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提纲)

  培训讲师:雎国余

讲师背景:
雎国余简介雎国余,1965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7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曾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现任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学术委员会副主席,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北京市经济 详细>>

雎国余
    课程咨询电话: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提纲)详细内容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提纲)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提纲)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雎国余
一、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改革开放33年的历史进程?
1.中国改革开放33年取得了双重转轨下的高增长、低通胀。方向是正确的,主流是健康的,成绩是主要的。左的和右的两种极端倾向都是不严肃的,错误的。
所谓双重转轨,一是制度转轨,即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二是发展模式转轨,即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向现代工业化国家转轨。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2.33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不能不看到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过去没有碰到过的问题和困难突现出来。“摸着石头过河”,石头摸不到了,水深流急怎么办?例如:
1)中国经济增长总体上是粗放型的,而不是节约型的。
2)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很大程度是依赖产品出口,外需拉动;而不是更多的建立在国内消费市场,内需拉动。中国消费率只有30-40%。
3)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的内心世界不和谐现象和问题突现出来。
人与自然之间: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突现出来;
人与人之间:
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基尼系数全国平均水平0.47,而国际警戒线则为0.4。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突现出来。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突现出来。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如何平衡发展? 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利益关系如何协调? 从而调动两个积极性。
腐败、社会治安问题。
人的内心世界:理想迷失、道德缺失、信仰危机等问题突现出来。同物质文明相比,精神文明的建设相对滞后、苍白。
4)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
5)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如何应对来自国际社会和全球市场的挑战,应对之策是什么?
6)政治体制改革如何深化进行。
3.改革开放初期,上述问题的存在或许可以理解、可以承受和容忍。但改革开放33年了,人均GDP从200美元已经上升到4500美元,温饱问题大体已经解决,全国正在奔小康,一些地区已经进入富裕阶段,这些问题的解决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因为:
1)关系到中国经济能不能保持可持续增长问题。
2)关系到要不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可继续发展的空间问题,我们不能竭泽而渔。
3)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能不能进入更高境界的问题。
4)关系到我们能不能够在国际社会赢得真正尊重和尊严的问题。
5)关系到社会和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稳定和谐的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理论,这是有其深刻背景的。
4.中国有一句古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历史发展果真验证了这样一个古训。以近现代史为例:
1919-1949:经过新民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运动,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1979:30年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30年计划经济。有成绩,有灾难。尤其是10年文化大革命几乎使中国国民经济濒临破产边缘。
1979-2009: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中国进行了30年改革和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今后30年怎么走?
未来30年是关键30年,未来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总不能复制、拷贝过去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全体中国人民智慧、胆识和魄力的真正考验。
过去30年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从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进入城市经济改革;未来30年改革我们仍然从“三农”问题入手,尤其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入手,我们迈出了果敢的也是可喜的一步。
二、如何认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特点及其选择?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国际和国内)仍然复杂多变、跌宕起伏,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不稳定的因素交织在一起,形势比我们的估计更为严峻。我把2008年以来,惊心动魄、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分为五个阶段:
1.第一阶段:08年上半年。用四句话、一个字概括:
好中求快,科学发展;稳中求进,统筹兼顾;财政稳健,货币从紧;防止过热,遏制通胀。一个字:紧。
前两句话符合中共17大科学发展观精神,是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
2.第二阶段:08年第3季度。用四句话概括:
好中求快,科学发展;稳中求进,统筹兼顾;宏观调控,有紧有松;一保一控,良性发展。
3.第三阶段:08年第4季度至09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用四句话、一个字概括:
好中求快,科学发展;稳中求进,统筹兼顾;财政积极,货币宽松;确保增长,促进就业。一个字:松。
4.第四阶段:09年底至2010年底。用四句话概括:
好中求快,科学发展;稳中求进,统筹兼顾;松中有紧,有保有压;转变方式,调整结构。
5.第五阶段:2010年底至现在。我们用四句话、九个字来概括:
好中求快,科学发展;稳中求进,统筹兼顾;松紧配合,有保有压;转变方式,调整结构。九个字:稳增长、抑通胀、惠民生。
