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控制价值链并自如分割各个环节,需要不断构筑平衡。郝建学懂得在平衡中控制中科健,并打造自己
的财富平台
再也没人能记起“科学倡导健康生活”是哪个企业的口号了。作为国内最早生产医疗设备的深圳科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科健集团)和旗下上市公司中国科健股份有限公司(000035,简称“中科健”),虽然取其企业口号精髓的“科健”品牌延续至今,但人们能够记住的只有那位明星“管理者”——中科健总裁郝建学了。
郝建学改变了中科健的行走路径,使其以国产手机强者的形象被众人所熟知,但同时,郝管理下的中科健又一次次陷入人们的非议与猜疑之中。
一切的迹象显示,郝建学不断构筑平衡,稳固着对中科健的控制,从而打造自己的财富平台。
南京“起义”
10月17日,中科健接到第一大股东科健集团的通知,称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与南京合纵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南京合纵”)已签署《股权托管协议》,将科健集团100%的股权托管给南京合纵,由其行使科健集团在上市公司的收益权、知情权、质询权、管理权、表决权;托管结束之后,托管期间科健集团产生的利润作为托管费用归南京合纵所有。
10月20日,南京合纵拟受让科健集团99%股权,另有一家名为成都久盛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成都久盛)受让科健集团1%股权。此次股份转让完成后,中科院方面不再直接持有中科健股份。
公开资料显示,南京合纵成立于2002年3月15日,当时的注册资本只有1000万元。随着南京合纵注册资本的一次次增加,其向外扩展的步伐更加凶猛,与中科健的关系也愈加紧密。
2002年6月14日,南京合纵注册资本增至1.7亿元。几天之后,该公司以7381万元受让了中国高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730,以下简称“中国高科”)持有的科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科健信息”)44%的股权。科健信息成立于2001年4月,最初由中国高科和中科健共同注资1.5亿元在上海成立,是科健手机国内的销售总公司。
2003年8月18日,南京合纵再次增资至2.2亿元,这次增资显然冲着收购科健集团而去。8月25日,南京合纵便同中科院签订了《股权托管协议书》。
南京合纵在科健身上的一连串动作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一个最初注册不过1000万元的投资公司何以有如此大的能量将科健集团收归旗下?为什么在收购的关键时刻,南京合纵总会有一笔巨资适时注入?控制了上市公司中科健的第一大股东及其全国销售总公司,南京合纵要在中科健身上做些什么呢?
合纵之谜
名不见经传的南京合纵能够接手科健集团,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是一个细节或许可以解释其间的“妙处”。现任南京合纵董事长李德明曾任中科健销售公司总经理、市场总监等职,而他的另一个身份又是上海新傲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新傲”)副董事长。有资料显示,上海新傲是前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孵化的高科技企业,多位上海中科院人士出任该公司董事,公司董事长为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李守臣。一位投资人士直接向记者指出:“因为关系密切,李德明将股权转让双方——中科院与南京合纵——联 系在一起,起到了桥梁作用。科健集团转让给名不见经传的南京合纵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据《新财经》记者掌握的资料,南京合纵由南京长恒实业有限公司(简称“南京长恒”)、江苏中桥百合通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简称“江苏中桥”)及自然人陈静、黄斌、杨莉、黄晓渝和朱永清发起成立。在完成最后一次增资扩股之后,股东结构现为南京长恒持股40.91%,江苏中桥持股31.82%,自然人苏晓东持有22.72%的股份,陈静等其他五位自然人共同持有4.55%。
