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差钱,很“开心”
作者:诸葛晓岚
年轻的开心网,依靠两次融资,以惊人的速度杀出重围,成为业界翘楚。
开心网的现状让其总裁程炳浩真的很开心。
他执掌的公司,在一年内飞速发展,正在完成从单一的社交网站向网页游戏转型的关键一步,尽管依然没有找到可持续的盈利方式和商业模式,但在烧钱为主要任务的互联网领域,有投资,就有未来。投行们争先恐后的张开钱袋子,已经为开心网的未来“钱景”打好了基础。
2009年8月,开心网终于证实了已经获得了北极光创投的2000万美元投资,开始了新一轮的战略扩张。而一年前,因为山寨模式盛行,一度濒临倒闭边缘的开心网,正是在获得了北极光300万美元的投资后,才活了下来。此后的时间里,开心网迅速窜红,注册人数持续攀升,迅速成为中国最炙手可热的互联网企业。
为什么又是开心网?这家年轻的互联网企业,依靠两次融资,迅速杀出重围,成为业界翘楚,其秘诀是什么?相比于那些似乎永远拿不到投资的中小企业而言,开心网有哪些地方可以借鉴?
开心网的“法宝”
就在两个月前,开心网总裁还在犹豫,是不是要将蜂拥而至的风投们全都关在门外。开心网团队曾在多个场合表示:“我们不缺钱,给了我们钱,我们也不知道怎么用。”
一边是想把钱挡在外面的开心网,一边是拿着商业计划书在VC门前屡屡碰壁的广大中小企业,同样是融资问题,差距缘何如此之大?
商业计划书、市场定位、商业模式、管理团队、核心技术……排队等在VC门前的中小企业迫切的想要知道:他们到底要什么?
看一下开心网有什么,也许能找到一点启发。
与国内大多数的社交网站一样,通过模仿国外社交网站的几个功能,直接复制移植到国内,开心网最初的时候,似乎也没有什么太过人的“本领”。而盈利方式的空白,让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无法套用在社交网站上。
对于VC或者PE而言,最为看重的,就是目标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管理团队。那几乎可以确定,开心网的管理团队,最终打动了投资人。确切地说,程炳浩手下的几乎不能算作是一只技术团队,更像是运营团队。创业之初的十几个人,大多是程在新浪任职时的旧将,用互联网分析人士的话讲:“做市场一流,做技术三流。”但是就是“三流技术的”开心网,此时已经是一流的互联网企业了。
VC们有自己独到的视角。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一流的技术可以被模仿,但一流的运营团队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在中国庞大的网民数量基础上,潜在客户的发掘比技术上细枝末节的改进更能带来财富。
但不要忘记,有优秀的运营团队的企业绝非只有开心网。VC和PE们的目光,也并非只盯着互联网。于是,我们有了举一反三的必要。
中小企业困局
开心网有钱很开心,另一边,传统行业的中小企业却在痛苦中挣扎:对于资金的渴求甚至让这些中小企业家们不惜通过高息民间贷款来实现资金的流转。由于缺乏完善的融资渠道,中小企业的“钱荒”,已经成为了金融危机下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 。
VC的投资曾经被中小企业认为是救命稻草:一方面可以化解无米下锅之窘境,另一方面,还能够助力企业迅速提升管理水平和股权结构,在企业上市、投资人退出的一刻,完成自己从草根到正统的转变。
然而成功者寥寥无几,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栏目给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恐怕莫过于熊晓鸽等风投对于创业者们的百般刁难了。发掘开心网融资的普适性,能够为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中小企业,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与“钱”沟通的方式,借资本之力突破资金瓶颈,实现自己的大企业梦想。
责任编辑:化 石
对VC的演讲,最好不要以“我有一个梦想”开头,而简单地告诉他们:我有一个项目,可以在几年内盈利。
传统企业如何复制IT融资传奇?
文 / 田立东
单纯就开心网这一家网站而言,吸引用户——招徕投资——烧钱——涅~"或者死亡,这是大多数网络企业的存在方式。无论是2000年前后第一轮互联网高峰时期还是金融危机后的今天,从Web1.0到2.0,互联网企业一直在延续着这种生存状态,甚至已经成了一种泛互联网领域的“商业模式”。
但为什么互联网企业能够实现“招徕投资”这关键一步?传统行业中那些资金短缺的企业又为何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这应该不是投资人的问题,我们相信:有人看好Google,就有人看好通用电气——虽然Google的市值已经超过通用,但这并不妨碍一百年前投资通用的人赚得盆满钵盈。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互联网企业吸引投资的关键基因,将其移植到传统行业的中小企业中,破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局。
开心网的成功基因
集“三流的技术”与“一流的运营”于一身的开心网创业团队,被认为是吸引投资的关键所在。虽然企业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但这在风险投资人看来,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实际上,从资本的角度来看,投资还是非常看重商业模式的,因为这是对可预期收益最有说服力的保障。但模式能否成功又要看团队,因此团队就是PE(私募基金)、VC(风险投资)投资的重点,以致有投资人说在中国投资最大的风险就是人的风险。所以,坚强的目标、明确的企业一把手、执行力强的运营团队、良好的诚信记录,是投资前考察的重点。
开心网的投资人北极光创投就明确表示看中了其团队。开心网创始人程炳皓之前曾供职于新浪网企业服务部(SINA.net),负责搜索业务。开心网的整个团队也基本上都是他在新浪的部下。而巧合的是,北极光现在的董事总经理周树华也曾是新浪企业服务部总经理,也是程在新浪时的直接领导。对于团队的深入了解,为开心网的成功融资起到了巨大作用。
可以看出,除了北极光与开心网高层的良好关系之外,开心网团队的运营能力,成为了其吸引投资的关键。
这并不能解决大多数在VC那里碰壁的中小企业的困惑:“我们的团队也很优秀,企业文化也从创业之初就开始坚持,可为什么还总是被VC拒之门外?”
