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五经讲用说明书定稿》
《国学五经讲用说明书定稿》详细内容
《国学五经讲用说明书定稿》
张其成国学五经讲用说明书
一、“国学五经”的命名是怎么来的?
国学这个“国”就是中国,“国学”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典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的核心典籍是“经”。 “经”主要是六经,六经是《易》《书》《诗》《礼》《乐》《春秋》的合称。而六经的核心又归宗于《易经》。
国学以《易经》为核心,原因在于大易的精神——“易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源头和主干。“易道”不仅深深影响了儒家、道家和中国化佛家,而且影响到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 “易道”就是“阴阳中和”之道,儒家讲中庸,道家讲中气,佛家讲中观,医家讲中和,所以我们祖国叫中国,中华民族复兴最终必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
对应大易、儒家、道家、佛家和医家,研习国学者,有五部经典是必读书:《易经》、《论语》、《道德经》、《六祖坛经》和《黄帝内经》,这五部经典分别是五家的第一经典。《周易》是国学的源头和主干,是中华第一经典,《论语》是儒家第一经典,《道德经》是道家第一经典,《六祖坛经》是中国化佛教代表禅宗的第一经典,《黄帝内经》是医家的第一经典。
这是张其成先生开出的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最低书目。它和“四书五经”的区别在哪里?很简单“四书五经”是儒家的经典,而“国学五经”是整个中华文化的经典。所以只有读了这五部经典才能算是一个懂得中华文化的人。
二、一张太极图确定“国学五经”的位置
“国学五经”可以在太极图中找到各自的位置。《易经》“阴阳中和”之道作为国学的源头和主干覆盖了太极图的整体;儒家的代表作《论语》,精髓就是“仁”,是一种阳刚之气,在太极图中位于白色的部分;道家的代表作《道德经》,精髓是“道”,是一种阴柔虚静的道法自然,所以就在太极图的黑色部分;中国化佛家禅宗的代表作《六祖坛经》,精髓是佛家的空性,位于太极图外面的一圈;医家的代表作《黄帝内经》,精髓是阴阳中和,是“易道”精神在中医学上的落地,位于太极图中间的S曲线,还有中间的两个点,即两只鱼眼。黑眼睛是阳中含阴,白眼睛是阴中含阳。
三、“国学五经”修心养生的特效功能
养生的目的不仅仅追求健康长寿,而且会获得快乐和智慧,是心身兼养。说到底养生就是养“精、气、神”,在这三大要素中,养精是基础,养气是途径,养神是关键。养神和修心息息相关,因为心藏神、心主神明。“国学五经”最核心的特效功能就是修心,这五部经典的修心各有侧重又殊途同归,共同追求的目标实际上都是修一种快乐之心,也可以叫幸福。
《易经》讲“洗心”;《论语》讲“正心”。正了心之后就有一种无忧之乐,修的是仁爱之心;偏于从伦理方面通过养德来养生,注重人我合一——人与社会的和谐。《道德经》讲“清心”。清了心之后就有一种逍遥之乐,修的是一种虚静之心,偏于从生理方面来养生,注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六祖坛经》讲“明心”。 “明”的这个“心”就是慈悲心和虚空心,偏向于从心理-心灵方面来养生,注重人心合一——人与内心的和谐。明心见性即可成佛,这叫解脱之乐,就是极乐;《黄帝内经》讲“调心”,偏于从病理方面来养生,注重“治未病”,注重心身合一——人的形体与精神的和谐,获得寿康之乐。
“国学五经”修心养生的特殊功效落地为三个层面:1、天人合一,也就是人与自然要和谐;2、人我合一,人与人之间要和谐,人与社会要和谐;3、心身合一,形体和心神要和谐。《易经》落地于“太和”;《论语》落地在“仁和”;《道德经》落地在“柔和”;《六祖坛经》落地于“圆和”;《黄帝内经》落地在“平和”。
四、五部国学经典既独成体系又互相依存
1、《易经》
《易经》是来源于占卜,但经过《易传》的解释,它已经是一部超越占卜的哲学书。《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医家、儒家、道家都来源于《易经》,甚至中国化的佛家也受到《易经》的影响。《易经》所讨论的是数千年来人类共同面对的天地人生变化大规律,是一部人生指导手册。《易经》神秘的卦爻符号,深邃的哲理,人生的意义,养生的秘诀,都是老祖宗早就经历过了,他们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心得体会一一记述下来,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留下的就是《易经》这本书的两个基本点和三种涵义:
两个基本点:第一,“阴阳中和”精神价值:“阴阳中和”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将是促进人类和平发展的精神动力;第二,“三易”的哲学思维:“不易、变易、简易”是解决人类问题的法宝,“三易”就是佛家的“三法印”。万物万物都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有次序的,规律和次序是不变的。这个次序就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进而演化出人类成长的次序,这个次序是动态的次序。
三种涵义: 宇宙周期变化的大规律;人类知变应变的大法则;人生为人谋事的大智慧。
2、《黄帝内经》