从南京合纵的股权结构中可以看出,收购科健集团的主力部队来自南京:其第一大股东南京长恒实业成立于1993年7月,主要从事教育投资和电子产品销售业务,注册资本1.6亿元,自然人马志平与范伟联合控制着南京长恒,其中马志平控股51%;南京合纵的第二大股东江苏中桥成立于2001年8月,注册资本1.2亿元,也是由两位自然人出资成立,陆峰控股55%,孙继持股45%。
今天发生在科健集团身上的收购似乎风平浪静,人与事之间毫无瓜葛;但当我们将历史细节及人脉关系串连起来,就会发现,科健早已尽在有心者的掌控之中,虽然他看起来还依旧神秘。
马志平,现任熊猫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简称“熊猫移动”)总裁,同时是江苏省最大的手机经销商江苏天创通讯实业有限公司(简称“江苏天创”)当家人。曾在南京市六合县邮电局工作过的马志平靠着江苏天创销售科健手机起家。
作为科健手机在江苏省的独家代理,马志平与中科健总裁郝建学有着良好的私人关系。知情人士向《新财经》记者透露,马志平最早是郝建学的“马仔”,依靠郝,他在手机销售领域建立起了人脉关系。马与郝的关系一直维系到2002年,这年,一心想在手机方面自己做大的马志平在科健信息公司成立、郝建学将科健手机十年内的全国销售代理权交给科健信息后,毅然脱离郝,自己单干。此后,马志平通过南京长恒与熊猫电子(600775)合资成立了熊猫移动,马以3000万元的出资额持股49%,并担任公司总经理一职。目前,马志平全心参与熊猫手机的管理,不再参与科健手机的销售。
知情人士称,马志平当年离开郝建学的直接原因是后者没有将科健手机的全国代理权交给他,但他在做熊猫移动的过程中,郝建学给了很大帮助,以示安慰,两人因此一直保持很好的关系。而且,马所控制的南京合纵在2002年又成功购买了科健信息44%的股权。
记者试图联系到马志平证实此事,但未获成功。
除了马志平之外,江苏中桥的股东陆峰和孙继,以及南京合纵的其他自然人股东,同中科健也素有渊源。虽然目前他们各任其职,但在运作收购科健集团上的默契令人惊叹,除了在科健的工作经历之外,这些原中科健的人马能够如此齐心协力收购科健集团,是什么力量将他们召集一处,引导并支持他们的行动呢?
丢不得的中科健
中科院将科健集团转手让人,意味着上市公司中科健实际控制人的改变。对此,最应感到“心惊肉跳”的当属中科健总裁郝建学。郝的私人公司智雄电子是中科健的第二大股东,从1997年开始,作为公司总裁,他一直同大股东中科院相安无事,实际上掌握着中科健的管理大权。
郝建学成就了今天的中科健,同时中科健也成就了郝建学。
在中科健拥有的VCD2.0机生产技术无法支持自身生存的时候,郝进入中科健,大胆带领中科健进入了手机行业。科健手机凭借着韩国三星手机优雅的外形及良好的技术,迅速在国内手机行业站稳了脚跟,在TCL、康佳、夏新等品牌还没有成气候的时候,科健手机一直名列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的前三位。人们承认,科健手机快速崛起以及中科健的起死回生,功劳在于郝建学。
但郝建学也一直倍受非议,焦点就在于中科健与郝建学拥有的香港公司长期以来关联交易重重。批评指出,这些交易有转移上市公司利润之嫌。
中科健2002年年报显示,其对外采购材料中有14.9亿元是通过EZCOM Technology LTD(简称“EZCOM”)来完成的,占中科健当年整体对外采购材料的54.27%。EZCOM是香港上市公司易通控股(HK:0312)的下属子公司,而易通控股的大股东兼董事会主席正是郝建学。实际上,中科健2000年、2001年年报披露的第一大原料采购商Scom New Technology LTD(又名“易通新技术”),正是更名前的EZCOM,中科健将它列为关联企业。
