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眼还眼

事件开端



  美国开始进攻伊拉克之后,似乎没有料到战火随之越烧越旺。而伊拉克内部的战争也随之不断发生。自从恐怖组织炸弹袭击萨迈拉的什叶派圣地后,震动伊拉克的团体暴力爆发。全面国内战争的阴影笼罩在巴格达和国外政治首脑的头上。当时,在距巴格达南部175公里的Kout,有一些人高呼“报复,报复,我们要报复!”来表达他们对袭击巴格达北部125公里的萨迈拉——他们的圣地的愤怒。示威游行者挥舞着黑绿两色旗,响应什叶派激进领袖Moqtada Al-Sadr的运动呼吁。示威游行在酋长们的带领下,戴着头巾,聚集在横幅标语下,宣告:“我们谴责这种无耻的行径和反对圣徒的瓦哈比派卑鄙分子。”



  在Kirkouk,一些什叶派阿拉伯人和土库曼人沿路南下,一边高呼,“对美国说不,对瓦哈比派(传播逊尼派原教旨主义)说不,对takfiris(逊尼派极端分子,被其他穆斯林逐出教会)说不!”示威队伍同样谴责美国驻伊拉克大使Zalmay Khalilzad,要求他离开伊拉克。横幅下的人说,“是他惹起的。他允许攻击圣徒的犯罪行径。”



  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冲突越演越烈,巴格达大学的地质学教授Isam al-Rawi在同逊尼派政客争执的时候大声地说:“我已经准备好了随时面对任何事情!”对与他来说,清真寺的爆炸似乎是早有预见的。他说:“我时常对自己说,事情是显而易见的,这是什叶派逐步转向疯狂的开始,这就是内战的开端。”



  宗教力量



  血亲复仇是整个中东社会的普遍传统,“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血还血”是中东各个民族和宗派共同遵守的处世哲学,巴勒斯坦人如此,犹太人如此,波斯人如此,库尔德人如此,伊拉克人也如此。这种深深的复仇情结始终挥之不去。以暴易暴的事情始终无法解套,不停地一代又一代地循环往复。阿拉伯地区的民族争端始终存在,美伊战争使得这一切恶化。



  逊尼派可以毫无顾忌地让200多名手无寸铁的平民横尸遍野,而这一切都是以崇高的宗教信仰为旗号的。伊拉克社会学家和政治分析人士阿德南·穆斯塔法在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指出,美国的占领“深深动摇了伊拉克存在已久的部落社会组织,占领当局也不理解信仰对于伊拉克人行为的影响”。他认为,费卢杰的频繁抵抗“体现了阿拉伯和伊拉克民族心理中根深蒂固的复仇情结,特别是占领军杀死伊拉克人,只能为自己招致仇恨和敌意,因为伊拉克人的大脑里只有复仇”。



  美国研究人员罗宾·巴提的看法与穆斯塔法基本一致,他认为,美伊战争使得伊拉克平民不断蒙受伤亡,使伊拉克人“产生了复仇的浪潮,而这种浪潮仍在上升。美国人颠倒了社会和历史的逻辑,也不理解伊拉克人的价值观和文化。”



  传统破坏的结果



  对什叶派主导伊拉克政治的担忧和不满,演变为对美军的仇恨。伊拉克虽然是个以穆斯林为主的国家,但人口结构由两大民族的3个宗派组成,其中,生活在中部和西部的是逊尼派阿拉伯穆斯林,生活在中南部和南部的是什叶派阿拉伯穆斯林。生活在北部库尔德山区的库尔德人虽然不是阿拉伯人,但也属于逊尼派穆斯林。这三大宗派中,逊尼派的人口最少,只占总人口的16%,但数百年来,逊尼派一直把持着伊拉克的政权,并在萨达姆时代达到顶峰。



  随着萨达姆政权的覆亡,伊拉克全新的权力分配体系逐步形成,在25个成员组成的管理委员会中,虽然逊尼派也获得了超过其人口比例的5个席位,但是,其传统的占绝对优势的政治地位已被彻底颠覆,成为一个即将长期生活在什叶派统治阴影下的少数族裔,心理失衡可想而知。而这种失落、担忧甚至恐惧,都转化为对造成这一切的美军的愤怒和仇恨。虽然像卡比希这样的费卢杰头面人物不承认因失去原有特权而抵抗,但逊尼派对地位倒错的不适应是客观存在的。



  总之,伊拉克内战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想要解决问题也不仅仅是美国打着“反恐”的幌子就能够解决的,民族、宗教、文化的巨大差异和地区经济和文明的落后都是造成如此局面不可忽视的因素。整个地区的稳定影响着全球的格局。

上一条: 雅典娜:打响遗产争夺战

下一条: 雅芳——女性的公司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