天佑中华有中医,数千年来护佑了千千万万炎黄子孙,《黄帝内经》就是记录用自然之物养生或治病的生活智慧的一部医学宝典,是中国人留传亘古中医学的宝贵遗产。
《黄帝内经》讲的是身心变化的大规律,所涉及到的中医哲学有两个关键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生命本体论,强调中医这个“中”就是调中,叫“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就是中和的意思;第二个问题是思维方式,可以概括为“气-阴阳-五行模型”思维模型。“气”是生命现象的一个根本,细分出两个就是阴阳,分出五个就是五行,分出八个就是八卦,还可以继续分。阴阳是五行的整合,五行是阴阳的细分。
《黄帝内经》根植于《易经》“阴阳中和”的核心精神,治病讲求调和阴阳,阴阳调和守中了,病就治好了。《黄帝内经》中医思想寻求阴阳的调中致和。阴平阳秘,人就健康长寿,不生病不死亡。《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与此同理。人身上有三宝,那就是精、气、神,所谓养生养的就是精、气、神。三者之中,养神是首要,养精是基础、养气是途径。《黄帝内经》里讲得很清楚,要想养生至少要从四个方面入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总结为三个字:精、气、神。养生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养成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黄帝内经》应该说跟儒家和道家有着密切的关系,都讲阴阳五行。儒家、道家、医家这三家都来源于早期的《易经》,都是讲阴阳之道。到了后来,佛家传入,有很多佛教的医学也给后来的中医发展增加了内容。
3、《道德经》
道家的典籍《道德经》崇尚“阴”,是一种阴柔的文化。老子《道德经》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道。道家重视生命,保持精神独立,在有为无为之间,不怨天,不尤人,恬淡自如。老子的伟大之处在于能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地方,反面的、阴性的、低下的东西能生成正面的、阳性的、高上的东西。老子曾反复强调柔弱胜刚强、无中生有、下能生上的道理。人生的本性就是“无”、就是“柔弱”。人生的“无”表现在恬淡无为、质朴淳厚上。
《道德经》追求生命的自由平等,强调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平等的心胸对待万物,认为天地万物都存有平等的价值。只有清静才能保持心的正常功能,从而开创了中华养生学的“静神学派”。重视精神养生,在纷扰中保持安定,平心静气,安然无欲。从宇宙自然的永恒生命的背景中去体验个体生命的永恒,达到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道家的致虚极、守静笃也均可视为“修心”,洗涤心灵,乐天知命,提升生命境界,是道家处世的准则,同样是养生的追求。道家的养生观是一种顺应自然的养生观,将生死纳入自然之道,表现出其顺其自然、不骄不躁、清心寡欲、安命无为的重生态度。只有真正懂得贵身、爱身的人才能得道。老子说养生的关键要做到“无心”,并非没有心,而是无为虚静养生观念的一种延伸,这正是中医文化核心价值。
4、《论语》
儒家的典籍《论语》崇尚“阳”,是一种阳刚的文化。儒家同样重“生”,重入世,持一种入世的生命观。孔子说 “未知生,焉知死”——价值导向集中于当下现实的生命,主张在活着的过程中,以及入世的行动中实现生命主张,体现生命价值。孟子提出“知命者不立于岩墙之下”,尊重生命价值,提倡重生和尽量避免危险,妥善保养,以享尽天年。与此同时,儒家又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提法,在儒家看来,生命尊严的根基在道德,承载道德判断的精神生命是比躯体生命更贵重的东西。
所以,儒家的中庸可视为“正心”,修心立德是养生的灵魂。孔夫子的儒家的思想,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仁。仁,表现一种是一种刚健坚毅的精神。“刚毅,木讷,近仁。”“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所以《论语》仁的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的阳刚精神。国学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阴阳。儒家和道家,这两家虽然一个崇尚阳,一个崇尚阴,但是他们不是截然分开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白中有黑,黑中有白。所以儒道两家有交集,中华文化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和”,阴阳的“和”。
5、《六祖坛经》
后来传到中国的“佛家”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本土文化最有代表的就是易学文化。中国化的佛教,其代表就是禅宗,禅宗与易学是完全相通的。禅宗的典籍是《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是对佛教的一种世俗化革命。发挥《周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因果思想,在深信因果报应的基础上,劝导世人自觉地布施行善,戒各种恶行恶习,不为今生后世种下恶因;这样既能转变和消除过去的罪业,又能培植现在和未来的福德。《六祖坛经》的崇尚在戒、定、慧三学中,从深信因果、止恶行善做起,度人脱离苦海,修复生命。教导世人不属于自己的不要去贪心,珍惜现有的踏实的幸福,这样才能求得心灵的宁静。一旦有了能够抵抗外物的诱惑的定力,心不妄动,就生出了智慧。