香港联交所的资料显示,易通控股由郝建学于2001年7月通过其私人企业Anglo以1.786亿港元收购美时家具、剥离了家具业务之后改名而来,主营业务为移动电话、电子零部件贸易,同时代理三星手机在内地的销售。中科健大量的生产零部件、设计及技术即由易通控股提供。
易通新技术于1995年成立于香港,最初股东为郝健学和李东伟,二人各持有70%和30%的股权。该公司向中科健提供生产原料,同时拥有三星手机在中国内地的独家代理权。
郝建学入主易通控股后,分别在2001年9月、2002年2月和2003年逐步将易通新技术全部资产收入上市公司易通控股髦下。香港联交所资料显示,易通新技术截至1999财年至2002财年(2002财年结束于2002年3月31日)间,净利润分别为14万港元、1400万港元、5076万港元和1.0763亿港元。易通新技术业务利润的增长受惠于内地手机业的飞速发展,同中科健手机业务增长也息息相关。
此外,郝建学的私人公司与中科健有着业务往来的主要还有智雄电子、深圳四联电子新技术有限公司等。有知情人士透露,这些公司之间通过贸易关系,实现承兑汇票融资的关系相当复杂。
郝建学的私人公司与中科健形成大量关联交易一直受到关注,但郝建学亦有解释,他认为中科健与EZCOM等公司形成的往来业务是上市公司长期资金缺乏所致。在采购过程中,由EZCOM公司先垫付中科健海外原料采购资金,在香港配套完毕后再报关进口,可减少资金占用,大大缓解中科健的资金压力。
从进入中科健的那一天起,郝建学就成为了一个颇受争议的人。是他,让一个生产医疗设备、处于亏损状态的中科健实现业务转型,走上快速发展道路;也是他,让自己的很多企业与中科健形成了复杂的关联业务往来关系,投资者对此心存不满。
一位熟知郝建学的人士告诉《新财经》记者:“郝最初进入科健的时候,并没有太在意这家公司,更多是想通过中科健来实现自己做实业的梦想。但随着科健手机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和收入的增加,‘科健’品牌知名度的提升,郝在科健布局的想法渐渐萌生。于是,郝才将自己的企业拉入中科健生产体系。目前,郝建学需要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延续着自我财富的增长,并维系着中科健及科健手机的生存。一旦离开中科健这个中间平台,郝建学的个人生意将陷入僵局,科健手机也将陷入僵局。”
几年下来,虽然只是以第二大股东智雄电子的身份入主中科健,但郝建学在中科健形成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已是无人能及。一位中科健的员工告诉记者:“目前的中科健除了郝总谁也无法驾驭。”
虽然有着这样一种“自信”,但郝建学还是比谁都清楚,他的企业与中科健目前的这种状态不会维系太久,因为有千万双眼睛盯着中科健,智雄电子也只是第二大股东。因此,如果不能够拿下科健集团,一切努力将前功尽弃。他一定要维护自己在中科健的利益。
于是,郝建学始终没有放弃完全控制中科健。在他看来,国有体制下的科健集团及中科院的退出是迟早的事情,自己进入也是理所当然。看来,此次科健集团远嫁南京合纵,心怀雄志的郝建学一定不会安心。
马志平归来Vs.郝建学布局
南京合纵收购科健集团的真实目的及幕后人究竟是谁?
如今,南京合纵产权上的最终控制人是马志平已经水落石出,人们的目光集中在这位熊猫移动总裁身上。有说法称,最初起家科健的马志平这是要整合国产手机市场、实现熊猫与科健两大手机品牌的合并。
但马志平却在日前通过媒体明确表态,决不会插手中科健的经营事宜,更不会将科健拉入熊猫旗下,无意整合两大手机品牌。
上海中智投资有限公司的姜欣对《新财经》记者谈了她的看法:“从行业的角度分析,虽然熊猫移动是国产手机新锐,但以目前熊猫移动的实力,还没有整合手机行业的能力,也谈不上收编科健手机。在这一事件中,马志平应该是一个局外人。”
不过,毕竟马志平所控制的公司即将完成对科健集团的收购,进而间接控股中科健,面对眼看到手的“科健手机”,马怎么会不知情,又怎会不心动呢?难道另有隐衷?
