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任何危机爆发时总会有一些企业从中得利一样,在SARS阴影下的中国,日用品超市、医药企业和保健品公司却有了意外的收获
SARS并不是所有商业人士的噩梦,就在一些跨国公司和行业被SARS“利空”消息笼罩的同时,一些商家正喜笑颜开——正如任何危机爆发时总会有一些企业从中得利一样,这次轮到了他们。
超级市场中的日用消费品是一个新增的获利点。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分析,各地超级市场里方便面的销量正在激增,因为人要更多地在家里做饭。
同样,口罩生产商和经销商也从中赚到了一笔。台湾的一家名为“鼎宏”的日用品公司两天就接到了上百万个口罩订单,深圳的批发商也有一天卖出上万个口罩的记录。
玩“擦边球”的商家也大有人在,一些中小保健药品公司希望通过在产品广告上加上“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的字眼投机获利。烟台一个生产中老年养生保健品的厂家现在正指令其在北京的经销商在口服液产品的宣传上强调其免疫作用,而此前该产品宣传的卖点是让老年人“年轻化”。该公司发言人告诉记者,该产品销量在今年4月以来增长迅速。
在一些证券分析师看来,内地的医药类上市公司也是这场疫情的得利者。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600085)下属药店的板蓝根冲剂在2月份的时候曾一度卖到断货,只因为其说明书上写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现在随着权威卫生部门对非典型肺炎病原体的进一步确认,人们不认为板蓝根有实际的预防作用,但它的销量依然在涨,药店一位负责销售的医生告诉记者,近半个月板蓝根的销量比去年同期有显著的增长,除了非典型肺炎外,春天市民要预防感冒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资本市场,医药类上市公司在2002年和2003年第一季整体业绩都不错,而此时非典型肺炎造成市场需求的突然增加,让公司更受投资者追捧。即使事后证明一些公司有偷换概念和投机跟风之嫌,但良好的业绩加热门题材,还是会让药品制剂公司和原料药生产企业在近期有不错的表现。
东北证券的分析师聂昕在一篇研究报告中把这些受益最大的公司分为三类,一是前期有所表现的以板蓝根为代表的广谱抗病毒类别治疗药物企业,例如白云山、丽珠集团为代表的广东医药上市公司;
二是华北制药、鲁抗医药、哈药集团为代表的抗生素原料药、制剂药企业;
三是以广谱抗病毒药——利巴韦林为主产品的规模生产企业,例如星湖科技,丽珠集团,潜江制药等。
另外,还有一些专家指出,在“疫灾”中大规模获利的另一个机会也许会在真正有效的疫苗及相关治疗药品问世后出现。
上一条: 新商务部任重而道远
下一条: 如果沃尔玛在中国开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