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出英雄!
中国古圣先贤们早就提示我们:水至清则无鱼,浑水才能摸到鱼!近年来,随着“三聚氰胺”这颗“氰弹”的引爆,中国乳业(经营管理专题:http://www.qg68.cn/news/list/323_1.shtml)这桶曾经纯洁无暇的“乳液”就被彻底搅浑了!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随后,中国乳业又爆发了一连串安全危机,人们对牛奶已经有了“惊弓之鸟”之感,纯牛奶的消费量大幅缩水。因此,中国乳业的两大巨头伊利和蒙牛饥渴难耐,被迫寻找纯牛奶市场之外的“新战场”,伊利推出了“谷粒多”,蒙牛紧跟着推出了“谷+倍”,其目的是希望抢粥的市场!蒙牛甚至还推出了“益优特”,其目的是期望抢娃哈哈营养快线的市场!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纯牛奶市场就此“一蹶不振”了呢?这是否预示着纯牛奶市场从此就变成“鸡肋一块”了呢?
这让我想起了同样“臭名昭著”的保健品行业,在整个保健品行业如一滩臭水的时候,史玉柱的脑白金却大红大紫;在人们避开保健品的同时,以冬虫夏草等中草药为代表的保健品原料却变得炙手可热了,同仁堂等老字号迎来了最好的时代!可见,不是保健品没有市场了,而是中国保健品行业失去了“民心”,那些有保健意识的人找到了保健品原料这个安全的“替代品”;同理,不是纯牛奶没有市场了,而是中国乳业失去了“民心”,那些已经习惯每天喝牛奶的人们将把钱票投向“谁”?
崔涛曾经预言,核桃乳有可能成为下一头“奶牛”, 不过,这头“奶牛”主要争抢的还是伊利舒化奶、蒙牛新养道、蒙牛特仑苏为代表的高端市场,重点是礼品市场,其实,这已经初露端倪,何以见得?在中国的很多区域市场,无论你是深入大卖场,还是漫步社区超市,一般都会在收银台附近或者食品专区,发现两座“大山”,一座叫“伊利”,摆满了舒化奶等礼品盒;一座叫“蒙牛”,摆满了新养道和特仑苏等礼品盒!如今,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第三座大山,这座大山的统称叫“植物蛋白”,其中“露露杏仁露”和“六个核桃核桃乳”各自占去半壁江山!
如果核桃乳只适合争抢牛奶高端市场,那么,规模庞大的牛奶中低端市场可能会发生什么“大变局”呢?俯瞰中国乳业大格局,谁能借机、乘机脱颖而出,谁可能称“雄”?三元是三聚氰胺事件的唯一幸免者,坐镇北京,雄霸一方,问题是三元并购三鹿后非但没有快速壮大,却患上了消化不良症,以至于不升反降,亏损累累!当年崔涛就曾经强烈建议蒙牛来吞下三鹿,而不是让三元蛇吞三鹿,现在,回头来看,竟然不幸言中,也许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实际上,是三元自己错失了称雄的大好时机,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三元没有从战略高度进行系统布局,失误主要是战略思维没有及时转型,沿用“老思路”只能走进“死胡同”,不可能走出“新升路”来!
那么,坐镇上海的光明乳业是否具备称雄的潜质呢?光明乳业一直想像蒙牛、伊利一样走出上海滩,到全国大市场里遨游,可是,却一直找不到突飞猛进之路,找来找去,发现纯牛奶里出了个特仑苏,而酸奶里还缺少一个“特仑苏”,就潜心研究出一个长效酸奶“莫斯利安”,期望“蝶舞云端”,光明乳业能否借此实现“蝶变”呢?莫斯利安所在的常温酸奶市场是否就是“蓝海”一片呢?蓝海战略,号召你要进入蓝海去发展,那里竞争对手很少,你可以独享厚利。问题是如果企业把一些泛着蓝光的池塘当作了蓝海,费力打捞的结果,可能只是抓住了一些还没有(中国管理资源网:www.qg68.cn)长尾巴的蝌蚪;有些企业确实进入了蓝海,看着微波荡漾,还以为是成群结队的鱼群,其实只是一些海草而已,在没有鱼的海域里,你即使开着大轮船、拿着诱人的钓饵,你再努力,恐怕也是劳而无获!蓝海战略的核心,并不是要你进入一个绝对的无竞争领域,因为路边无人采的野果,多是苦果;无人进入的市场,可能是食之无味的鸡肋。蓝海战略,其实应该叫蓝海行动,简单说来,就是号召你要出奇制胜。如今,酸奶市场里已经诞生了众多新品类,譬如老酸奶,譬如大果粒酸奶,光明乳业的莫斯利安能否鹤立凤群,真的很难说!
