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够大,中国市场也在逐渐地走向成熟。正因于此,一大批财经杂志、财经报纸应运而生——服务广大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财经杂志“生活"得并不美满,更是有不少的财经杂志折腾了两三年就“谢幕"了。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与财经杂志本身的相关方面有着密切地关联——除去资金这一块,如果我们仔细去观察、分析,就会发现制约着财经杂志“幸福生活"的“小黑点"非常地多,甚至是“群群结队"——它们“笑嘻嘻"地围攻着杂志,开启着财经杂志多灾多难的生存和死亡的“阀门"。笔者深熟传媒的运营,尤其是财经杂志,特提出以下十点批判内容,以解剖财经杂志是哪些方向令其运营失利,帮助财经杂志人看清杂志自身的缺点,促使思索和改进。
批判一:运营思维僵化的总经理多,灵活创新的少
一家财经杂志运营的好坏,与总经理采取何种运营思想有着密切地关系——思想开阔、创造性强、前卫又务实,杂志往往与市场贴得紧密,发展自然差不到那里去。但是,遗憾的是这样的总经理并不多——更多的总经理(一般由投资人自已担任)运营思维却是僵化的:内容要求大而全,见到好一点的杂志风格就要求跟上与之“血拼",完全不坚持自己的风格(很多财经杂志也没有自已成形的、市场需求的“风格"),更为致命的是——杂志的赢利模式只有广告版面和杂志理事会单位这两种,其它可实施的赢利模式均不放在眼里。总之一句话,在为数不少的财经杂志中,运营真正灵活创新的少。
这种情况的形成,往往是因为两个方面,一是总经理思想保守、固执,一厢情愿的按照自己不成熟、不科学的运营思路走,最终造成杂志运营“干旱连连,颗粒无收"的惨况;二是可能缺乏真正懂得杂志运营的人才,加上编辑部人员,都只是对文字有“感觉",而对运营发展无“反应"。显然,运营不佳的财经杂志,如果是总经理的原因,总经理应该多多反思,如果是人才的原因,总经理同样要多多反思。显然,只有选择最适于杂志发展和市场需求的运营思路及其操作手段,“财经"才能真正变财富!
批判二:夸夸其谈的主编多,务实前进的少
主编是杂志社和编辑部最为核心的人员之一,但对于不少财经杂志而言,主编不管是在内容方面,还是运营方面(不少财经杂志只有区区几个人,所以主编更担负着运营的责任,并非单纯文章内容方面的工作)都没有能做得好。
在杂志内容方面,杂志的整体定位、专题方向、文章选择标准等方面虽然主编经常有“高论",但很少有明确的、有效的——往往是杂志定位模糊,空而大,大而全,而针对性却“视而不见",造成杂志出了N期,仍像游魂一样——没有“家",没有“关心者",没有“落脚点"——让高论成了夸夸其谈。甚至,不少主编等投资来源无路了,投资人已决定杂志不再做下去了,才“觉悟"出:杂志应该这样做或者那样做,才能真正地做好,而不象这样,辛苦做了两三年,换来的却是关门大吉。这真是太搞笑了!这不得不让人反思:主编及其相关人员之前为什么不能务实地前进,为何要到无法挽回的时候,才有脚踏实地做好事情的想法。如何而为,岂不晚哉!
对于杂志运营方面,主编只是夸夸其谈说得多,而有效地一笔一笔将费用赚进来的却很少——从某种情况而言,大杂志,主编当然主要把内容主持好,而对于为数众多的小型财经杂志,主编除了要把内容做好外,更应该帮总经理分忧,将其整体运营好,而不仅仅是内容。这方面,得辛苦主编了。或者,主编也可以物色优秀的杂志运营人才,协助自己或者总经理将内容以外的事情运营好,这样,也是极具功德的。
批判三:杂志定位模糊的多,定位清晰且符合市场需求的少
财经杂志本应该是做营销的典范,但就目前中国市面上的财经杂志来看,自身定位模糊、个性不鲜明、没特点的却大有“人"在。由于自身定位模糊,就导致杂志特点不突出,“特色"不耀眼,因而“副作用"出现:阅读者觉得此杂志对自己而言,可读可不读,可有可无,慢慢就会放弃对本杂志的传阅了,而企业同样如此,本来想利用本杂志做一定的传播工作,却发现并不适合本企业,而且阅读者也不是本企业的消费对象,自然就会放弃对其“关注"了。由此可见,为数不少的财经杂志不但自身定位模糊,而定位清晰,且符合市场需求、相当数量企业需求的财经杂志更是少之又少——没有清晰且符合市场需求的定位,自以为“大而全"就能把整个市场“罩"下来,想法真是太过于天真了!
批判四:只会文字编辑工作的员工多,懂得创新经营发展的少
在不少的财经杂志社里面,除了编辑外,加了一两个发行人员和一两个广告业务员外,几乎上就没有更多的人了。从整体上看,杂志社里面负责文字编辑的人最多,而懂得创新经营发展的人几乎为零。因为编辑、记者一般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除了稿子,其它的事情都不会“插手的",而且很多人也没有能力插手;主编虽然好一点——虽然有些主编也极想从经营上助杂志发展得更好,但与投资人(一般职位为总经理)的思路不同,一不小心就被其“晾"在一边了,甚是“爱莫能助";发行人员和广告业务员一般能做好眼前的工作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并且认为“杂志的经营发展不属于俺们的事,俺也没能力去管"。最后,就只剩下总经理有经营发展话事权了,可遗憾的是,不少的总经理的眼里只有着广告——天天幻想着哪一天大众、本田、海尔、联想等大企业“脑筋突然顿悟",发现本杂志对他们的发展多有价值呀,然后大笔一挥,投上百万元巨额广告费。除了广告,就没有别的了!
这是一种严重的现实,所以“造就"了不少的财经杂志生存了一两年就倒了下去或者苦苦的煎熬着,生不如死。单纯依靠广告版面哪能良好的生存——又不是CCTV、湖南卫视、广州日报、深圳特区报等那些强势媒体。作为“小"媒体,除了广告收入外,更应该从别处着手,多方向的去赚一些“小钱",其实,“小钱"累积起来也是绝对地丰厚的——滋润的“过日子"和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绝对没问题,而不像“眼里只有广告"那样,吃了上顿没下顿,饿着慌。因此,一方面总经理的运营思路要改变,要学会创新经营,另一方面,更应该吸纳具有创新经营的员工,多头脑的为杂志的发展而努力!
上一条: 西南财经大学做好“科研”
下一条: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问题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