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释涓滴理论的神秘魅力

6.何以解释涓滴理论的神秘魅力



  有人问银行大盗威利?萨顿(Willie Sutton)为什么要抢银行,他给出了一个经典回答:“因为那儿有钱。”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约翰?爱德华兹(John Edwards)呼吁对最高收入群体增税,为全民医疗保险提供资金,也是采用的同一逻辑。



  提供全民医疗保险是很费钱的。扣除通货膨胀后,美国目前的薪资中值比1980年还低,所以大部分中产阶级家庭再也承受不了额外征税了。与此相比,如今1‰收入最高者挣的钱是1980年的4倍,越上层的人享受到了越大的收益。美国大型企业的高层主管所得收入是1980年的10倍。一句话,钱在最高收入者那儿。倘若他们不多缴些税,全民医疗保险就是场空。



  涓滴理论站出来抗议说,增税会叫最高收入者懒于工作,不愿冒险,阻碍经济发展。他们老调重弹,坚持说,累进税制会杀死下金蛋的鹅。然而,仔细检查便可发现,这种说法既无经济理论支持,亦无实证证据支持。



  涓滴理论看似有理,很大原因在于它好像很符合“人做事讲动机”这一古老观念。支持该理论的人辩称,由于对高收入者采取高税率减少了劳动报酬,故此会诱使人疏于工作。可是,几乎每一本经济学教科书都清清楚楚地指出,税收工资减少,还会带来另一种相反的作用。税后工资少了,人觉得穷了,于是比从前更加辛勤地工作,弥补收入损失。至于这两种互相抵消的效用哪种占上风,经济学上未有定论。


经济学理论对涓滴效应不留情面,实践经验更是对它痛下杀手。倘若较低的实际工资会令人缩短工作时间,那么,实际工资提高,肯定会出现相反的现象。故此,按照涓滴理论,上个世纪实际工资陡增的累积效应应该是工作时间显著增加。然而,实际情况是,如今的工作周比1900年短得多。



  涓滴理论还预测,在实际税后薪资较低的国家,工作周较短。可惜数据又跟它唱了个大反调。比如,尽管日本的企业高管所得薪资不到美国同行的1/5,边际税率也更高,可他们一点儿也没有缩短工作时间。



  涓滴理论又预测不平等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相关,也即收入不平等强化了人们力争上游、奋勇向前的动力。可研究人员跟踪了多个国家不同时期的数据,却发现两者之间是负相关。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十多年,收入不平等处于历史低位,可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增长率都相当高。反之,1973年以来,收入不平等稳步增长,经济增长率却不到前一时期的一半。



  跨国数据中也观察到了上述模式。例如,经济学家艾尔波托?艾莱斯那(Alberto Alesina)和丹尼?洛德瑞克(Dani Rodrick)利用世界银行与经合组织对65个工业化国家的采样数据,发现在国民收入集中于5%及20%最高收入群体的地区,经济增长率较低。反之,在穷苦和中等收入群体享受大部分经济成果的地区,经济增长率较高。总之,观察所得的模式一次次地反驳了涓滴理论所做的预测。



  唐纳德?莱利(Donald Reilly)画的一幅漫画准确地再现了涓滴理论支持者们的世界观:夏天午后,两个胖乎乎的企业主管泡在游泳池里,吸吮着鸡尾酒。其中一人指着自己,气愤地对另一人说道:“要是那些主张对富人课重税的小子真的上台了,我告诉你,我这个苦力可要甩袖子不干了!”


这幅漫画跟现实毫无共同之处。20世纪50年代,美国高管的收入比今天少得多,负担的边际税率也更高,可大多数人仍干劲十足地顺着企业阶梯往上爬。认为税率稍微调高些就会让如今的主管们放弃追求,这种看法毫不足取。



  在美国,涓滴理论固执地认为,累进税结构会危及经济发展。受此影响,政府长久以来都无法放开手脚为民众提供宝贵的公共服务。故此,哪怕其他所有工业化国家都提供全民医疗保险,涓滴理论派还是坚持说,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负担不起这一套。伊丽莎白?爱德华兹(Elizabeth Edwards,约翰?爱德华兹的妻子)跟癌症奋勇作战,背后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制度的全力支持。可还有数以百万计身患绝症的美国人根本享受不到这一制度的半点关照。



  无法提供宝贵的公共服务,受损害的可不止是中低收入家庭。举例来说,前苏联地区的核原料储备防务废弛,能源部搞了个协助看管的项目。可布什政府却砍掉了这一项目,哪怕恐怖分子们一直在积极地寻找获取核武器的途径。



  富人那儿有钱。不少高收入者也愿意为宝贵的公共服务缴纳更多的税款。可既无理论支持也无证据支持的涓滴理论却依然挡着道儿。是时候放弃这套理论啦。



  我下面要讲的内容激得林博先生对我破口大骂。我说的是,只要稍稍调整一行税务代码就能为政府带来可观的新收入,又无需选民牺牲他们真正在乎的东西。

上一条: 遗产税真的是个坏主意吗

下一条: 什么节俭的人反倒要受罚

更多>>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