我们换个角度,从风向标的角度来看看,谁可能-全球品牌网-具备称雄乳业的潜质呢?2010年11月22日,从灾难中重生的蒙牛耗资4.69亿元收购了河北君乐宝乳业的51%的股权,这可能是对当年没有机会收购“河北三鹿”的一种心理补偿,更可能是进击山东、河北、河南这个“金三角”市场的战略布局;在这个“金三角”里,我们发现淄博的得益乳业是最有潜质的一家,为何如此说呢?首先是地利之便,淄博位于鲁中,是“金三角”市场的物流中心;再者,得益乳业的质量首屈一指,崔涛作为淄博的一位老市民,从未听说过得益乳业出过什么质量事故,2009年、2010年,得益乳业连续两年荣获“液态奶消费者满意度”全国第一,可见,得益乳业的质量关把得很紧。其实,得益乳业与光明的情形有些类似,困于巴氏奶的销售半径限制,一直想打响全国,也一直没有找到突破路径!
通过以上分析,得益乳业是最有潜质称雄的“隐雄”,问题是如何才能雄起为一代“枭雄”呢?
得益乳业:何以称“雄”?
常温奶牺牲了“新鲜”,迎合了“便利”;巴氏奶结合了“便利”,强化了“新鲜”。常温奶和巴氏奶的竞争重心就在一个“保质期”上,而得益乳业的优势就在“巴氏奶”上,如何才能化解“保质期”上的弱势呢?
保质期长,是否就一定是好事呢?2010年3月,爆出来一条“雷人”的特大新闻,震惊全世界!新闻标题是“麦当劳有‘金刚不坏’之身,汉堡放置一年不坏”!讲的是美国一位营养师拿麦当劳的汉堡做了一个试验,在常温下放了一年都没有变质,甚至连苍蝇、蚊子都不吃,这位营养师得出的结论是麦当劳在食物中添加了过多的防腐剂。你认为,对麦当劳来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如果得益乳业也想做个“坏小孩”,把巴氏奶的保质期搞得更长些,只需学学麦当劳的“金刚拳”就行了,加入更多防腐剂就解决问题了!问题是,“新鲜”去了哪里?
保质期短,是否就一定是坏事呢?一般啤酒的保质期都是180天,柳泉啤酒推出的“新鲜生活”啤酒,为何要把保质期从常规的180天缩短到60天呢?因为在人们的常识里,保质期越短越新鲜,卖的就是个“新鲜”,这是“卖点”。举个大家都会遇到的例子,你去超市买大米,你会购买当年的新米呢?还是往年的陈米呢?当然,如果你想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保存一万年当古董卖,还是买陈米为好;如果你想买来自家吃,当然会买新米了,因为新米更新鲜、也更有营养。如果你还是觉得保质期短,就一定会“弱势”,那就再举一个例子:烟台苹果是出了名的,在上海卖得一直很好,有一年,烟台下了一场冰雹,很多烟台苹果脸上都长了“疤”,破了“卖相”,一下子就“弱势”了,在上海卖的时候,根本卖不动!后来有位高手给出了个主意,在苹果摊上插了一根广告旗杆,上面写道:“因为今年烟台下了一场冰雹,有‘疤’的才是正宗的烟台苹果”,“弱势”反而成了“优势”,不但卖得快,而且价格还提高了很多。得益乳业的巴氏奶保质期短,看似“弱势”,实际上,也是“优势”。你见过超市里的面包,有把保质期延长到“6个月”的吗?你见过便利店里卖盒饭的,有把保质期延长到“1个月”的吗?
保质期短,是否就一定影响销售呢?自从1996年,俞兆林开发出保暖内衣之后,保暖内衣行业也很火,可是,你知道保暖内衣的销售周期有多长吗?每年最多只有3个月的时间,即使保暖内衣的保质期可以长达10年之久,这又有什么意义呢?同样都只有3个月的销售时间。自从2005年,香飘飘开发出杯装奶茶之后,杯装奶茶行业一直很火,可是,你知道奶茶的销售周期有多长呢?每年最多只有4个月的时间。无论保质期是12个月,还是6个月,同样都只有4个月的销售时间。你会认为,保质期12个月的奶茶就一定会比保质期6个月的卖得快、卖得多吗?其实,奶茶、保暖内衣、牛奶,都属于“快速消费品”,最终比的是“看谁卖得快、卖得多”,而不是“看谁的保质期更长些”!
你也许会说了,巴氏奶的优势再多,但是有一条受销售半径所限的“短腿”,怎么可能跑的“远”呢?其实,这个问题才是关键所在,也是困扰得益乳业等区域品牌的一大难题,包括光明乳业,这个问题一直都是让经理人感觉素手无策的“上等难题”!其实,早就有人帮他们解决了这个难题,早就在巴氏奶的“短腿”上绑上了“高跷”,只是没有引起这些经理人的重视而已,或者根本就没有发现!遥想当年,王老吉的凉茶也曾经被公认为绝对不可能走出广东,更绝对不可能走向全国!如今呢?王老吉的“凉腿”早就变成了“火腿”,不仅火遍全国,而且,正火遍天下!其实,巴氏奶的“高跷”就如凉茶去火一样显而易见,却几乎无人看到,否则也就没有“熟视无睹”和“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这两个经典成语了!巴氏奶从区域市场大踏步走向全国,飞奔摘满星的良机已到!一头“猛牛”就在眼前,你看到了吗?
上一条: 中国海洋休闲食品领军企业:渔传
下一条: 中国企业打造品牌的盲点与误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