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领袖

具备什么样的气质可以成为领袖?陈春花教授10年研究发现:真正的英雄领袖发展自己,发展他人,在权力、利益与企业长期发展的使命感面前,更看重后者。而中国的大部分企业领导者缺少的正是这种境界和使命感。



  一直以来自己都有崇拜领袖的心态。看知名管理学者吉姆?柯林斯从三本IBM前后领导者的传记,谱出的一部长达90年的企业史诗,为老沃森、小沃森以及郭士纳所感动。我敬仰于领袖们的魅力,更敬仰于领袖们对历史的创造。也许正是缘于这样的敬仰,我开始探究这些领袖们的气质是什么。如果这些气质被称为“领导力”,领导力又是怎样展示的呢?



  我并不反对领袖具有天赋的说法,但是否具有了天赋就具备了领导力进而成为领袖?我并不这样认为。我曾经花了10年的时间关注中国成功的企业领导者们的特质,并把他们称为“英雄领袖”。我发现,成为英雄领袖有两个必要前提:“发展自己,发展他人”和“企业长期发展的使命感”。天赋并不是衡量英雄领袖的客观依据,英雄领袖也并不是那些总能给人冲击感和责任感的煽情人物;相反,英雄领袖不刻意表现自己的为人本质,他们善于通过自己的组织传递潜移默化的气质,并给企业成长带来深远影响。



  成为领袖的第一个因素:

己,发展他人



  当我们惊讶于一个又一个人类奇迹诞生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对带领人们创造奇迹的领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其实成功的领袖并没有什么魔法可言,他们的经验就在于:能够发现和培育斗士,再让这些斗士发展他们自己;建立自己的团队并教给他们工作的技巧和知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让员工们从不必要的限制和束缚中解放出来,即便这些限制和束缚都是他们自愿承担的。



  2003年初,思科以知识产权侵权的名义起诉华为。尽管这起诉讼最近已中止并有望达成和解,但仍然说明华为已足以令其国际对手紧张。华为似乎已站在了迈向“世界级企业”的最后几节台阶上。回忆华为企业网络创业的过程,我们力图探究是什么支撑着华为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从推出接入服务器、高端路由器等一系列产品开始,进而形成了自己“满足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毕竟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华为产品的冰山一角,下面支撑的是技术平台、研发体系和更多与人有关的底蕴。



  华为总裁任正非是一个敢于自我否定,并把自我否定作为一种领导者关键气质的人。2001年是华为飞速发展的一年,外界称那段时期是华为的春天。但在春天里,任正非在内部会议上提出,华为要为过冬做准备。这曾被IT企业称为行业的盛世危言。也正是在他的倡导下,华为人始终没有放松学习。



  从创业伊始,任正非就有很强的人才资源意识。华为是深圳企业中最早将人才作为战略性资源的企业,很早就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本,人力资本优先于财务资本增长。而很多企业当时乃至现在还停留在人力成本控制的概念上。在人才使用上,任正非特别注重员工内在素质与潜能的培育与开发。从1996年开始,华为凭借高薪积聚了大量来自著名高校的毕业生,一年招聘进几百、上千名大学生,甚至一次性招聘5000人。为确保企业形成良好的学习性组织,任正非最早在企业内部建立起适合企业务需求与人才成长特点的分层分类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体系,如在各业务系统分别建立管理者培训中心、营销培训中心、研发培训中心、客户培训中心等。中国本土企业中,任正非引领的华为,是为数有限的在人力资源培训开发方面倾注大量热情和资金的公司。

上一条: 饮料市场“大战”提前打响

下一条: 领导力:十二条经验获取员工的心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