而如果马志平真是无意插手中科健,或者说是无力插手,那么,从实力对比的角度分析,以陆峰、苏晓东、黄斌、李德明为代表的一班原中科健人马,以及马志平、孙继等与中科健有过业务往来的人通过南京合纵入主科健集团,并最终控制上市公司中科健的事实,越来越多地留下了中科健总裁郝建学的身影。
知情人士告诉《新财经》记者:“马志平等南京来客可以看做一个整体,他们因科健而结合,成为了一致行动人。但在运作收购科健集团一事上,实际上却是由郝建学来推动的。如果马志平真有意或是有实力通过科健集团控制中科健、整合国产手机市场,那就没有必要通过南京合纵来完成收购,也更不需要拉来这么多原科健的人马。此外,科健集团收购人名单中虽然有很多企业,但所有的最终控制人均是自然人,其中很多人之前无非就是在中科健从事销售工作,他们会有这么多的资金来完成收购?巨额收购资金的出处很有学问。可以说,是郝建学在背后支持。”
另有一位中科健内部人士向《新财经》记者道出个中人物的真实想法:中科健的控股股东科健集团的资产状况并不好,除了上市公司,集团内部很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而惟一挣钱的中科健又是非议不断,并处于高额对外担保的风险之中。此外,中科健做手机之后,科健集团的控制人中科院这些年已无法再向其提供更多支持。因此,中科院早有出让科健集团、摆脱负担的想法。两年前,中科院与旗下的另一家企业联想集团有过接触。按常理,这种内部转让由同一股东单位操控,成功率很高。但郝建学一封万字书信质疑中科院做法的合理性与公平性,最终使联想出局。也正是从那时起,郝意识到完全收编科健于其麾下的重要性。在今年初,新疆德隆与中科院商谈收购科健集团更是让郝建学感到了形势的严峻——中科院出让科健集团股权已是迟早的事情。
这位人士还表示,在相对控制了上市公司中科健后,郝建学的财富链一直要靠中科健来维系,如果不能够维持现状,至少中科健不能够落入他人之手,最理想的就是自己完全收购中科健。但两次出面阻碍了科健集团的转让,此时的郝建学如果以自己的公司出面来提出收购一事,也不会落得理想的结果,相反有可能影响到其在科健的地位。因此,郝建学便导演了这场科健集团收购“双城记”——表面上看这是南京“起义”,实际上是郝建学在深圳“遥控”。
一位参与了科健集团股权转让工作的人士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这就是郝建学的MBO。”他指出,在转让谈判、资产评估等过程中,内部人士几乎都晓得,郝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郝建学在科健的成功首先要归功于销售体系做得好,这是做贸易出身的郝建学的强项,而原智雄电子的销售骨干在其中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郝建学在科健的人缘还可以,郝与销售部门的一些人关系非常亲密。从南京合纵实际控制人的背景可以看出,正是这些当年郝建学的老部下露在表面,帮助他实现了收购科健的念头。从根本上讲,这些人还不具备拿出这么多钱收购科健集团的实力,收购后也没有更多的后续资金来推动中科健的继续发展。”一位在科健手机销售部门打拼多年的人士告诉《新财经》记者。构建平衡
郝建学日前对科健集团的转让发表了看法,称“中科健一直是‘小马拉大车’,如此对公司未来发展造成限制,引进新股东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科健是有利的。”
持如此看法的郝建学为何两次分别将颇具实力的联想集团与新疆德隆拒之科健门外,而放南京合纵进入?一切值得琢磨。
南京合纵总经理李德明在接受其它媒体记者采访时认为:“我们对科健和郝总都非常有信心,对我们的投资也非常有信心。”
虽然一直以来面对种种非议,但郝建学在中科健的控制力仍旧很高,其原因就在于郝通过自己的企业EZCOM公司和科健信息牢牢控制了科健手机生产的原料采购环节和手机销售环节。在郝建学看来,中科健的作用就是很好地完成手机生产,充当好手机加工厂的角色。记者采访了解到,许多科健员工也认为,中科健的利润实际在两头,而中间的上市公司只能获得生产性成本收益。
