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一方面需要外部要有一个宽松、公平的环境,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企业自身素质的好坏。中小企业要不断纠正自身存在问题,加强自身锻炼,理清内部关系,提高整体素质。本文结合中山市的具体情况,就中小企业发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既要有把企业做大做强的战略意识,又要适度而行
中山市市中小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少知名龙头企业。尤其是在特色经济镇区内更是如此,只有“联合舰队,没有航空母舰”,只有“众星,没有圆月”。虽然我们引进了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在中山设厂,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山设立分厂,并不代表他们的总公司都在中山,这里只是他的总公司的一个部分而已。因此,中山市在“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进展中,有针对性地提出鼓励发展工业强优企业、建立龙头企业,鼓励创名牌的政策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政府在政策上要给予一定的扶持,即使给予“一元钱投资”也是一种精神上、导向上的极大鼓励。作为中小企业本身,要摒弃“宁做鸡头,不做凤凰”的狭隘思想观念,要善于并敢于“攀龙附凤”,加入大企业的链条中,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但是,又不能唯规模论,盲目铺摊子。规模经济并非是越大越有效益。判断企业规模的大小,不仅要看资产,还要看负债率,看销售额和利税指标。扩张与否以及如何扩张要看企业的管理是否可以输出。扩张有多种方式:单一老产品的扩张,单一老产品向上向下工序的延伸扩张、边缘产品的扩张、多元化的扩张、兼并的扩张、跨产业扩张、异地扩张、资本扩张、品牌扩张等。扩张之前,必须选择好自己最得手的方式,扩张的最基本条件不是资本,不是技术,而是管理输出。这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二、要培育品牌
中山市中小企业缺乏响亮的知名品牌,中小企业忽视品牌的建设,将可能给企业的成长带来以下危害:
①产品的品质下降。大多中小企业都有以销售为主的经营观念,往往为达到一定的销售目标,而以次充好,降低了质检的标准,这就势必会导致产品品质的不稳定; ②短期行为损害品牌形象;③影响产品的延伸;很多企业在延伸产品的同时,往往没有整合品牌的观念,只要钱可赚就盲目上马,造成品牌资源极大的浪费;④轻视品牌的保护;这是中国企业的一个常见现象,在中小企业中极为普遍。等到产品打出知名度以后,才知道品牌已被人家注册,到时却悔之晚矣! ⑤影响员工的士气。企业的目光短浅“打一枪,换一地”,没有长远的品牌目标,会让员工没有归属感和使命感,影响员工的士气。
因此,必须加大培育力度。一是单个企业本身要注重品牌建设;二是作为政府来讲,要加大培育区域品牌力度,以“名人、名城、名镇、名园”对国内外企业产业聚集效应,同时对中山市中小企业产生区域品牌“光照作用”,以名牌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升级。从政府来说,“名人、名城、名镇、名园”只是“城市综合环境”品牌而不是产品名牌集合,所以,中小企业要塑造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信任度。培育品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长远的打算,一是要实现品牌持续创新,丰富其内涵,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含量,提高美誉度;二是要运用现代化形式和手段,如企业形象设计、广告宣传等,提高知名度;三是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加强销售服务和质量认证,质量保证,遵纪守法,提高信任度。在此,政府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对企业创品牌工作大力支持,二是着重区域品牌的创立,唱好三步曲:
①名牌创造。在一定区域条件下,企业通过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创造出名牌产品和服务;
②名牌区域化。通过区域内资产向名牌集中来提高区域内资产的增值能力,使名牌逐渐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一个群体,积聚一定的规模,发挥带动辐射功能,从而增加名牌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青岛就是一个名牌集中的区域。
③区域名牌化。即在一定的区域内,随着名牌群体的扩大和资产向名牌集合企业的聚合以致整个区域也成为名牌区域,成为一个整体性的品牌。我们把这个过程概括为从点到面再到体。区域名牌就是“体”。 “日本制造”、“瑞士制造”等已成为高性能、高质量商品象征,成为区域内产品畅销的通行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国家已形成一个名牌区域,这是个整体形象塑造问题,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和高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已在高唱第三部曲,进入了我们前面划定的第三阶段。
目前中山相当多的企业还在创名牌阶段,处在“点”的位置;但名牌区域这个“面”却跨越式地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就政府而言,区域名牌化是今后一段时期的目标。政府重在把区域内名牌的单个优势集中到整体优势,以形成区域名牌化,完成名牌区域建立的全过程。我们希望早日看到一种情景:即看到“中山产”时,对产品有一种值得信赖的感觉就象是看到“日本制造”一样。中小企业在建立品牌时,就要保证产品的品质恒定如一,成为货真价实的标志。另外,在发展的初期就应该制定长期战略目标。创立一个品牌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心有高远,必有事成”。最后,品牌有没有竞争力,关键不在于宣传,而在于成本与质量。
