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儿童暴怒发作

  培训讲师:王婉君

讲师背景:
王婉君老师王婉君,女,开封市一名热爱生活的90后,2015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后,8月份开始从事于教育事业,9月加入清大教育集团通许分校,从教育咨询师开始做起,半年任职咨询主任,次年9月任职清大通许分校校长。在职期间,月最高个人业绩最高达 详细>>

王婉君
    课程咨询电话:

了解儿童暴怒发作详细内容

了解儿童暴怒发作

儿童暴怒发作通常是指儿童受挫沮丧后的情感暴发。


暴怒发作通常出现在1岁末,多发生在2岁~4岁,而5岁后很少见。如果5岁后仍暴怒频繁,则有可能持续整个儿童期。

发脾气的原因包括沮丧、疲劳和饥饿。儿童试图通过发脾气来引起家长的注意、得到某物或免于做某事。

孩子暴躁,父母常因自以为照顾不佳而责备自己,但真正的原因常是儿童自身的性格、周围当时的环境和正常行为的发育多种因素有关。

如果儿童每天数次发怒或发作持续>15分钟,患儿就可能存在本身的精神、躯体和社会问题。

暴怒发作可表现为:

· 大喊大叫


· 尖叫


· 啼哭


· 乱蹦乱跳


· 地上打滚


· 踩踏 

· 扔东西


孩子可能会变脸红,或是击打或蹬踢。



有些孩子可能会自愿屏住呼吸几秒钟,然后恢复正常呼吸(需要与屏气发作鉴别,屏气发作会接着伴随有因挫败而引起的啼哭发作)。

尽管为儿童提供安全的环境通常是有效的,但许多儿童难以自行停止发脾气。

在大多数情况下,仅仅解决脾气发作的原因会延长脾气发作。因此,推荐通过提供一种替代的活动(如暂停法),孩子可能会从身体被带离的做法中被促使暴怒情绪得以缓解,并且从中受益。


应对策略──暂停法

儿童必须独自坐在一个沉闷的地方(一个角落或房间,除了孩子的卧室,不是黑暗或可怕的,没有电视或玩具)短暂的一段时间,这是改变不可接受的行为的好方法。

暂时的隔离对孩子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最好用于当孩子出现一种或几种不恰当的行为时。应避免身体约束。

对于处在暂时隔离状态的儿童,如果其反应强度逐渐增强,那么父母一旦意识到孩子已经记住了对不适行为的惩戒,就应解除这种隔离。


【 特别提醒】

在施行暂停法之前,值得提醒的是:

1.当这种暂停法在像日托班这样的团体中使用时,应该谨慎小心,因为它可能会导致有伤害的羞辱。

2.暂停法不仅适用于儿童暴怒发作,也适用于当孩子的不良行为已经达到可以行隔离处分时。

3.通常情况下,言语提醒和责备应在隔离处分之前进行。换言之:如果儿童处于暴怒或者其他不良行为时,应先予以言语提醒和责备。当言语提醒和责备无效,再使用暂停法。



暂停法的施行原则:

· 向孩子解释这种不良行为,必要时告诉孩子让其坐在隔离处分的椅子上,或是带儿童到隔离处分椅子上。


· 孩子应该呆在隔离房间内,每增加一岁则隔离时间增加1分钟(最多5分钟)。


如果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前离开座椅站起,接着重新回到椅子上,则重新开始隔离处分。过程中应避免说话和眼神的交流。


· 时间到时,照料者用不生气、不唠叨语气询问为何隔离的原因。如果孩子不能回忆,需给以简单提醒。一旦能清楚地看出儿童明白了隔离处分的原因,那么儿童并不需要对不适行为表现出懊悔。


隔离处分后不久,如孩子改变行为,远离不良行为,应给予表扬鼓励,这样更易于使得儿童重新定向于一种与不适行为大不相同的新的活动。


 

王婉君老师的其它课程

真正懂管理的领导,从不管理“人”,而是管理“工作”!身为管理者,你必须认清的现实是:将工作交付给下属是希望他能做出结果,而不是希望他照着你的想法行动。这是身为管理者一定要有的认知。别对下属已顺利进行的工作指指点点。你把文书工作交给下属,却发现很多错别字。应该有不少主管会在此时大骂:“里头怎么有很多错别字!在交给我之前,给我重新读一遍!”有的主管则会酸言酸语:

 讲师:王婉君详情


面对咨询团队管理中的问题,我们是要做“人性管理”还是“制度管理”……;面对疑惑,我们是用“制度留人”还是“人情留人”;做管理者怎么这么难?咨询团队管理的困惑:•困惑的98来自于冲突,•冲突的98来自于矛盾,•矛盾的98来自于误会,•误会的98来自于性格。为什么要学习性格色彩分析?•一旦学习了性格色彩分析,将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别人有多么的不同,而不再将自己的思维

 讲师:王婉君详情


超过10的儿童存在沟通障碍。一种功能的障碍可能会影响另一种功能。例如,听力障碍损害发音调节,并可能导致发音障碍。中耳炎引起的听力损失可以干扰语言发育。所有沟通障碍,包括语音障碍,都可能干扰学业成绩和社会关系。语音障碍超过6%的适龄儿童都有发音问题,最常见的是声音嘶哑。其原因往往是慢性说话过多和/或说话太大声。最常见的相应解剖异常是声带结节。其他喉部病变或内分

 讲师:王婉君详情


最近不少朋友和客户问我如何理解正念(英文:Mindfulness)、正念师是如何工作的。这个概念比较复杂,恐怕无法简单回答,在此整理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阅读了解:正念的定义及其来源正念一词对应两个概念,一个是佛教术语,一个是现在西方流行心理学范畴的名词。我们首先了解心理学上的正念的定义,最流行的是引用乔•卡巴金博士的定义:正念的意思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觉察,

 讲师:王婉君详情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