但这种状况不能改变,也无法改变。因为,中科健的生产链需要郝建学来维护。
多年以来,郝建学得到了具有中科院背景的科健集团董事长侯自强大力支持,侯同时也是香港易通控股非执行董事,一直是郝的生意伙伴。但科健集团自身的漂泊不定也使得“郝氏科健价值链”面临风险——尽管郝建学掌握着价值链的上下环节,但是如果失去中间中科健这个生产环节,多年形成的平衡打破,会弄得个两败俱伤。
如果失去中科健,郝必须面临十分艰巨的重新打造价值链的任务:生产性企业资产规模较大,自己投资建设或收购得不偿失;完全交给OEM厂商,生产过程很难控制,价值链各个环节利润分配的发言权将丧失大半。最理想的模式不外乎中科健这样,郝建学少量持有公众公司股权,却在生产经营上拥有绝对权威,用最小的投资撬动更大的资本;但一旦面临平衡打破的风险,立即审时度势,出手布局,增加控制权,重新构建平衡。
于是,郝自编自导了这场科健MBO,郝建学在中科健的地位更加稳固了,“郝氏科健产业链”也更加稳固了,未来的中科健发展道路也更加清晰了。
中科健会继续沿用“两头在外,生产在内”的经营策略,继续充当郝建学的手机加工厂,对于已经民营化的中科健来说,只要价格相对公允,郝建学也将名正言顺地联合中科健,将自己的生意做得更大。
重塑中科健
9月20日出版中科健内部刊物《新科健》的头版头条,刊出了郝建学的《国庆战役动员令》。郝向中科健各销售公司、零管中心及各地区分公司、代表处的负责人发出指令,要求“所有人员迅速行动起来,同心同德,万众一心,打赢这场硬仗,夺取国庆战役的全面胜利”。郝建学同时强硬地指出“对推诿扯皮、贻误战机的负责人,必须坚决追究责任。完不成任务的全部就地下课,不要找任何理由,把位子让给有能力的人来坐,把区域让给有能力人来管。”
郝建学之所以一改往日温柔的风格下此命令,实际上是科健手机面临严峻发展形势、在竞争中业绩不断下滑的心理写照。郝认为:“一直以来,我给‘武器’、给资源、给政策,一再调整,可是销售不增反降,你们扪心自问,有没有尽全力,有没有负起应负的责任?这是科健给各位的最后一次机会,希望各位能团结一致,统一思想,全力拼搏,赢得这场战役,也赢得科健的尊重!”做贸易起家的郝建学将科健手机的问题直指产品销售环节,因为他最容易控制这个环节,而且多年做贸易的经验判断使他认为销售是问题的关键。
如果说与三星的合作让中科健迅速完成产业转型,并快速占领了国产手机生产的制高点是郝建学当年独具慧眼、头脑精明的写照。那么,完全依靠三星、受制于人,又成为郝建学带给中科健的一个弱点。
科健手机完全取材于韩国三星,从一开始就存在一个竞争对手。在这场直接的较量中,科健明显处于下风。对于这一点,中科健方面也认同:同样机型在国内销售,科健在时间上总是有些吃亏;一般来说,引进机型后需进行一些本土化的调整,等到产品上市时,相同机型的三星手机已经占领市场。
而拥有三星手机产品在中国独家代理权的正是郝建学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易通控股。
今年中科健与韩国三星签订了新的合作方案,今后部分被中科健买断的机型,三星自己的产品不能在中国(包括内地、港澳、台湾)地区销售,只能在中国以外地区销售。但郝建学无法控制的问题依然存在——由于受到大量三星水货的冲击,无论在价格还是上市时间上,三星手机仍旧是科健手机的第一对手。
科健手机的自主研发实力也是一个问题。由于几年来都依靠三星技术,起着纯粹的加工商的作用,科健没有任何自主研发的产品问世。这样的发展方式在国产手机发展初期效果不错,但随着手机技术的普及和更多的国产品牌走上了贴牌加工的道路,科健手机在市场方面的优势渐渐失去。
根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排名来看,科健手机已从当年鼎盛时期的第三位下降到了今天的十名以外。事实上,具有高科技、时尚性和多功能性为一体的手机产品,以内在技术价值为核心、以外在样式和功能为特点应是各大手机厂商竞争的核心,而这些,都是中科健所缺少的。