佛家没有道家那么注重生命的延续,但是佛家讲生命的六道轮回,所以今生要注重积善行善。佛家养生法门,就是经营好生活的因,自然有健康的果。因此,不要以为一切都是注定了的,就不需要再行善积德。比如,有的人即使得了重病,但只要积极生活,立即改变以前的不良习惯,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佛家讲“戒定慧”三学,同样具有不可思议的养生效果。
五、国学五经的修养方法——大易养生
中国的养生可以分为四个流派,有医家养生(就是中医养生),儒家养生、道家养生、佛家养生。这四个流派的总源头是——《易经》养生,叫“大易养生”。儒家讲人最后要成为圣人,众人和圣人之间没有一道鸿沟。道家道教讲最后要成为仙人,仙人和众人之间没有一道鸿沟,人人都可以成为仙人。医家讲最后要成为真人,那么真人和普通人之间也没有一道鸿沟,你只要去修炼就能成为。佛家是讲要成为一个觉人,佛就是觉悟者,它跟众人之间也没有一道鸿沟。因此,基于国学五经思想体系的“大易养生”是调养身心的修养方法,能够感同身受地直接体会出经典不仅仅是知识文化,更是身心体察,最终能够内化成生命能量。
大易养生所说的修行的方法中,最容易习练、保健功效显著的还是要首推“易道功”,易道功是由五步功法组成。易道功有四个来源,一个是《易经》,一个是《黄帝内经》,这两部经典是理论基础,另外两个:一个是道家的内丹功,一个是密宗的脉轮学说。在易道原理指导下将道家的内丹功和密宗的脉轮学说结合起来,加以简化,并在修炼中不断加以改进,张其成先生创编了“易道功”。 其实所有功法都是为了炼精气神,“人有三宝精气神”,“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所有功法的目的都是为了精满、气足、神旺。只是各家所走的路径不同,易道功要调动天地之精气、日月之真气,尤其是调动太阳的光。因为《易经》的“易”字有一种写法就是上面为日、下面为月,日为太阳、月为太阴。太阳在上,统领太阴。易道功就是把包容月亮的太阳之阳气、太阳的光明引入人体,激发生命的能量——正气,最终使自己的生命和天地日月融为一体,天人合一,物我一体。努力做到《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易道功最基础的功夫叫筑基,就是打基础,至少要炼一百天,叫百日筑基。只有把基础打牢了,才能学习第二步。最好是在户外,面对着青山绿水,站在草地上,但周围环境一定要安静。如果没有这样的地方,在家里就可以炼。如果外面天气冷、有风、有雨、有雾霾,都不适合在户外,就在家里炼。最好是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面朝着太阳方向。
要穿宽松衣服、平底鞋。注意学会以后,整个炼功过程眼睛都要闭着。时间一般在半个小时以上。炼功之后身体会觉得很放松、很舒服、很有精气神。这是易道功的基础功夫,以后会有进阶功夫。学习易道功并不难,难在坚持,只要有意志、有毅力就一定能坚持下去。
易道功第一步——筑基功。分三步:调身,调息,调神。
易道功第二步 ——小太极功。小太极功法,目的是转动腹部和腰部的真气,调动人体生命的原动力,增强生命的原始能量。分为动功和静功。
易道功第三步功——中太极功。中太极功目的是打通任督二脉,也就是道家内丹功的小周天。分为动功和静功两种方法。
易道功第四步功——大太极功。大太极功,目的是打通十二经脉,也就是道家内丹功的大周天。分为动功和静功两种方法。
易道功第五步功——无极功。目的是:炼神还虚,炼虚合道,进入“致虚极,守静笃”“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状态,达到无极虚空的“道”的境界。分为静功和动功。
张其成老师的其它课程
《禅宗明心》 09.04
|禅宗明心课程介绍|| ||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古老的宗教,佛陀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创立||,后流传到中国等国家。反而在中国得到了发展。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与易经,老子,庄子等优秀本土文化大结合,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的面貌。|| || 在中国,多少帝王信佛拜佛,多少帝王出家为僧:武则天,朱元璋||,梁武帝萧衍,顺治帝福临……||佛教有适应社
讲师:张其成详情
- [潘文富] 经销商终端建设的基本推进
- [潘文富] 中小企业招聘广告的内容完
- [潘文富] 优化考核方式,减少员工抵
- [潘文富] 厂家心目中的理想化经销商
- [潘文富] 经销商的产品驱动与管理驱
- [王晓楠] 辅警转正方式,定向招录成为
- [王晓楠] 西安老师招聘要求,西安各区
- [王晓楠] 西安中小学教师薪资福利待遇
- [王晓楠] 什么是备案制教师?备案制教
- [王晓楠] 2024年陕西省及西安市最
- 1社会保障基础知识(ppt) 21169
- 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ppt) 20252
- 3行政专员岗位职责 19061
- 4品管部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 16231
- 5员工守则 15470
- 6软件验收报告 15410
- 7问卷调查表(范例) 15120
- 8工资发放明细表 14564
- 9文件签收单 14208