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泰达系,只是将资源更好的配置,”泰达系掌门人刘惠文如是说。然而,一切真的象其描述的那样美好吗?
泰达控股董事长刘惠文打造泰达系的步伐一刻没有停歇。在他眼里,目前的泰达系仅仅是个雏形,并不是心目中资本布局的全部。
这位年仅49岁,却已两鬓花白的中年男子在规划泰达系时,目光并未局限于泰达系现有的五家上市公司——中国A股上市的泰达股份、津滨发展、*ST灯塔,以及香港上市的泰达生物(8189.HK)和天津发展(0882.HK)。
“我们造系,目的并不是为坐庄,形成资本大循环圈才是我们的目的所在。我们希望利用一切方式,快速发展泰达。”刘惠文在接受《新财经》记者采访时,并不避讳泰达控股“造系”之说。
初建泰达系
刘惠文同上市公司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1997年7月。当时天津上市公司美纶股份经营业绩每况愈下,为了保壳,美纶股份开始寻找新的大股东,很快就与时任泰达集团总经理的刘惠文一拍即合。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泰达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收购美纶股份的计划。“对于泰达股份来说,当时想的就是如何拯救美纶股份。”
这场重组由刘惠文领导,他引领泰达集团并购美纶股份,实现了第一例国内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无偿划转。待组建泰达股份后,刘出任上市公司董事长。这时,刘惠文身份的特殊性迫使他身兼两种使命——替政府分忧,救活上市公司。
但当时,泰达股份也只是天津经济开发区的对外招牌,其实并没有明确的主业。对于美纶股份来说,当时的资产状况不好,没有好的利润增长点,而泰达股份则由于仓促上阵,也没有一个好的主营。于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滨海大桥项目注入了泰达股份。
“将滨海大桥装入泰达股份,从而使泰达股份先活着,恢复一下元气,这很重要。同时,由一家上市公司来购买政府投资的公用基础设施,既盘活了政府的存量资产,又为上市公司形成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现在看来,政府主导色彩较为明显,但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反倒是最有效的。”一位投行人士对《新财经》记者说。
事实证明,滨海大桥现在每年给上市公司提供了稳定的利润来源。泰达股份活了,而且活得不错。
将滨海大桥注入上市公司,原本是当初的权宜之计,但是在随后却逐步演化成一种“泰达模式”。“泰达模式就是一种让政府和企业都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模式,即盘活国有资产,并令其保值增值。”刘惠文对《新财经》记者说。
泰达股份借壳上市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营公司进行了内部重组。 2001年12月7日,天津泰达控股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公司的转制为框架,将泰达集团、建设集团纳入其中,由开发区管委会授权行使开发区国有资产经营与管理。就这样,掌控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资企业的泰达控股成立,其投资经营范围涉及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供应、金融、保险、房地产、生态环保、交通、旅游、风险投资等多个领域,由刘惠文出任董事长。
泰达控股成立后,原分属几家集团的上市公司泰达股份、津滨发展和灯塔油漆的最终控制人发生变化,均为泰达控股。在天津市和开发区两级政府主导之下,泰达系初现雏形,正式扩张也因此而拉开了序幕。从整个泰达系成长过程来看,颇具政府特色
泰达控股承担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及水、电、气、热能源供应、市政、绿化、公交等综合配套服务,形成了天津开发区道路、桥梁、净水、污水处理、热力、电力、燃气等完整的基础保障体系,投资建设了垃圾发电、垃圾处理场、再生水资源等一批大型生态环保项目,致力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截至2002年底,泰达控股已发展成为公司总资产达240亿元人民币,全资、控股、参股企业80余家,投资经营范围涉及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供应、金融、保险、房地产、生态环保、交通、旅游、风险投资等多个领域。
“资本大循环”
泰达控股成立之后,凭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资源,手头有更多的优良资产可以注入上市公司,这使得刘惠文的“资本大循环理论”得以实施。