2003年6月开始,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中科健陆续推出了一些自主研发的机型,但这一招数却没有扭转科健手机日益下滑的市场占有率。究其原因,在长期模仿中,中科健并未形成自己明确的产品市场定位和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科健手机也没有形成标志性的产品特色。因此,当真正的“科健”品牌手机出现时,消费者并未感到异样冲击,相对较高的价格也使消费者仍旧保留着对传统科健手机“既不好使也不太差”的中性印象。
贸易是郝建学的起家业务,贸工结合是郝建学所设计的中科健发展模式,但完全的关键技术模仿使中科健形成了一种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一位中科健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郝建学给予科健手机最宝贵的东西有两个:一是生命,他创立了科健手机,给了中科健新生;二是完善的销售体系,这是郝的看家本领。但较高的起点使科健手机在市场与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迷失了自己。
如今,随着国产手机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中科健大股东的易主,原来“供、产、销”价值链的平衡重新构建,但中科健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尚需观望。有迹象显示,郝建学早已涉足手机技术研发领域。郝建学任董事会主席的香港易通控股于2002年10月斥资8800万元收购了郝建学持有了韩国公司Ezze Mobile 33.98%股权。后者是一家手机技术研发公司,有资料显示,Ezze Mobile是科健的研发外包公司,在科健K320、K100、K3900、K508等型号手机的研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据《新财经》记者了解,Ezze Mobile在今年5月份还获得了60万台易美手机的供应合同。Ezze Mobile同时为易美手机提供生产技术。易美手机是马志平同原摩托罗拉中国市场总监吴志建共同投资创立的品牌,借助熊猫手机的牌照在中国市场销售。易美手机的销售渠道由马志平和上市公司上海科技(600608)合资兴建的上海易美通信实业有限公司控制。还是在同一张关系网下,但又是另外一个分割价值链的故事。
不过,从郝建学的角度来看,如何从“供、产、销”价值链中加入“技术”供应这一环节,进一步打通自己的财富通道,尚需长期观察。
中科健的“供产销”分离
■ 新财经报道
郝建学“两头在外,生产在内”的经营策略主要依靠两个企业来完成:易通新技术和科健信息。
易通新技术公司(EZCOM TECHNOLOGY LIMITED,简称EZCOM)为中科健海外采购代理商,主要帮助中科健完成手机生产所需元器件的原料采购。自从郝建学2001年借美时家具(现改名为易通控股,0312)之壳让私人公司EZCOM在香港市场上市后,上市公司宣传的卖点便为EZCOM,称EZCOM为移动电话及电子零部件贸易商,庞大分销网络遍及中国37个主要城市。该公司为中科健提供零件、部件、设计及技术,同时拥有三星手机在中国内地的独家代理权。中科健2002年披露,中科健当年向EZCOM采购货物总计14.9亿元,占年度购货比例的54.27%,而这一数据在2001年只有22.38%,增长速度明显。
中科健2003年上半年销售收入为12.69亿元,而毛利率只有8.22%,远远低于夏新、波导和TCL通讯。从公司半年报披露的相关资料来看,科健手机销售的73.7%是通过关联企业中科健实业和智雄电子进行的,公司之间的结算价格应对毛利水平起重要的作用。科健信息原是中科健与中国高科(600730)联合成立的一家专门从事科健手机销售的公司。目前,中国高科已将其掌握的科健信息51%股权中的44%的股权转让给南京合纵。
专业人士分析了手机销售公司科健信息存在的原因:第一,中科健资金不足,借与外人合资成立销售公司来引入资金;第二,方便公司调整一些销售数据或会计指标,比如,可以减少三项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2002年,中科健三项费用占主营收入的十五分之一,而波导占五分之一,厦新则小于五分之一。中科健