在品牌营造方面,政府职能主要是环境建设,制度创新。可概括为规划、规范、引导和协调。打假打私,保护名牌产品;倡导实业,提高质量,抑制投机,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经贸委、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加强中小企业质量工作的意见》(国经贸中小企[2001]290号),针对不同情况对中小企业实行“帮”:帮助有前途的产品选择解决方案。“管”:以市场为导向,加强质量管理,主要是:明确质量目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加强标准化和计量检测工作;强化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加强售后服务质量工作。“打”:遵循市场原则,强化质量监督,研究和探索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质量管理、监督和信用管理体系,加强中小企业质量信用信息的收集和评价工作,向市场及消费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企业信用和产品质量信息,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透明度,以加快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坚决依法打击生产和出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实行企业产品免检,对中小企业产品质量长期稳定,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制健全,企业连续三年以上信用状况良好,且产品符合《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2000〕第7号)的规定的,可确定为免检产品。
三、中小企业素质的关键在于企业家的素质
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家的素质可以代表企业本身的素质。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业主、经营者绝大多数是由社会各个阶层分化而来的,文化程度一般不高,经营管理能力欠缺,职业意识不强,整体上素质较低。尽管这些年从机关、学校中分离一部分人“下海”,使这种状况有所改变,加上他们中有许多人经过几年的摸爬打滚,提高了自己的素质。现实中确实出现一些有头脑、很有战略眼光、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但从整体上说,中小企业的业主和经营者确有一个提高自身素质的任务,如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战略胆识;要有卓越的经营管理才能;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要有坚忍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等。同时要通过引进、培养等方式开发自己需要的各类人才,并为他们提供一种合适的待遇,信任的、能够发挥作用的环境,把员工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连在一起,让员工从企业的成长中看到自己的未来和希望,这是企业留住人才的关键。
四、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中小企业在短期的快速扩张中,往往只重视硬件的投资和建设,忽略了内部管理机制的软件建设,形成了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障碍。内部机制中的用人机制、经营机制、分配机制、约束机制及岗位经济责任制等,要求决策层高明、经理层能干、机构精干、高效,岗位职责分明,人的积极性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样才能使企业这架机器高效运作。中小企业既要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管理体制,改变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又要扩大生产规模、投资改造,但目前最重要的的是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五、重视信用,规范行为
中小企业信用状况是其存续期间,对外进行经济交往中基本信息的集中表现,它主要包括企业登记、合同履行、应收应付账款、银行贷款偿还、产品质量、通关抵税、企业及民事纠纷以及法定代表人信用记录等情况。一些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给自己的生产经营带来极大的危害。所以,企业要把承诺、信用当作维护自己的生命和品牌一样规范自己的行为,既注重个人信用,又注重企业信用。强化企业管理,尤其是规范财务会计管理,理清产权关系,克服短期行为,不断提高竞争力。要吸取潮汕地区信用缺失而造成的沉痛教训,视信用如生命。
政府一方面要加快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引导企业守信;另一方面要对不守信、不守法的个别企业予以建档、给予曝光。
六、加强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
通过嫁接、技术改造、技术更新等方式,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注重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引进、吸收、消化或者联合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集成制造系统等先进技术,实现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建立行业技术研究中心,获得需要的适用技术,加入到“产、学、研”联合开发的基地之中,从中获取技术支持。
需要指出的是,中小企业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应当尽可能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但并非都要办成高科技企业。而是要用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新技术,去改造传统产业,生产物质产品。
同时,政府要加快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对企业技术开发中心、行业技术开发中心提供财税、资金、信用担保、对外联络等方面的支持,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产业升级。
上一条: 中心城市要重点发展中心城市型产业
下一条: 中国人才市场的基本问题与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