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绩效管理促财政管理精细化

财政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是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对使用财政性资金建成项目的建设过程、运行效益、效用及影响进行科学衡量与比较,以综合评定财政投资项目经济性、效率性、效用性和效果性的一个系统过程。



财政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目标:主要是通过对财政投资项目系统、客观的分析,确定项目建设是否必要,设计是否合理,项目建成运行是否正常,投资预期目标是否达到,项目的主要效益指标是否实现,了解财政投资支出在相关区域、相关行业所起的作用;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对被评价项目实施、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未来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财政投资项目绩效评价遵循的原则是: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突出财政特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评价指标统一原则;项目支撑原则。



财政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的基本方法:主要是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成本分析法、因素评价法、公众评判法、使用价值评价法、目标评价法、比较分析法、有无分析法等方法,综合评判投资项目的经济性、效用性、效益性以及对国民经济、居民生活、市场需求的满足程度。



财政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一是项目宏观评价。项目宏观评价是指从区域和国民经济整体角度出发,对财政投资建设项目所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进行的综合评价。包括对项目布局结构、建设规模、市场容量和满足程度、经济增长贡献、劳动就业结构变化、增加收入和减贫、提高居民生活条件、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的评价。项目分布结构是否合理,同类项目布点是否协调,交通、能源等设施配套能否跟上;评价项目是否按设计的要求进行建设,有无超规模建设情况,是否存在项目建设配套设施滞后的情况;项目提供公共服务功能的程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评价经营性项目投入运行后的实际运行能力是否与市场实际容量相符,是否具有持续发展能力;项目对国民经济直接净贡献额,能否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财政收入是否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评价项目对地方环境的正面或负面效应,对比项目的综合经济效益,是否存在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短期行为;项目对公平分配和扶贫政策的影响;项目建成运行后能为社会提供或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新增就业人数包括项目及其带动产业的新增就业人数。二是效益评价。分为经营性项目、公共性项目、准公共项目的效益评价。包括项目运营情况评价和经济效益评价两个方面。其中:项目运营情况评价包括达产能力评价、运行能力与设计能力差异评价、项目先进性和设计深度评价。项目财务、经济效益情况评价包括项目盈利能力、社会筹资能力、政府投资效率、项目持续性等方面的评价。评价方法主要是运用一些经济技术指标。三是程序性评价。即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项目建设程序的合法性及合规性进行评价,分析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主要评价项目是否执行国家有关投资计划,财政预算、财务会计、经济合同和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项目建设是否符合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等基本建设管理制度的要求,对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概算调整等程序性内容的审批情况进行评价,评价项目是否存在“三边工程”以及规避国家审批、越权审批等现象。



财政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的主要指标:一类是项目宏观评价指标。包括项目受益区域内建设规模、配套设施规模、需求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份额、投资社会贡献率。二类是项目社会评价指标。包括环境监测指标、单位投资就业指标等。三是项目程序性评价指标。包括建设规模、项目总投资、项目建设工期、项目占地面积、项目劳动定员。四是项目财政资金管理指标。包括项目计划资金构成指标、项目实际到位资金构成指标、预算执行情况指标、主要材料消耗指标、单位造价指标。五是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包括项目投融资情况评价、项目实际融资结构、项目融资方式评价、项目运营情况评价指标、年运营成本、项目盈利能力财务评价指标。



随着我国财政管理改革开始转向支出管理体制的改革,已经从分配对象与结构的管理转向通过科学分类、细化预算来编制部门预算,通过集中支付来减少资金沉淀,并开始探索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特别是财政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价,研究财政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价方法与标准,建立追踪问效制度,以此实现资金分配方式的规范化和高效化。目前,财政投资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刚刚起步,加之财政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是一项内容复杂、政策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目前,不是用成熟的理论指导财政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而是边实践边摸索。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公众对财政投资项目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有了要求和呼声,财政投资项目绩效评价改革的序幕已经拉开。

上一条: 内蒙古民生和重点社会事业支出有保障

下一条: 调控物价要让经济手段发力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