2002年度收到来自科健信息的分红1922万元。显然,经销手机还是相当赚钱的。中科健大幅压缩三项费用的代价就是少赚了经销手机的利润,这也许能够部分解释为何波导手机2002年的毛利率比科健高6个百分点。至于TCL、厦新两公司的手机毛利率比波导、科健都高,还有另一个原因:它们的高端手机相对较为成功。但是,综合EZCOM及南京合纵的最终控制人之间的关系,可见微妙之处,中科健这种“供产销”分离的模式有利于实际控制人调整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的所得。
史玉柱送礼不送“脑白金”
■ 新财经记者 蒋德嵩
为什么可以将生产环节交于上市公司,但史玉柱手中“脑白金”的关键资产却迟迟不愿送出
保健品脑白金的一鸣惊人成就了史玉柱的二次复出,而史在脑白金“科工贸”体系中的运作能力也折射出一种“分割价值链”的个人财富累聚技巧。
上海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健特”)是史玉柱带领一班旧部于1999年7月在上海市注册成立的私人公司,为脑白金产品的全国管理本部和营运总部,并掌握着“脑白金”商标的所有权。
2000年3月,史玉柱的上海健特与黄山康奇实业有限公司收购了无锡华弘集团,更名为无锡健特,专司“脑白金”的生产,但“脑白金”的生产许可证则在另一家公司——珠海康奇公司手中。有媒体报道称,珠海康奇是史玉柱在珠海注册的公司。
2001年7月,珠海康奇通过协议委托无锡健特为生产、销售“脑白金”的惟一合法单位。当年4月,上海健特许可无锡健特使用其拥有的“脑白金”商标,年使用费为人民币1万元。
同时,黄山康奇将名下的无锡健特40%股权出让给上海华馨投资有限公司,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对无锡健特实行增资,以解脑白金市场需求旺盛而资金不足的燃眉之急。上海华馨不断增持无锡健特的股权,最高持股比例达到90%。
此后,上海华馨通过“托管—受让”的模式入主青岛国货(000416)。2002年3月,青岛国货出资1.22亿元收购上海华馨所持有的无锡健特39%的股权方案。随后一天,上海华馨出资3128万元收购了上海健特持有的无锡健特10%的股权。随着青岛国货更名为健特生物,与史玉柱的私人公司上海健特彻底退出“脑白金”的生产环节,上市公司青岛健特生物和其控股股东上海华馨接下了脑白金的生产任务,但史玉柱通过珠海康奇和上海健特掌控着脑白金的商标和生产许可权,销售渠道则掌握在另一个神秘公司黄山亘兴生物科技公司手中。尽管黄山亘兴面目模糊,但有媒体报道,该公司同上海健特“同处办公,工作人员也都是同一拨人”,仅是“让上海健特完成销售功能的‘壳’”。
将脑白金的价值链条全部打散,但史玉柱操作得游刃有余,获“利”匪浅。
首先,借助上海华馨和上市公司运作脑白金的生产,史玉柱不需要投入太多资金和精力组织生产,同时生产利润相对较薄。
其次,在脑白金运作架构中,史玉柱本人一直牢牢控制了脑白金的商标所有权、生产许可证、销售渠道等关键性资产,凭借这些,史玉柱可以在任意选择“OEM”厂家,亦可赚取更多的产品附加值。
此外,在生产厂商选择方面,史玉柱亦强调绝对“控制”。无锡健特的产权与史无关,但公司骨干一半是原巨人集团旧部。大量的媒体报道还显示,健特生物的实际控制人与史玉柱之间的瓜葛重重。不能够直接投资生产,那么,通过一些关联人间接控制生产企业,亦是最为经济的方法。
2002年年底,史玉柱拟向上市公司健特生物转让“脑白金”商标及销售渠道,市场普遍认为,史考虑到保健品的产品周期,在尽快套现。2003年上半年,健特生物“脑白金”产品收入不及当初资产评估时的预期,黄山亘兴依然是最主要的代理商,而“脑白金”商标的转让在10月份停止。紧随其后,市场传出史玉柱计划将“脑白金” 商标权和生产技术转让给海外公司的传闻。
上一条: 一个传奇的诞生 TCL上市无间道Ⅱ
下一条: 渝万里再陷泥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