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发生人才流失的五类企业

容易发生人才流失的五类企业





就整个企业人才非正常流动的调查分析和综合比较看,成?社会热点、关注焦点的人才频繁“跳槽”问题,更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类企业───



眼下,许多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才流失和留不住人才的现象,包括那些发展看好、环境优越、诚信度高、机制灵活、守法经营的企业有时也未能幸免。但是,就整个企业人才非正常流动的调查分析和综合比较看,成?社会热点、关注焦点的人才频繁“跳槽”问题,更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五类企业”:

“家族式”企业职权有限

在民营企业中沿袭家族式管理模式的企业,从外面聘用的经营管理者往往都干得不是很长。其主要原因,是做老板的摆不正当法人代表的位置。有的企业老板甚至自己聘任的总经理需配什麽样的秘书或助理,都必须由自己指定,企业 许多人都是老板的同乡、亲友,遇到本应属於受聘总经理全权决策、负责处理的事,也总是直接找老板,总经理和其他高层人员形同虚设。老板所需要的不是独立负责意识强、能挑重任、敢抓敢管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而是自己的“铁哥们”,特别是关键岗位上的人事安排更是要安插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心腹”。



由於老板指手画脚的干扰和约束太多,事事要听老板使唤,样样要看老板脸色,导致这些受聘的职业经营管理者根本没有在职权范围内的决策权和处置权,没有对自己员工的雇用、加薪、降职、解聘的控制权。用一位在一家兄弟俩控股的生物医药制品公司仅做了半年执行总裁的经营管理者的话说,就是“在毫无安全感和成就感的情况下只好走人,如果不离去,自己就会变?失去职业经理本质的人。”



“官商化”企业干着太累



在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国企普遍都加大了推行经营管理者职业化、市场化的工作力度,依靠市场配置引入了大批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但是,就客观情况而言,不少名义上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因?産权关系尚未理顺,法人治理结构尚不完善,公司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权责不清的现象仍较突出,存在着明显的官办特点和官商习气,造成权责交叉混乱,决策程式繁杂,人际关系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资産的经营管理者不得不把“商场”当“官场”,干什麽事情都得左右逢源,处理什麽问题都得小心翼翼,长年累月对付大大小小的“婆婆”,从早到晚协调各种各样的关系,仅三天两头应付没完没了的检查和会议,就搞得焦头烂额、疲惫不堪,哪里还抽得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周密考虑如何?企业赚钱做事,抓企业的发展大计?



一些优秀的国企老总之所以在年富力强、正干事业的时候提出辞职,突然离去,另择高枝,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觉得某些国企的管理体制、组织制度和经营方式的改革不落实、不到位,干起来太累了,精神受压抑,与其忙死累活白费劲、不落好,不如换个单位、换种活法,或许还能实实在在地做些事情。



“大锅饭”企业勤懒不分



据对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抽样调查结果,在全国16万多户各种类型的国有企业中,已实行年薪制的企业经营者每月收入水平5000元以上者占8.1%,3000元至5000元的占15.4%,3000元以下者占54.7%。这种状况与经营者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明显不对称,与经营的资産规模和效益不挂鈎。



一位曾在某省国有重点骨干企业担任産品开发部经理的名牌大学生,能力很强,也很敬业,?企业赚了大钱,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管理人才,可他的年薪不足6万元,年终奖励也是象徵性的。即便如此,主管领导还经常提醒他“越是企业效益好了,越是要发扬‘奉献'精神,作?企业领导与员工收入差距不宜太大,工资奖金稍高点就行了,不要在报酬方面过於计较,免得别人说闲话。”如此体谅和关怀弄得他哭笑不得。给高素质人才低价位回报,时间一长难以体现人才的实际价值。果然,这位很有作?的开发部经理干了两年时间,无奈作出“跳槽”的选择,另谋高就,到了一家愿出30万元年薪的外资公司。



“高消费”企业乱点鸳鸯



成都市一位元人才市场负责人对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在今年4月举行的一次人才招聘会上,一家生産通用零配件産品的企业,并不属於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企业,本来最需要的是精通搞技改、绘图纸、做模具绝技的高级技师和擅长“车、钳、铣、刨”绝活的高级技工,而在招聘人才时,大幅广告上却偏偏把无学士、硕士学位以上的人才拒之门外,好不容易招到手的高学历人才又派不上大用场,净干些写写算算、跑跑颠颠的琐事。当时去了6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不久他们发现在这 干纯粹是浪费自己的专业特长,消磨自己的知识才华,到8月底已经走掉了5人,包括3名研究生全走了,最短的只呆了1个月,最长的也不过4个月。企业老板原以?多花几个钱聘些高层次人才,用“花瓶”提升企业形象,"E高産品身价,最终事与愿违。



这位元负责人告诉记者,有的企业被当今时代的人才争夺风暴大潮刮得晕头转向,自觉不自觉地走进人才“高消费”的误区,陷入人才“身价战”的旋涡,以至出现“乱点鸳鸯谱”的错位和尴尬。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盲目重学历、轻能力的不正确人才工作导向,真是害人不浅。



“发歪财”企业干着心虚



自去年以来,随着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断深入,各地都对假冒f^劣産品进行了大规模的集中严厉整治。在净化市场环境的过程中,对那些从事非法经营、仿制名牌生産的企业不啻是沈重打击。面对重拳打假的高压态势,搞歪门邪道的企业“挖”人才的橄榄枝失去了往日的魅力,一方面许多人才不辞而别,另一方面许多人才望而却步。



四川省有一位搞了20多年皮革加工专业的高级工程师,一些无名气乡镇小皮鞋厂老板开出诱人的高薪聘他,在他了解到老板们主要是想利用他的技术搞仿冒産品後,经过反复权衡一一予以回绝,最後他应聘到了一家有正式注册商标的鞋业有限公司。在接受采访时他说:“我现在加盟的这家公司,相比之下尽管收入少点,但挣这份钱心 踏实。真要是与‘发歪财'的企业搅在了一起,挣钱再多也是白天提心吊胆,晚上睡不好觉,甚至吃不了兜着走,跟着背黑锅,何苦去做让自己担惊受怕、得不偿失的蠢事呢?”

上一条: 这就是企业最後的优势?

下一条: 你善於控制自己吗?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