所有场合,而且终身如一。回到企业上来,由于其境况会因时因地改变,外脑陪护自然也应因企业的不同需要,给予因地制宜的区别对待。提供外脑陪护,绝不是代替客户成长,而是强调客户的自我成长意识。如下3点,外脑陪护需要注意:一是只做外脑,不可凌驾于企业组织之上;二是以企业问题为中心,以客观公正的第三方视角看问题;三是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借过来作个说明,外脑不是万能的,他们毕竟不是所有的行业和专业都精通。譬如精于打造品牌的,或许并不擅长具体的市场运作。有鉴于此,外脑陪护可以分期提供服务,不同的外脑陪护可以专门运作客户的某个项目。如在客户的高速成长期,先帮其做好营销规划、区域样板市场打造,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外脑陪护的失误而影响客户的战略实施。
做企业外脑陪护,就是要帮到客户打破和解除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和因循守旧等束缚发展的瓶颈和枷锁。如此说来,注重实效就是服务好客户的根本保证。例如,帮客户打造一个作风过硬、技能高超和上手快的销售团队,既要解决现实的市场问题,更要教会其员工解决类似问题——不但给“鱼”,而且予“渔”。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企业聘请外脑陪护的目的,才能真正帮到客户。
上一条: 创业家的「运气」怎么来?
下一条: 诸葛亮的失败在于于人才管理上载了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