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刊文批评中国的汽车企业虽然有宏图大志,但是在国际主要市场上却一直没有取得根本进展。
纽约时报引用一些行业人士的分析认为,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汽车企业对美国等发达市场没有进行全面的分析,而这种市场的分析才是进军发达市场的必要手段和工具。
特别是,该报引用的一些观点认为,包括市场分析在内的营销策略需要投入海量的时间与资源。
纽约时报甚至还给出了一些具体的菜单:中国汽车企业必须决定,究竟在市场的哪一部分展开攻势。小型汽车市场对于一个新兴公司来说是较好进入的区域,但这一部分的竞争仍然异常凶险,其利润也处在边缘地带。
归根结底,纽约时报认为,这些中国汽车企业的问题在于海没有学会走路,就要开始跑步。
中国汽车企业的发展道路和模式虽然有很多种,但是总起来都是属于激进式的的发展模式,比如注重高调传播,宣传自己成为世界第一的宏伟规划或者蓝图;比如注重多品牌战略,宣称自己要打造高端品牌;再比如,注重并购战略,希冀短时间内将规模扩张到很大。
但是所有的战略中唯独缺少了一项:市场的感受。而市场恰恰是所有要素中最为关键的或者最具有决定性的部分。
对此,《美国汽车新闻》也曾经刊发评论,对于中国汽车企业的发展提出担忧。但是,有一家汽车企业作为2010年的黑马,却引发了《美国汽车新闻》的另类关注,其中的理由
是:凭借一贯的耐心和对核心产品的专注,该企业未来的发展步伐依然有望保持稳健。
《美国汽车新闻》认为:似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长城汽车这家民营公司有望继续壮大,超越更多的竞争对手。
长城之所以成为黑马,是因为在轿车领域,长城汽车一直默默无闻,很少有媒体关注到这家位于保定的汽车生产企业。但是就是这家企业,在2010年中,其轿车产品腾翼C30的市场销量却直线上升,当年12月的市场销量达到将近25000台,这几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除了市场消费者以外。
《美国汽车新闻》看好长城汽车的原因在于:这种专注的态度正是该公司与其他中国汽车企业的最大不同。
《美国汽车新闻》援引长城汽车总裁魏建军的话说:不要被市场的销量或其他企业的成功或者销量所诱惑,要将有限的资源使用到我们现在这三大品类当中。
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达到1800万辆,对于本土汽车企业来说可以依赖的市场潜在空间越来越紧张,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站稳脚跟是每一家必须考虑-全球品牌网-的问题。
从目前总体实力来看,中国汽车企业正在处于抛物线的上升阶段,而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战略是什么呢?
我认为楔形战略应该是最适合的模式。所谓的楔形战略,应该是企业必须聚焦一点,然后发力,站稳以后再寻求市场和规模的扩大。
那么聚焦一点就是要在某一个细分市场,而不是全部的市场,获得市场的具体需求,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这一点是最基础的。而这也就是纽约时报所谓的“走”策略,以及《《美国汽车新闻》所谓的聚焦策略。只有学会了走,才能更好的跑,也就是扩大产品线,扩大市场规模。
楔形战略其实很好地符合自然界的一般原理,钉子之所以有尖头,就是为了更好地钉入目标物体中。而汽车企业的发展本身就与自然界保持着一种一致性的规律。
日前,有消息说中国的企业已经生产出第三代汽车用钢产品,这种技术已经领先于世界的先进水平。这只是中国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个案而已。经历了改革开放以后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汽车企业谁能够进入世界先进企业的行列,所谓的500强并不具有令人信服的力量。
中国有一句古话是“厚积薄发”,这用在现在的中国汽车发展上最合适不过了。
上一条: 沃phone的意义和做法并不明确
下一条: 低碳成消费者选购热水器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