这四句话、九个字既是“十二五”规划编制的依据,又是“十二五”规划要努力实现的战略目标和面临的战略任务,也是我们今后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依据。
三、如何认识当前的通货膨胀形势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通货膨胀是一种纸币现象,它是指市场上的纸币供给量超出了实际需要量,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造成通胀的根本原因是市场上纸币供给规模膨胀,流动性过剩。用理论语言概括M2规模庞大,近80万亿人民币。
造成通胀的基本原因:
1.投资规模得不到控制,投资需求得不到控制,造成需求拉动型的通胀。
2.民生领域货币投入规模不断加大。
3.外汇占款规模过大。
4.输入型通胀压力不断加大。
5.对能源等基础商品需求不断增加,造成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加大。
上述5个原因如果得不到消除,通胀将是个长期问题,而不是阶段性现象。
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方向是通胀不要超过5%,经济增长率不要低于8%。
四、如何认识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即人民币升值的问题?
人民币汇率在波动中走强,人民币存在升值趋势是近几年来,也是今后一段时期的客观经济过程,不存在什么悬念。道理很简单,存在着对人民币需求上升的压力。人民币的价格就是利息、利率和汇率。
1.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1)始终存在着对人民币投资需求上升的压力,消费需求上升的压力,而且前景看好。
2)存在来自欧美国家,尤其美国要求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的强大压力,而这种压力又不能不考虑。
3)全世界美元纸币供给规模巨大,几乎泛滥成灾。美元贬值。人民币理论上同美元已经脱钩,当然有升值压力。
4)中国有3.2万亿美元储备,对外汇需求相对下降,而对人民币需求相对上升。
5)从管理角度看,有必要主动、自觉地对金融体制进行改革,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作必要调整,从中积累经验,汲取教训,为今后金融市场完全放开做事先的准备和演练。
2.人民币升值的好处:
1)用美元计算,GDP总量增加,在全球排名位次前移。
2)进口品,尤其从欧美进口的商品变得便宜。如果不考虑关税因素的话,同样多的人民币可以购买更多进口品,享受更多的进口服务。
3)同样多的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境外货币,尤其美元。有利于中国国民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购买国际旅游品,享受旅游服务,购买国际房产品、艺术品,享受世界文明成果。包括到境外投资,收购、并购外国企业,境外投资。
4)偿还外债负担减轻。
5)有利于遏制通胀。
3.人民币升值的坏处:
1)冲击中国出口,影响经济增长,从而影响就业,影响社会稳定、和谐。
2)人民币升值,尤其大幅度升值很有可能冲击中国资本市场,影响金融稳定,乃至经济安全。而对此又缺乏准确的、事先的判断和把握。我们胸中无数。
3)辛辛苦苦积累的巨大外汇储备价值缩水,利益受到损失。
4.利弊权衡,还是稳定为好。不能屈服于国际社会压力,不能被国际资本左右,始终从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始终把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主动权、控制权。根据资本市场货币供求变化,有升有降,小幅调整,逐步到位。但总体趋势是升值。
五、对未来中国9—10年经济发展走势的估计与经济学分析。
中国经济在未来9—10年保持GDP平均每年7—8%的增长我们是充满信心的,这是因为:
1.中国人均GDP 4000多美元,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或加速时期,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经济环境和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2.中国有13亿人口形成的潜力巨大、不断增长的市场。尤其农村市场还没有得到真正启动。仅仅依靠内需就足以在一个相当长历史时期支持中国经济有一个较高速度增长。
3.支持经济较高速增长的人力要素不仅供给充裕,而且优质。
4.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非常广阔。
5.理论上讲,支持中国经济较快速度增长的资金供给充裕,中国“不差钱”,银行各类储蓄存款近80万亿,其中近30万亿人民币是居民个人存款。另有3万2千亿美元外汇储备。中国储蓄率是世界第一。而欧美国家则不同,储蓄率几乎为0,“差钱”,流动性短缺,债台高筑。
6.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有限,尤其金融市场国家仍实行管制。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汇率不能自由浮动,资本账号没有完全放开。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中间有一道防火墙,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有波及、影响、冲击,但影响有限。
7.政府驾驭宏观经济能力不断提高,经验日趋成熟。能审时度势,不断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有效调整,并相应采取有针对性具体措施,从而保证国民经济在困难境况下能稳定、健康发展。
我们在对中国经济增长充满信心的同时,又不能不看到,制约着中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仍然在起作用,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也正因为这些制约性因素的存在,所以我们“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年均增长率为7%,而不是“十一五”规划确定的7.5%,降了0.5个百分点,是有其道理的。这些制约性因素是:
1)通过全球经济快速复苏,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杠杆作用是有限的。
2)美欧发达国家对中国实施越来越严厉的贸易保护主义,并进一步加大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的出口形势是严峻的。
3)中国今后不可能再像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那样,通过大规模财政资金和银行信贷资本的投入来拉动GDP的增长,那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无奈之举。
4)为了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不断加大环保领域投入,必须切实改变以牺牲环境来追求GDP高速增长的错误思路。
5)对大城市过快上涨的房价进行调控,势必影响房地产业及其相关60多个产业的发展,从而影响GDP的增长。
6)民生领域投入规模不断扩大,有些投入只有社会效益,并没有经济效益,不会形成当年GDP增长,如教育、医疗、卫生等。
7)为了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社会储备的规模必须不断扩大。社会储备是对社会财富的扣除,本身并不会形成当年GDP的增加。

 

雎国余老师的其它课程

国企改革与混合所有制经济(提纲)——兼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未来经济发展前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雎国余教授一、国有企业的地位与功能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经济特征。2.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3.国有企业的性质与定位。二、中国国有企业改革1.计划经济时期的国有经济与国有企业2.中国国有企

 讲师:雎国余详情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