讨VC的欢心
原因很简单,资本是令人敬畏的东西。
因为资本眼光独到、能一眼看透行业本质,能看透人性的内在,能发觉并把握住那种潜在的需求并预言人类未来的经济生活;并且资本是逐利的——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很冷静,都能做出独立并正确的判断。
因此,投融资并不是市场上简单的买卖行为,而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资本战争。投融资双方的博弈,充满着技巧性和悬念。融资企业想要将自身的利益做到最大化,就必须做到知己知彼,学会讨VC们的欢心。
首先,自己有什么?一份商业计划书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可以说是多余的。曾经不可一世的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江南春曾经自曝其创业的第一笔风投,来自于经常在厕所碰见的在同一楼层办公的VC。而他与VC沟通的地方,当然就是那间经常碰面的厕所。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应该租一个跟VC同一楼层的办公室?当然不是!对你而言,商业计划书是100%,而对于VC而言,那仅仅是每天的几百分之一甚至几千分之一!你还相信商业计划书重要吗?告诉能给你投资的人,你能赚到钱以及为什么能赚到钱,远比一份缜密的商业计划书重要。
其次,他们要什么?毫无疑问,无论是VC、PE或天使投资人,无论他们说的多么冠冕堂皇,但你应该相信,他们盯上的并不是你可能是未来的张瑞敏,或者你的企业是新的GE,他们要的是你能在未来十年或者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让其投资有几倍、几十倍最好是上百倍的回报。所以你对他们的演讲,最好不要以“我有一个梦想”开头,而简单地告诉他们:我有一个项目,可以在几年内盈利。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创业精神。这与企业管理层的状态密不可分,也是为什么许多优秀的商业模式胎死腹中的关键。无论是为了生存的创业,还是应对转型的二次融资,企业管理层团队创业精神,会成为打动投资人的关键。这里的精神不是意识层面的虚构,而是切实的会影响投资人神经的每一个细节。试想一下,总裁在200平方米的大办公室里办公,而核心团队的十几人挤在几十平米的空间内办公,投资人会认为这样的团队可信吗?
直面两个问题
钱是好东西,但同样也可能是定时炸弹。
拿到钱的企业,并不一定就拥有伟大而卓越的未来。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本掌控能力,甚至在拿到钱的那一刻起,企业就告别了健康的生存方式。当然我们的中小企业往往也会有非常远大的志向,和非常缜密的战略部署,并希望以此来实现对资本的掌控,但在资金需求的巨大缺口面前,这些问题往往被忽略。
首当其冲的是股权风险。虽然西方家族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经营方式被中国企业膜拜了许多年,但中国的企业家依然很难绕过这道“坎”,让其放弃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犹如心头割肉一般的。如果没有充分的魄力放弃企业的所有权,那对于外来的资金就要慎重又慎重——在资金比例与股权结构方面,提前打好算盘。
同时,企业融资需要寻求最佳资本结构。例如:就融资期限而言,可分为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企业做融资期限决策,即在短期融资与长期融资两种方式之间进行权衡时,做何种选择,主要取决于融资的用途和融资人的风险性偏好。
其次是管理风险。这是企业能否走远的关键和根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虽然可能让创业者丧失对企业的掌控,但并不妨碍企业的未来。但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因为钱带来的企业管理困境,那企业就好比无人掌舵一般,随时有触礁的风险。
因为资金同样是有成本的,融资并不是越多越好,创业者融资要量力而行。只有经过深入分析,确信利用筹集的资金所预期的总收益要大于融资的总成本时,才有必要考虑融资。这是企业进行融资决策的首要前提。对于企业的未来而言,即便是烧钱,也是有策略的烧钱,如果不能控制火势,引火自焚的悲剧在所难免。
股权风险与管理风险,是企业在融资之前就必须直面的管理问题。如果不能在企业未来的战略规划中将其很好地消化,那融资的准备工作就远没有结束。
(本文作者系中国企业家联合会会员工作部副主任)
责任编辑:纪 亮
上一条: 企业文化认识的三大战略误区
下一条: 安世亚太:教你念好“融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