据刘惠文介绍,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之初,资金非常紧张,为了加快发展和维护形象,将财政资金、土地使用费、银行贷款捆绑并用于建设和压息,这样就形成“资金大循环”模式。他认为,所谓的“资本大循环”,就是通过多渠道,让资本在控股公司和有关经营领域内科学地配置,加速其流动,并实现资本快速增值。“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资本必须实现快速增值。”刘对《新财经》记者说。
刘惠文还表示,之所以成立泰达控股,主要就是为了通过股权运作、购并、重组,管好增量资金,激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将呆滞的项目做“活”。
让刘引以为豪的是,利用其独创的“资本大循环”理论, 他使拿3000万元贷款起家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18年中迅速达到240亿元的资产规模,并且园区中驻扎着摩托罗拉、三星电子、康师傅、霍尼维尔等国际性大公司,区内国民经济产值已经占到天津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
而到了2003年,泰达系又将进行一场资本大循环。据知情人士介绍,2002年12月28日,泰达系旗下的上市公司接到一份关于上报未来主业的文件,每一家上市公司都要提出自己未来发展的主业。泰达控股主业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为主,津滨发展则着力发展工业房地产租赁、信息电子、网络等业务,灯塔油漆则是能源及油漆。根据各公司确定的相关主业,泰达控股将把相应的资产交给上市公司经营,并将上市公司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在上市公司主业明确的前提下,刘惠文当然不会忽略金融业务,目前泰达系控股的金融机构已有天津北方信托投资公司、渤海证券、泰达担保公司等。2002年年底,天津泰达控股又与英国标准人寿保险公司共同出资13.02亿人民币,成立恒安标准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双方各占50%股权。
“泰达的快速扩张,有着政府的力量存在,但是其运作完全是市场化的。”针对《新财经》记者关于泰达系内上市公司同政府的关系的提问,刘惠文这样说。
按照刘惠文的思路,目前泰达控股就是实现资本大循环的运作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可以把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事业产品的经营管理,转变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监管的商业化运作模式,这也是经营模式的创新。政府由直接经营者转变为监督者,并实现了原有非赢利性的公共事业产品上市公司经营、开发区政府提供经营性财政补贴的“泰达赢利模式”。
谁在掌控泰达系?
泰达系旗下的五家上市公司,其发展历程几乎相当于泰达控股的分拆上市过程——泰达控股的优良资产分布在这几家上市公司中,但其发展却是由泰达控股统一安排。
尽管刘惠文认为旗下公司遵循市场化运作,但是这些公司无一不借助泰达控股及其背靠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力发展。实际上,刘惠文所言的“资本大循环”不过是政府资源的一次重新配置过程。
从上市公司相对公开的财务数据和经营活动中,更容易看出这点:注入滨海大桥、工业区绿地、工业房地产业务,从泰达股份、津滨发展、*ST灯塔等公司的资金流入和流出看,其流入的资金大都来源于政府给企业的财政补贴。
“作为政府部门,我们的任务主要是政策制定,监督企业正常发展,并不会妨碍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上市公司的每一个项目的投入,都是在股东大会通过后实施的。”刘惠文对《新财经》记者说。
这种政企紧密结合的“泰达模式”让刘惠文引以自豪,但是这种模式是否可以在更多公司的经营中推广,则成了问题。建立泰达模式先决条件,是整个体系保持高度统一的领导,开发区可以调控上市公司的资源,形成泰达体系内的资本大循环。
一方面,开发区通过与系内公司的交易,名正言顺的给上市公司提供长期经营性财政补贴,使上市公司拥有了稳定的利润来源,确保上市公司的盈利;另一方面,开发区也会借助上市公司的发展,从而优化行政区域内的投资环境。
这样运作,看上去很完美。但是,一切得以正常发挥和实施的基础在于公司融资功能的延续、行政区域内投资环境的优化及经济的持续发展。如果开发区的财政收入减少、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减退,或者双方经营主体的转变(国有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市场化、法人化;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变更等),都将影响到这个资本循环的正常进行。
短期看来,泰达系内的上市公司并没有凸现出业绩风险,但是,完全依靠政府的扶持来实现未来30年的企业经营,未免太过草率。上市公司缺乏经营自主权和创新能力成为泰达系内公司的软肋。
上一条: 危附泰达--津滨发展探寻主业
下一条: 危附泰达--灯塔油漆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